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子刘子自传》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2:42阅读:
字号:|
 《子刘子自传》教学设计
设计者:黄钿
教学重点:
1、通过问题设置,培养学生借助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体会人物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并积累写作素材。
教学难点:了解“永贞革新”对刘禹锡官场生涯和人生履历的影响。
教学时数:一课时
布置课前预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探究以下问题:
(一)、提出问题,并作探讨。(讨论,强调以文本信息为理据。)
1.一般来讲,古代男子的理想可能是什么?
“仕”
2.“仕”之后,更高的理想可能是什么?
进一步“仕”,且“达则兼济天下”
3.作者是否具有这些理想?
   是。有文中琳琅满目的官名为据
4.作者担起这些理想时,肩上有无更多一层重负?
   应有。首段所记之祖先,无一人不为官。作者可能承担着家族期望,一如《项脊轩记〉中的归有光。
5. 作者是否实现了这些理想?
提示:找出文中作者就任官职的动词,用词语描述作者的仕途。
作者就任官职的动词:举 授 改  调  擢  改  出  贬  (诏)征  (复)授移  入  转  等


作者的仕途:命途多舛  宦海沉浮  多贬  多外放  终不得志……
(二)、课文末尾的“铭文”,表达了刘禹锡怎样的人生感慨?你如何看待刘禹锡的官场生涯?
行年七十有一。身病之日,自为铭曰:
    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寢于北牖,尽所期兮。葬近大墓,如生时兮。魂无不乏,庸讵知兮!
(我)活了七十一岁。在这患病的时候,自己写的铭文说:
    没有早亡也不卑贱,是天生的福分啊,多灾多难,是遭遇的不好啊,天赋的才能,不让我来施展啊,即使有人诽谤,我也问心无愧啊,躺在这窗子下,我到了终期啊,葬近祖坟,还像活着一样啊,灵魂无处不到,这怎能知道啊!
感慨:仕途坎坷,“重屯累厄,数之奇兮”——“数之奇,心无疵”
(三)、刘禹锡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这篇自传是怎样评价“永贞革新”的?
   传主对“永贞革新”的评价:
      “(王叔文)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
小结:这篇自传写于会昌二年(842),当时他已重病在身,但仍抱病写下此文。作者在自传中叙述了自己的出身和从政经历,特别是他参与“永贞革新”的情况,他认为“永贞革新”所做的事是正确的。他回首往事,痛惜万分。文末的铭文,表明自己的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受谗遭毁的愤慨,溢于言表,感情真切。
二、赏析刘禹锡的两首诗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与“君子所爱”之梅兰菊荷比较,桃花似更显其俗艳,可见作者轻蔑讥讽之意,据说写下此诗,是作者“诏征——复授连州”的原因之一。              
再游玄都观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由后两句读出作者的不屈精神,据说写下此诗,是作者“追入——转苏州刺史”的原因之一。
三、课外扩展
讨论、赏析两首诗(凭吊刘禹锡二十三年矢志不移的耿介之气。)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四、补充练习
1、翻译下列词语 
丁:指遇父母之丧                 痼疾:久治不愈的病。 
虞:忧虑,这里作阻塞讲。         擢:提拔 
案:案牍,案件,这里指公事。     过:交往,相处 
工:巧,善于。                   至是尤剧:到这时突然加剧 
事秘:事情诡秘。                 贵臣:这里指宦官 
大墓:祖坟 
2、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1)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
(2)于是,叔文首贬渝州,后命终死。
(3)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
(4)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译文:1、叔文确实善于谈论法治的道理,能以口辩服人。得到重用后,从春到秋,他所采取的革新措施,人们都认为是无可非议的。
2、于是,王叔文首先被贬为渝州,后来又诏命赐死。
3、没有早亡也不卑贱,是天生的福分啊;多灾多难,是遭遇的不好啊。
4、天赋的才能,不让我来施展啊;即使有人诽谤,我也问心无愧啊!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