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论“王道”,说“和谐”(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0:16阅读:
字号:|
 论“王道”,说“和谐”
万树相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里,劝说梁惠王实行所谓的“王道”,体现了儒家最高的政治主张或政治理想。何为“王道”?。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公孙丑上》)。 “不忍人之心”与恻隐之心是一回事。行王道就是把君主的恻隐之心推及到人事上。照儒家所说,“仁”,只不过是恻隐之心的发展;恻隐之心又只有通过“爱”的实际行动来发展;而“爱”的实际行动又不过是“善推其所为”。这,就是“王道”。
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并没有什么奥秘或困难之处。《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7节里记载,有一次齐宣王坐在堂上,有人牵牛经过堂下,齐宣王问:“把牛牵到哪里去?”仆人回答说:“把牛牵去献祭。”宣王说:“把牛放了吧,我实在不忍看它颤栗害怕的样子,像是无罪而被处死。”仆人问:“那还要不要献祭呢?”宣王说:“祭祀怎么可以废除?换上一只羊去献祭吧。”孟子听说此事,问齐宣王,是否却有其事。宣王回答说确有其事。孟子说;“凭这种善心,推而广之,就可以实行王道了。”在《梁惠王章句下》第5节记载,齐宣王向往王道,只是未能实行。孟子问:“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齐宣王承认,因为自己太爱财货和女色。孟子告诉宣王:“这是天下人的通好。如果国君从自己所爱好而想到天下人都有同好,设法去满足天下人,这就是实行王道了。”作为统治者,只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就可以“运之于掌上”了


孟子认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清代学者李渔在他《闲情偶寄》中说:“王道本乎人情”。 “在孟子看来,正是由于人性的善良——尤其是那些统治者本身善良,仁政才有实现的可能。历史上大凡治理得比较好的时期,帝王们大都 受到王道的深刻影响。比如唐太宗深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勤政爱民,才出现了历史上的盛世“贞观之治”。正因为康熙、乾隆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才 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康乾盛世”。
    “怎样推其所为”呢?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有很形象的论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 罟不入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亦即减轻人民负担,遵循自然规律,人们丰衣足食,虽死无憾 。不过,这还只是“王道之始”,因为照孟子的看法,经济只是更高文化的起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只有当人人都受到适当教育、懂得人伦之道,王道才能完全实现。
 如今,我国要构建民主、和谐的现代文明社会,除了法制保障外,王道中的爱民、保民和开发仁爱之心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是国家长治久安之道。
孔子在《季氏将伐颛臾》中这样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意思是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如今,社会财富之多,孔子那个时代与现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人口之众,那个时候与今天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是,贫穷还没有消灭,社会上依然存在着种种不安定因素,因此,王道思想对于消灭贫富差距,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仍然有其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王道,传统的儒家思想,在改革开放,向西方先进文明和技术学习的今天,在中国迈步走向世界的二十一世纪,依然有它的重要意义。
 

万树相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