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燕歌行》(苏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2:52阅读:
字号:|
一. 知识积累。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边塞诗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二.了解写作背景。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三.研读诗作,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通读全诗,解决疑难字词,了解诗作大意,理清诗作所写事件的过程:出师、战败、被围、死斗。
2、你认为生疏的字词及读音,并强化记忆。
3.出师时的恩明确关键:将帅们金鼓震天而行,一副大摇大摆的姿态,不可一世,自鸣得意的形象。这样与下文军情形成鲜明的反衬,从而为抨击挞伐张本。
遇和行军时的状态如何?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4.哪些诗句描写了环境?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作用: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气氛。
5.“战士军前半死生,美帐下犹歌舞”句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对比。苦乐不均,死生迥异,矛盾重重,暗示必败原因。表现诗人强烈的愤慨。
6、最后四句,诗人赞美了谁,又批判了谁?
赞美:李广那样英勇善战、体贴士兵的将领。
批判:现在的昏庸无能、荒淫无度的将领。

 

张力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