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赤壁赋》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8:33阅读:
字号:|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⒈把握文赋特点。       
                        ⒉积累常用的实词、虚词,增加文言知识积累。
过程与方法:⒈熟读成诵,积淀文言语感。
                        ⒉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⒈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结合作者的处境,体验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难点和重点:1.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2.背诵课文
                      3.体会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点,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常识教学:
         ⒈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三苏”“八大家”“欧苏”,诗“苏黄”,词“苏辛”,书“宋四家”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这对苏轼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可对中国文艺来说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这段时间苏轼的创作达到了巅峰。《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
         ⒉简述文赋特点
三、整体感知
        ⒈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要求:
        ⑴读出韵律。赋体押韵如“望﹑章﹑江”,“焉﹑间﹑天﹑然﹑仙”等

        ⑵读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问词重读。
        ⑶读出节奏。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⑷读出气势。如“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节奏一致,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
        ⑸读出情感。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乐)“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洒脱)
        ⒉学生朗读课文,并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⒊明确各段内容,概括各段段意:
        明确:
四、赏析课文
        ㈠分析第一段:
       ⒈学生朗读课文。
        强调:文章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秋江夜游图。
       ⒉本段以写景为主,请学生找出写景的句子并朗读。
        明确:
       ⒊这样的美景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朗读出来)
        明确:
       ⒋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抓重点句子法和想象画面法背诵第一段。
        ㈡分析第二段:
        1.面对同样的明月清风、良宵美景,主与客的感情有何不同?让学生齐读第二段(主乐客悲。)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⑴找出表现苏子快乐的句子,朗读并背诵。
        ⑵客之悲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⑶请男生读“苏子乐”的内容,女生读“客悲”的内容。
        ⑷第二段由乐到悲,营造一种主客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承上启下,引出主客对答。
        ㈢分析第三段:
        ⒈全班齐声诵读第三段。
        ⒉客面对明月清风、良宵美景,奏出充满悲哀的音乐,他之所以要“托遗响于悲风”,其缘由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再加以概括) 
        明确:
        ㈣分析第四段:
       ⒈指名男生朗读第四段
       ⒉提问:针对“客”所发出的人生悲叹,苏子是如何说服“客”的? 
        明确:
       ⒊提问: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观?
        ㈤分析第五段:
       ⒈强调:末段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体现出充分的哲学思考后真正的超越。
       ⒉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强调:(乐)
五、领略艺术特色:
        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赤壁赋》“以文为赋”的美学特征:骈散结合
        ⒉形象优美,善于取譬
        ⒊思考: 本文多次写到主客问答,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 
        明确:
六、拓展与总结:
        ⒈自由讨论:应该如何看待本文的感情基调问题?你从中能得到哪些启发? 
        明确: 
        ⒉总结:本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从泛舟而游写到枕舟而卧,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解决矛盾,深微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隐忧,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 
七、板书 设计:
赤 壁 赋
          苏 轼

景(乐—山水之乐)——情(悲)——理(乐—达观之乐)

情因景生          景以情显          即景而议         由情入理
八、反思: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