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文学花园(粤教版高二)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11阅读:
字号:|
 【内容摘要】
在当今高中语文学习中,古今中外名著阅读面临多方面挑战。现在的高中学生普遍存在课外书籍阅读量少、缺乏老师和家长的指导、随意性很大等问题。我们必须对学生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从阅读量和阅读时间、阅读方式和阅读活动、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等进行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文学花园。
【关键词】课外文学作品    阅读    鉴赏    指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以下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然而在当今高中语文学习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阅读功利性日趋攀升,因而课外阅读门庭冷落,再加上多元化时代里影、视、歌的繁荣,文本阅读(尤其是古今中外名著阅读)无疑面临多方面挑战。对于好奇心强、持久性差的中学生来说,课外阅读的开展和维持更是难上加难。人民文学出版社教材中心的李明生博士指出,现在的高中学生普遍存在课外书籍阅读量少、缺乏老师和家长的指导、随意性很大等问题。
高中阶段必须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特别是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量,使广大高中生广吸收,厚积累,语文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因此,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文学作品,激发阅读兴趣,培育文学欣赏和创作素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外化),提高思维品质和思想素质(内化)。
 一、指导学生明确阅读量和阅读时间
如果课外阅读的量过大,成为学生的负担,就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阅读量不足,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我们应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课外阅读量为依据,“高中一年内自读五部以上的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高中三年累计的话可达450万字。我们如果每天阅读15分钟,那么每月可以阅读半本书,一年可以阅读5本书,中学六年可以阅读30本书,这样的话才能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得课外阅读的任务落到实处。
二、充分利用教材,由教材扩展到课外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不应只是一篇篇课文的讲解,而应是以一篇课文为基点进行纵深研究的阅读教学。新版教材的选文典范性很强,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的古今中外名著。如教了《世间最美的坟墓》,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学了《秋水》,可以把学生带进庄子博大精深的思想殿堂;教了《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四大名著;学习了孔孟的作品后,可以辅以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教育,引入诸如诚信、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的材料。这样,就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完成对各类名著的阅读。
通过大量的阅读与学习,在学生的心灵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之间架设起一座情感桥梁,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学作品情感和思想的感染陶冶。
三、指导学生组织“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研究性学习活动。
为了提高广大学生阅读课外文学作品的兴趣与自觉性,提高学生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学作品创作能力,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组织“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研究性学习活动。如发动他们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图书馆、网络等广泛搜集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资料(含文字资料、音像资料、电子书籍等);指导学生组织课外文学作品读书笔记竞赛、手抄报比赛、文学创作竞赛等活动。我校语文教研组历来十分重视此类活动,我们成立了“绿之梦”文学社,创办校刊《绿之梦》,文学社经常邀请资深语文教师为社员组织文学讲座,成立“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研究性学习小组,社员撰写了《郭敬明小说对高中生的影响研究报告》、《解读曹孟德》、《读书就是生活》、《纪念海子——向死而生》、《涅槃》等读书笔记,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获得良好名次,并发表在各类报刊上。
四、积极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
在我们对学生进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文学熏陶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审美观受到了冲击。因为学生不仅生活在校园里,也生活在社会里。花花绿绿的世界、“前卫”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对学生的影响都是较大的。因而在欣赏一些佳作时,学生对其中所传达的一些观点、人物的行为感到不可理解甚而嗤之以鼻,因而对这些作品失去了兴趣。如对于“江湖义气”与“正义”、“劫富济贫”与“贪污受贿”等等认识和把握不是十分明确。这些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传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不理解,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都有待我们的积极引导。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学作品教学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感性的、感情的交流,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推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深刻的教育。在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活动中教师如何“披文以入情”,将文章之情、学生之情和自身的情感结合起来,突出情境熏陶、情感体验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师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于课外阅读,鲁迅先生有一段精彩的论述:“要博览群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多种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翻开历史,古今中外,凡事业大有作为的人,都十分注重并得益于课外阅读,尤其是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导学生如何多读书,读好书,如何走进美丽的文学花园,在其中汲取营养,是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勇于担当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2、《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6年第3期
3、《文学教育》2006年第8期(上)
【说明】该论文参加二OO七年汕尾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获市一等奖。
【作者简介】
郑旺吉:语文中学一级教师,广东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优秀会员,广东省汕尾市高中语文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汕尾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广东省陆丰市林启恩纪念中学校刊《绿之梦》指导老师;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刊物发表,并获得较高的奖项;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获得优秀成绩,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员”“优秀指导教师”。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