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祝福(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0:04阅读:
字号:|
  祝      福 
教学 目的:
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2.感知典型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作用; 
3.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分析祥林嫂的形象 
4.培养口头评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1.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2.要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1919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政府的封建统治,但没有完成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鲁迅先生十分关注当时中国的现状,写出了反映这个时代的小说《孔已己》、《故乡》、《阿Q正传》等。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反映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小说《祝福》。(可引导学生看夏衍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祝福》) 
二、指导预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祝福》,除完成常规的字、词阅读内容外,注意筛选的信息,根据情节发展的过程,说说《祝福》的情节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部分 :


        序幕: 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2.从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那么题目为什么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呢?这有何深刻含义? 
        讨论、明确: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她又死于鲁镇的祝福声中,通过标题,形成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3.什么要用倒叙呢?用顺叙岂不更好的表现祥林嫂的悲剧性格? 


      
        讨论、明确:情节安排上设置悬念,有吸引力。小说矛盾关系上,突出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尖锐矛盾,突出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4. 请学生依据以上分析讨论,概述“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深刻含义。  
        讨论、明确:
        善良能干——包办婚姻——被卖——再嫁——社会的根源 。 
        布置预习,思考: 祥林嫂善良能干,却被逼着一步步走向死亡,与哪些人有关?究竟谁是真正的刽子手?  
第二课时  
一、导语: 
       寻找凶手:究竟是谁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是带着疑问、痛苦,也带着希望、幻想死去的,她临死前有什么遗愿呢?她临死前提了三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以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有没有地狱?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吗?对魂灵,祥林嫂既“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她希望死后的魂灵能与阿毛、贺老六一家团圆,又害怕自己嫁过两个男人,不能从一而终,不能善终,要在地狱里受罪。是谁弄得祥林嫂欲生不得,欲死不能呢?是什么人把她赶上绝路呢?(从亲人、主人、众人三方面入手,把大问题化整为零,变为几个有针对性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寻找答案) 
二、精读评析,整体把握人物形象。 
       1.读预习提示第二、三段,感知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2.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分析祥林嫂的外貌变化,并深入挖掘其社会根源。  
       讨论、明确: 
       1.祥林嫂本来也有自己的家,但她的亲人是怎样对待她的?  
       ①初到鲁镇时她的情况怎样?可以推想她在卫家山时过着怎样的日子? 
       第34段:“脸色青黄”,可以推出她在卫家山时一定吃的很差;由“手脚都壮大”可知,一方面是本人勤劳,另一方面是劳动负担很重。  
         ②从她到鲁家十多天里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她的境遇是怎样的? 
第35段:“家里有严厉的婆婆”“十多岁的小叔子”,“她丈夫死了,比她小十岁”。她二十六七岁,也就是说她丈夫跟同学们一样年纪的时候就已经娶媳妇了,那么她的小叔子也多岁了,(也该娶媳妇了)但家里以打柴为生,家境穷困,没钱娶媳妇,该怎么办呢?(卖掉她换钱)  
        ③新年过后,堂伯为什么来寻她?夫家为什么要抓她回去?为什么要把她嫁到深山野坳里去? 
        堂伯和祥林是一族里的,帮族人抓他回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夫家抓她回去卖掉是要换钱来娶小媳妇。第58段: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嫁到深山野坳里去,可以卖八十千,除了娶媳妇办喜事外,婆婆还赚了一笔,可见这位婆婆确实厉害。从课文40段对她的描



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不以为然,厌恶)  
        ④贺老六待她不差,还生了个儿子阿毛,贺家大伯凭什么要收屋赶她出来? 
       第67段:贺老六和阿毛都死了,她想守寡也守不住。大伯是贺家族里辈份高的人,可以按族规收回贺家的财产。  
        小结:祥林嫂嫁给卫祥林后,就被称为“祥林嫂”,没有自己的名字,说明她没有自身的人格地位可言,“嫁夫从夫”,这是夫权的体现。祥林死后,婆婆是绝对的权威,卫家的堂伯也帮忙抓她回去卖,凭的是族权,“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第二个丈夫死了,儿子没了,依封建礼教制度,只有男人才有继承权,妇女无子可从,就失去赖以生存的活路。贺家大伯来收屋赶她,凭的也是族权。由此可见,祥林嫂没有自身的人格地位,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2.为了维持生计养活自己,祥林嫂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到地主家做女工,但她的主人又是怎样对待她的?  
         ① 她第一次到鲁家时受到怎样的对待?鲁四老爷的态度怎样?  
       第34段:“四叔皱了皱眉”,俗话说夫唱妇随,四婶知道他的意思是讨厌她是一个寡妇。在封建社会里,男的死了,舆论往往归罪于妻子命不好,克死了丈夫,是扫帚星、白虎星。鲁四老爷是个老监生,第一次见祥林嫂就歧视她。  
        ②到鲁家后,还受到怎样的对待?鲁家“竟没有添短工”,说明了什么问题? 
“竟”字表明,往年都是雇短工的,当年只是因为祥林嫂“竟”可不添短工,说明祥林嫂勤快,也说明鲁四老爷对她剥削重,榨取她的剩余劳动力。  
         ③祥林嫂被婆婆抓走后,鲁四老爷的态度如何?反映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46段“可恶!然而……”“可恶”是指她婆家的人可恶。鲁四只想到抢走祥林嫂有损他家的威严,可见鲁四是一个自私的人;“然而……”这句的言下之意是:然而根据封建族权,婆婆有权处理首寡的媳妇,我鲁四还有什么话好说呢?鲁四认为祥林嫂的婆家抢走祥林嫂是名正言顺的,可见他冷酷无情,思想反动。第49段“可恶!”是指卫老婆子的行为可恶,同时也为此事弄得家门不幸而感到可恶。第52段“然而……”有两层意思:失去一个好的帮工,再找一个好的很难;她被抢是合法的,无话可说。  
         ④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家时,鲁四老爷怎样对待她? 
        第71段“暗暗地告诫四嫂”有警告的意思;“虽然似乎很可怜”言下之意是并不见得真可怜,不值得同情;“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就是一点点也不能碰。封建道德观认为,妇女应该从一而终,饿死事小,首节事大,何况祥林嫂死了两个丈夫。鲁四老爷不能容忍这种违反封建礼教的现象存在,他一口咬定祥林嫂是“不干不净”,“败坏风俗”的,于是祥林嫂连祭祀时拿筷子的权力也没有了。第72段“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而镇上买得



起爆竹和福礼的人也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可见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农村状况:人们的迷信思想依旧,神权还统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⑤捐了门槛后,祥林嫂的心情怎样?但鲁家又是怎样对待她的? 
      “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是祭祀”,可以体现她的价值,使她觉得受人重视,为了求取在祝福时做福礼摆祭品的权利,她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本来以为可以“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但得到的仍是“你放着吧,祥林嫂!”这样一声喝令,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都在这致命的打击中破灭了。她捐门槛让千万人践踏向神赎罪的资格没有得到封建权威鲁四老爷的认可,连精神上的寄托也被剥夺了。  
         ⑥当祥林嫂没有利用价值了,鲁四是如何处置她的?这最后导致祥林嫂什么命运? 
鲁四老爷榨取祥林嫂的手段是高明的,血汗榨取完了,就打发她走,导致祥林嫂沦为乞丐,死在祝福前夕。甚至祥林嫂死了,还说她“不迟不早,偏偏在这时候,——可见就是一个谬种!”足以见他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权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小结:可见,在主人家里,祥林嫂受歧视鄙视,榨取血汗,被剥夺精神上的寄托。  
        3.鲁镇上的众人是怎样对待祥林嫂的,他们要对祥林嫂的死负责任吗?  
        ①怎样看待柳妈这个人物?如果不是柳妈揭伤疤,人们会进一步嘲笑讽刺祥林嫂吗?如果不是她蛊惑祥林嫂捐门槛,祥林嫂后来受的打击会那么致命吗? 
        第90段“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对祥林嫂讲的故事,柳妈已感到厌烦,以揭人家的伤疤作为谈资,对祥林嫂改嫁时头上留下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鲁迅先生在描写中对她不无微词,如写她讪笑祥林嫂时蹙缩得像一个核桃似的脸和煞有介事的诡秘神气等,都流露出作者对她的厌恶之感,完全是一副小市民嘴脸。  
        ②柳妈的地位是否和祥林嫂一样,也受压迫、剥削?柳妈提议的出发点是想帮还是想害祥林嫂? 
       其实柳妈和祥林嫂同样是一个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域之类的邪说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也完全是出于善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出苦海,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但柳妈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救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是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的增加痛苦的软刀子。  
       

       
         ③ 鲁镇上的人们是又是怎样对待祥林嫂的?  
        第77段:镇上的人们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但笑容却冰冷冷的。第79段:男人、女人、老女人只把祥林嫂的故事作为谈资,“陪出许多眼泪来”,显示一下自己的同情心而已,其实是想满足一下自己的猎奇心理。第80段:全镇的人们对祥林嫂反复讲的故事感到厌烦的头痛。第87段:“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觉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  
        小结:由此观看,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冷漠厌烦,嘲笑唾弃,是增加祥林嫂痛苦的软刀子。  
         揭示主题:   
       (亲人)婆婆、堂伯、大伯  
       (主人)鲁四老爷、鲁四婶  
       (众人)柳妈、鲁镇男女  
       (夫权、族权、神权)封建礼教、封建思想  
        他们都把杀人的矛头刺向了祥林嫂。正如丁玲所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了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致被旧社会所吞噬。在被婆婆、堂伯、大伯虐待、出卖,被迫再嫁,被驱赶时,她不断挣扎;为了能使鲁四老爷、鲁四婶再让她在祝福前做祭祀的活,摆脱灵魂上的迷信枷锁,争取做人的权利,她倾其所有到土地庙里捐门槛,面对柳妈、鲁镇男女的种种讥讽、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声的抗议。但在封建社会里,找不到违反了封建礼的祥林嫂的位置,更何况她还要反抗,这更加为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所不容。正是以礼教和封建思想为指南的鲁四老爷和受这种思想文化熏染毒害的人们,是他们的思想把一个善良、质朴、顽强的妇女推向恐怖的地狱。封建社会的三道绳索夫权、族权、神权,把祥林嫂置于死地。争像作家丁玲所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  
         提问:详林嫂到底死在谁手里? 
        明确: 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混为一体,形成了一股凶残的封建宗法势力,残酷地奴役和迫害她,将她一步步逼上绝路。 
第三课时
        一、  问:作者刻意把详林嫂的丧夫、再嫁、失子几个关键情节都安排在春天里发生,把她的死也安排在迎春之时,这样写有何深意? 
       小结: 
     

      
        春天是百花烂漫、生机盎然的季节,人生的春天象征着自由、幸福、快乐,可祥林嫂的春天却是祸不单行,不幸接踵而至: 
        丽春之日,丈夫死去      
        孟春之日,被迫再嫁 
        暮春之日,痛失爱子 
        迎春之日,一命归天 
       由此巧妙地揭示了详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这其中蕴含了深邃的象征意 义。旧社会的劳动妇女是无幸福自由可言的,旧社会的劳动人民也是无幸福自由可言的。 
 二、分析鲁四老爷的形象: 
          提问:小说中是怎样刻画鲁四老爷的形象的? 
          小结: 他一见到"我"就大骂其新党,他骂的还是康有为,可见其是一个顽固的维护封建制度的卫道士;他厌恶详林嫂是一个寡妇,支持婆家将其抢回,又说她"败坏风俗,不干净",祝福时不让她沾手,死后还骂她是"谬种",联想到他书房中的对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更让人感到是莫大的讽刺,他虽然没有象详林嫂婆家人那样捆绑详林嫂,也没有象柳妈那样用阎罗的鬼话耒恐吓详林嫂,但还是一步步将详林嫂逼上绝路,他顽固、虚伪、自私、冷酷,是封建宗法势力的代表人物,是导致详林嫂悲剧的元凶。 
        祥林嫂这个人物的悲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无可避免的,通过刚才的学习探讨,我们可以知道《祝福》的主题:  
       《祝福》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在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初到鲁镇,情形如何?(勤劳、善良、质朴、顽强) 
        三、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 
        ⑴对祥林嫂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祥林嫂没有明确的反抗性格;一是认为祥林嫂对封建社会给予的种种迫害和摧残,进行不断的抗争。你认同那种观点,谈谈理由。 
        ①被虐待、出卖、被迫再嫁,挣扎 
        ②讥讽、侮辱、伤害,无言抗争 
        这是祥林嫂倔强、不屈从的性格体现。 
       ⑵祥林嫂对自身的反抗是不是有明确的认识?换句话说,她的反抗是不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她的反抗是自发的,对自身的抗争,还缺乏明确的,很大程度上带有浓重的封建宗法思想和迷信色彩。她的反抗本身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  
        临死前,有何不同遭遇?(怀疑灵魂的有无) 
  四、选点阅读,突破重难点 
     

    
        1.通过分析,我们明白了写祝福景象的目的是在营造祥林嫂生活的典型环境,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鲁四老爷大骂新党以及他的书房呢? 
        讨论、明确:写出了鲁四老爷这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知识分子的形象,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思想上维护封建制度和理学,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重要人物 .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 
       点拨: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作者在一开篇就首先为鲁镇笼罩了一片喜庆的祝福气氛:“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直到文末,仍然让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欢乐中:“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从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题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过标题,形成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3.认真研读故事的结局,分角色朗读对话,找出议论性的文字,理解“我”的感情 
        讨论、明确:读一篇文章,一本书;听别人一段话,看一场电影,总有或多或少的感触。拨动心弦、引起共鸣的,或许是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或者就是一种感悟、一种心绪,这也许正是阅读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