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一语文教案 -> 正文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03阅读:
字号:|
    安徽省舒城县舒城第三中学    涂德根

【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
(1)关于月亮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
(2)搜集和处理有关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重视考察学生的活动过程而不是结果;
(2)获得资料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等。
关于月亮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
【活动重难点】 
1.了解月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
2.在有所遵循的基础上展开想像与联想,进行写作练习。
【活动时间】

             课外一周,课内三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制定计划,明确分组
一、导入:
从朗诵写月亮的诗文或讲一则关于月球的故事入手,以激起学生对月球的兴趣。
二、师生协作,制定计划:
1.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月亮文化”,一个是“月球探秘”。


2.学生准备:
每人一个档案袋(准备完善);
(1)观测月亮运行的情况;
(2)观察星空变化;
(3)观察月相,并每日画下来;
(4)搜集有关资料;
(5)查询、下载资料并进行分类。
三、明确分组:
把学生分为两大组,“月球奥秘知多少”学习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学习小组。
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月球与人类关系”、“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民风民俗”、“音乐绘画”等各子小组。
四、活动准备过程
    分组活动:小组成员自主合作,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观测,完善档案袋。
    活动时间:课下延伸不少于半个月时间。
 

           第二课时      成果展示,活动交流
一、导入
二、小组交流
1.交流档案袋完善情况。
2.进行月球奥秘以及月亮文化知识擂台赛。
知识擂台赛部分参考试题:
A组:
①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② 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国、阿姆斯特朗) 
③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源说、地球分裂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④ 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等) 
⑤ 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用巨大的反光镜反射太阳光到地球背光面) 
⑥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38万多公里) 
⑦ 月海是海吗?(不是,是平原) 
⑧ 最大的月海叫什么?(风暴洋) 
⑨ 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月球大) 
⑩ 月球的半径是多少?(1738公里) 
B组:
① 为什么会发生日食现象?(要求学生根据地理课知识回答) 
② 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陨石坑) 
③ 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那么轻?(因为月球引力小) 
④ 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自然现象) 
⑤ 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上的什么建筑?(万里长城) 
⑥ 月球是行星吗?(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 
⑦ 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⑧ 天文台为什么建在山上?(地势高、视线好、便于观察) 
⑨ 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 
⑩ 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甘石星经》的作者是谁?(甘德和石申) 
C组:
①岁差现象是由谁发现的?(虞喜) 
②祖冲之编定的历法叫什么名字?(《大名历》) 
③唐朝是谁主持测定了午线长度?(僧一行) 
④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是由谁编定的?这个历法叫什么?(郭守敬、《授时历》) 
⑤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是什么?(水运仪象台) 
⑥水运仪象台是在哪部书中记载的?(《新仪象法要》) 
⑦《新仪象法要》的作者是谁?(苏颂) 
⑧祖冲之在自己编定的历法中把一年定为多少天?(365天) 
⑨《甘石星经》发现了哪些行星的运行规律?(金、木、水、火、土) 
⑩《甘石星经》记录了多少颗恒星的方位?(120) 
D组——中国古代部分月亮诗词: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古诗十九首(之七)》)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古诗十九首(之十九)》)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听月诗》)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班婕妤《怨歌行》)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杜甫《八月十五夜月(其一)》)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车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三、总结
(总结一下,也可让学生谈谈这次月球探索活动的感想。)


        第三课时      展开想象,练习写作
一、说词句
1.一分钟内谁能说出月亮的几个别号?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   
2.在5分钟内看谁说出的带月的词语多  
(月黑风高、月色朦胧、月光皎洁、年年月月、风花雪月、一弯新月、皓月当空、月如银盘、明月如镜、望月思乡、月下独酌、月下老人、新月如钩、月中带影、嫦娥奔月、日月如梭、月薪、月晕等) 
3.看谁背出的关于月的诗句多。
二、叙故事
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故事接龙,讲关于月亮的故事,看谁讲得清楚。
三、唱歌曲
唱歌关于月亮的歌曲,看谁唱得好。
如《花好月圆》 《明月千里寄相思 》 《月亮代表我的心 》《十五的月亮 》《彩云追月》 《月亮河》 《月亮走我也走》等。 
四、写文章
以“月球”为话题,展开想象,写一篇想像性作文。



附:
1.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探测月壤特性,并在月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
  第二步为“落”,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地外天体的着陆技术,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进行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分和月表的环境,进行月岩的现场探测和采样分析,进行日-地-月空间环境监测与月基天文观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第三步为“回”,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自地外天体返回地球的技术,进行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分析研究,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当“绕、落、回”三步走完后,中国的无人探月技术将趋于成熟,中国人登月的日子也将不再遥远。

2.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经久不衰的话题。
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据宋朱翌《曲消旧闻》说:“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的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