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一语文教案 -> 正文

金色花(人教版七年级必修)font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0:09阅读:
字号:|

山丹县霍城中学  杲立军
一、教学设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运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学会正确表达。
情感态度: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如何将听说读写相结合。
四、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孟郊的《游子吟》导入。
(二)整体感知:
1、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2、听朗读:
过渡:真希望老师刚刚能把大家带入到一个孩子的游乐世界中,下面,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自助餐,想不想一起品尝一番?
3、检查预习情况:
4、合作探究:
(1)、诗中孩子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


明确:他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2)、“我”变成金色花,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明确:
妈妈                    “我”
做祷告时                散发香气
读书时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              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母子情深
(3)、孩子为妈妈做了好事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
明确: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4)、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明确: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六、拓展:
  1、听《妈妈再爱我一次》主题歌,感受母爱。
2、大家请以”妈妈,我想说爱你”为话题写一段话,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该如何表达?
七、作业:
1、熟读诗文。
2、完成练习。
《金色花》教案
山丹县霍城中学  杲立军
一、教学设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运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学会正确表达。
情感态度: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如何将听说读写相结合。
四、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孟郊的《游子吟》导入。
(二)整体感知:
1、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2、听朗读:
过渡:真希望老师刚刚能把大家带入到一个孩子的游乐世界中,下面,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自助餐,想不想一起品尝一番?
3、检查预习情况:
4、合作探究:
(1)、诗中孩子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
明确:他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2)、“我”变成金色花,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明确:
妈妈                    “我”
做祷告时                散发香气
读书时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              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母子情深
(3)、孩子为妈妈做了好事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
明确: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4)、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明确: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六、拓展:
  1、听《妈妈再爱我一次》主题歌,感受母爱。
2、大家请以”妈妈,我想说爱你”为话题写一段话,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该如何表达?
七、作业:
1、熟读诗文。
2、完成练习。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