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一语文教案 -> 正文

冰心诗四首(苏教版七年级必修)font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39阅读:
字号:|
 课    题:三、冰心诗四首
备课时间:2008.9.2
上课时间;2008.9.5
课时编号:003-004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味,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的哲理。
2.学习诗中丰富的想象、精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味人间真情,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体味人间真情,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学习诗中丰富的想象、精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母亲》
1.导入
正在吃饭的母亲,在地震袭来的瞬间,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一旁的女儿,连手中的筷子都没有来得及丢掉。无情的地震夺走了母女俩的生命,但当消防官兵把她们从废墟中刨出来时,她们僵硬的身体依旧保持着紧紧相拥的姿势,在死亡的最后一刻,母亲依旧保护着她的女儿。
这就是今年8.30攀枝花地震中催人泪下的一幕。母爱博大无边,母爱伟大无私!她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尽管莺归燕去,春去秋来,时光如流水,年华易消逝,“淡去”人类许多回忆,却始终不改人类对母亲那份执着的、浓浓的思念。今天,请让我们聆听一位海外游子对母亲的深情的呼唤……  


2.诵读品味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读后,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解读这五行诗,以此来谈谈作者对母亲表达的情感。
(注意:“心中的风雨”的理解,与“躲”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是结合自身经历来解读的关键。)
师:《母亲》这首小诗是她在一个雨天看到一张大荷叶遮护着一枝红莲,触景生情而写下来的:
母亲呵!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根据雨中荷叶庇护红莲的感触,冰心写成《母亲》一诗。
(1)“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此句中“心中的风雨”指的是什么?“只”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心中的风雨”指的是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烦恼、困难、病痛等等。“只”字不能去掉,它强调了惟一,别无他选,更能突出母爱的力量和伟大。
(2)二个“躲”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诗人巧妙地借前一个“躲”字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里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包括精神和感情)如果受到了打击,总是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这种自然的联想与巧妙的类比,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和伟大。
(3)从表达方式看,本诗是一首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从表达方式看,诗歌共分为三类:叙事诗、抒情诗和说理诗。本诗是一首抒情诗。《母亲》一诗,把母亲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心灵避难所这种思想感情,凝练得更加鲜明、深刻,歌颂了“母爱” 的博大无边和伟大无私。
二、学习《纸船——寄母亲》
1.导入
《母亲》流露出了对母亲的无限依恋,那《纸船——寄母亲》又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纸船——寄母亲》。
(思念之情。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
2.诵读品味
师: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寄托母爱无限思念的中介物——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
(1)朗读《纸船——寄母亲》,请用你自己的话归纳每节诗的内容。
(第1节:叠纸船 第2节:抛纸船 第3节: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板书)
(2)作者叠纸船、抛纸船的目的是什么?
(希望纸船能流到母亲身边去。叠纸船—作铺垫,抛纸船—造悬念。)
(3)第三节是诗人展开的想象。这一想象有何特点?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所以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如果说这一想象还属一般的话,那么“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一句就显示了诗人想象的奇特、精妙。为什么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入梦呢?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结尾处点明了想象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想象新奇、大胆、瑰丽,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点明题旨。这一结尾,把实的物象和虚的物象,把眼前的意境与想象的母亲梦中的情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全诗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3.探讨朗读
根据作者与母亲身处情况及作者表达的情感,请你说说怎样朗读这首诗。(1.读对感情:深情低沉  2.读好节奏与重音)
三、朗读比较
请同学们朗读这两首关于母亲的诗歌,想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之处?
(仔细读这两首诗,我们发现前者写的是一种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而后者则是步入青年以后对母爱的怀念和依恋。在感情有交流方式上,童稚期的寻求母爱的保护,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而青年期对母爱的怀念和依恋,则体现和表达了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前者侧重于母爱的付出,后者着力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和回报,恰好表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对母爱的认同和理解,其中的感情体验值得珍惜,内涵丰富而美好。)
四、拓展延伸
母爱是伟大无私的,永恒的,但它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形式一般都是平平常常的。请你搜索一下平日母亲对你的关爱,尝试完成下面的仿写。
母爱是一味良药,能抚平儿女心灵的创伤。
母爱是一杯清凉的茶,驱走我心中的烦忧。 
母爱是一阵温柔的风,吹散我心头的阴霾。
母爱是站在村头的一个等待的身影。
母爱是终身难忘的殷殷嘱咐。
母爱是零落异乡的柔柔挂牵。
五、结语:
母爱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泓甘霖、是儿女浪迹天涯的丝丝惦念、茕茕游子的始终归宿、榻前的焦灼关爱、成长路上的呵护圣手、失意落魄的温暖港湾、人生旅途相伴的盈盈笑语……在儿女的笑意泪影中融入了母爱的缠绵。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六、作业布置
1.背诵《母亲》《纸船——寄母亲》这两首诗。
2.《纸船——寄母亲》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眷恋祖国的一片深情。你想借助什么样的具体形象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请尝试写一首小诗。
3.预习《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板书设计:
母亲
“啊”——用在句末表示赞叹的语气。
“躲”——联想、类比,歌颂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心中的风雨”—— 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烦恼、困难、病痛等
“只”—— 强调了惟一,别无他选,更能突出母爱的力量和伟大。
纸船



材料链接:
母亲的爱
汪国真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芨芨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阳赐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烂漫,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
我们的欢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纸船(泰戈尔)
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
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纸船上。
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
我把园中长的秀丽的花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的着风的白帆。
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第二课时
一、学习《成功的花》
1.导入
讲述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说说你面对这样的人生有怎样的感受?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次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议员三度落选
教师讲述:人生不幸啊,多坎坷啊!但这个经历无数挫折的人却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现在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许多人只看到成功美丽的花环,却很少有人注意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让我们看看冰心是怎样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2.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小组交流朗读方法及处理的理由。
(以第一句为例“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应该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要落在“只”和“现时”上,这样读就能很好地表现人们只惊羡别人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了作者的感慨。)
2)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通过这三句告诉了我们什么?请概括出你的感悟。
3.深入探究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花的成功印证了许多名言,你想到了吗?
4.当堂背诵
二、学习《嫩绿的芽儿》
1.导入
同学们,现在你们在这里学习,为的是将来有所作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你认为人的一生哪个时期比较重要?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嫩绿的芽儿》会告诉我们些什么。
2.学习课文
1)作者用哪三个词对芽、花、果进行描绘的?为什么用这三个词呢?
“芽儿”的“嫩绿”显示着健壮、旺盛和朝气
“花儿”的“淡白”蕴含着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果儿”的“深红”象征着丰硕、甜蜜和美丽
作者是抓住了芽、花、果的色彩特征,进行形象地描绘。
2)这三节诗“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示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他们说的话能互换吗?(讨论探究)
3.深入探究
读了此诗,你认为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4.当堂背诵
三、作业布置
1.学了《成功的花》后,请你找句名言激励自己更好地走向成功。
2.结合《嫩绿的芽儿》中“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构想一下自己的人生。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