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夫子自道(苏教版高二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4:06阅读:
字号:|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以及他们这种为人与境界,给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言为心声,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以及他们这种为人与境界,给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教    法:读析、质疑、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四书”“五经”,大家想必都知道吧,而“四书”中的《论语》和《孟子》,又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孟子》中的精华,以期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有益的启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专题。
2、板书课题:从孔子到孟子——夫子自道
二、说说孔子与孟子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就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即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正言顺,贵*有序。


(2)孔子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孔子并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他明确表示:“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他还认为“不能事人,焉能鬼神”、“未知生,焉知死”,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3)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比较进步。他还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福贵*,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主张“因材施教”和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教育学生。
2、孟子 (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思想和主张: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并有所发展。他主张人性本善,认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每个国君都可以成为圣王。他宣传仁政,抨击暴政,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他反对发动不义战争以及剥削人民、危害人民利益的人与事。这种强烈的民本思想正是社会变革中时代精神的体现。孟子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也有有所不为的操守,他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进退的准则。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孟子重视人民,却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他说:“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还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三、初读感知
1、识记:有同“又”  盍(  )  裘(  )  肱(  )  叶(  )公            
女同“汝”  尔同“耳”  奚(  )  知“智”  辟同“避”  箪(  )  嘑同“呼”  蹴(  )  得同“德”  乡同“向”  
2、初步感知:通过夫子自道,表现他们各自的为人与境界。
四、读析、讨论、质疑
1、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1)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2)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3)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4)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5)伐:夸耀。 
(6)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7)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8)夫子自道:指本意是说别人而事实上正说着自己。
3、由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1)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2)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
(3)孔子坦言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而是非常好学。
(4)孔子安贫乐道,不求不义之富贵。
(5)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
(6)孔子以君子之道自省。
(7)孟子自道,君子应“舍生取义”。
五、练习巩固
1、结合课文,谈谈孔子是怎样评价自己的?
2、孔子与“楚狂接舆”、“长沮”“桀溺”等人的志向有和何不同?
3、试概括“斯文”一词的含义。
4、孟子总结古代的圣人有哪几种?为什么说孔子是集大成者?
六、积累与应用
1、记诵名句: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七、教后感悟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