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一语文教案 -> 正文

一面(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31阅读:
字号:|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精神的写作手法;掌握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2、通过揣摩文章的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思念和尊敬鲁迅的思想感情。
3、学习鲁迅先生与广大劳苦大众呼吸相通,关心培养青年,“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和他与黑暗势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革命意志。培养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法。
2、了解语言的感情色彩,以及叙议结合,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议论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一次面就记忆深刻,无法忘记的人呢?如果有,请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自由回答,谈自己的发现与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作者阿累在见到文章主人公一面以后给他留下的印象而写的,你们知道是谁吗?(学生一起回答:鲁迅)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累的《一面》,看看他为什么只见到鲁迅先生一面就有如此深刻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1、 作者简介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过,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 “左翼剧联”, 同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旋赴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官方侦悉,迫令出境。1936年复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1937年,抗战开始,参加新四军。此后一直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年离休。
2、 关于鲁迅
鲁迅(1881.9—1936.10),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杂文集《坟》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3、 字词积累
地窖(jiào)    赫(hè)然    窘(jiǒng)相   捻(niǎn)    摩挲(mó suō)   虐(nüè)待    憎恶(zēng wù)   揩(kāi)油    恣(zì)情
4、 文章大意
本文以时间为序,回忆了作者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与鲁迅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一次会面。作者抓住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从而激励作者不断努力,并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三、课文研读
1、文章已经很自然地给我们分成了两部分,但是第一部分的内容较长,你能给它分层吗?并说说每层的意思。
      明确: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2自然段),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
第二层(3——17自然段),写内山老板热情接待“我”。
第三层(18——38自然段),写“我”有幸见了鲁迅一面。
   2、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一面”,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二层,并介绍了“我”的职业和身份,那么在全文中,这部分起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层写职业特点,联系下文可以看出鲁迅对“我”的态度,实质上是对普通工人、对人民群众的态度。第二层写内山老板的热情衬托出鲁迅的人民大众立场,这两层起到巧设伏笔、层层铺垫的作用。
   3、有人说文章第二部分是多余的,与回忆性文章的写法不合,可以去掉,你认为呢?
   提示:(总结发言)课文第二部分写出来“一面”对作者的深远影响个鼓舞,他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静的思索。这些情真意切的抒情议论,对深化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不能去掉。
四、课时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通读了《一面》,并就全文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作了讨论,同学们想一想,在本文中,鲁迅个作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外貌)好,下一节课我们就作者对先生的外貌描写作些探讨,看作者是如何抓住鲁迅的外貌进行描写的。下去以后同学们要将作者写鲁迅外貌的语段找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一面》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吗?(学生答)
2、在第一、二层写“我”的职业和内山老板的热情的作用是什么?(学生答,教师补充)
二、研读三次外貌描写
1、请同学们把三处外貌描写的段落找出来,并朗读。
2、这三处外貌描写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各有什么不同?
3、三处外貌描写集中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特征,从中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
明确:文章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第一次描写,由于“阴天,暗得很”,加上距离较远,只能模糊辨出人物形象:外形,瘦瘦的;年龄,五十上下;衣着,“穿一件牙黄长衫”;嗜好,“嘴里咬着一枝烟嘴”。由于抓住了人物特征,虽只是模糊辨认,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第二次描写,由于离得近,观察得更细致了,作者对第一次的描写作了补充。刚才看到的是“瘦瘦的”,现在看得更清了:“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脸色是“黄里带白”。还增加了对人物精神的感受:“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接着又写了他的头发和胡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作者抓住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加以描写,虽疏淡的几笔,却刻画了鲁迅外形瘦弱而精神矍铄、意志顽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形象。第三次描写,除了脸色、头发和胡须这些带有特征性的描写以外,作者对其“长衫”和“烟嘴”又进行了更细致的刻画。不仅连长衫、烟嘴的颜色,甚至连长衫质地“羽纱”,烟嘴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得十分清晰、明了。三次比较集中的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突出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三、品味语言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提示:“赫然”就是很鲜明,很明显,作者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表明了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兴奋心情。因为是鲁迅译的,而鲁迅在当时是革命和光明的象征,所以说“像得了保证似的”。
2、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提示: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表示亲密无间;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效仿学习。不同的称谓表示作者不同的感情。“战士”则歌颂了鲁迅为革命而献身的顽强斗志。
    3、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提示:“摩挲”就是反复抚摸,反复摸又“舍不得”,写出了作者渴望得到而又难以得到的那种矛盾心情。
4、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提示:既写出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也表达出作者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之情。
5、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提示:结结巴巴”显示出作者突然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鲁迅先生就在身边,一种深感激动和幸福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没有蹦出”,一是当时环境险恶,不能暴露鲁迅;二是作者有意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这表示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四、方法探究
  1、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1)抓特征;(2)多视角;(3)现个性。
2、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一件小事来突出鲁迅的伟大人格。
3、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表达对鲁迅的崇敬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让人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廉价卖书,甚至亲自送书给一个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孩子般天真的笑声,使人想到先生性格的爽朗;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又是多么谦逊,那“带着奖励似的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于细微处见精神,鲁迅先生的品格是多么伟大啊!本文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心窗,人生是美好的,一人一事,影响一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爱心、善心,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六、课外练笔
作者抓住了鲁迅先生的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你身边的人,通过你的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外貌描写,最好能凸显人物的思想性格。
 

陈菊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