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散文 -> 抒情散文 -> 正文

难忘那本书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9 11:54:18阅读:
字号:|

自从有了电脑,书,我是很少读了;由于有了键盘,字,我也很少写了。是该感谢这破电脑,还是该诅咒它呢?
书柜,我那曾经的骄傲、曾经的牵挂、曾经的慰籍,大概就是因为有了这该死的电脑,正被我一步步地疏远、一点点的淡忘,。
我不是喜新厌旧之人,我要做喜新不厌旧之人。因此,近年来,过不了几天,我就要拿鸡毛掸子把我的“骄傲”轻轻地拂拭,不让它蒙尘。拂拭过后,我会静静地站在它们面前,隔着透明玻璃,与之进行无声的交流。我那些心语啊,它一定能神会。否则,我不会次次都得到可心的慰籍。可是,每次当我悟对我的“骄傲”时,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遗憾——我的书柜里没有“它”。
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啊?
让时光倒转三十年吧!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在一所农村中学上完了我的初中和高中。那时候,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是现在的中学生们所无法想象的,连教室都是老师和学生一起用自制的土胚砖垒起来的,哪里还敢奢望有实验室和图书室呢。所幸的是,在那四年的中学生活里,我遇到了一位让我终身难忘的好老师和一群让我引以为荣的好同学。
那是一个不读书的时代,是一个无书可读的时代。城里的学生要学工,农村的学生要学农,“五七”指示正放着光芒呢。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初中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只有八篇课文,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单元(其容量远不及现在的一个单元)。上学都快一个月了,我们总是在一位下放知青的带领下参加劳动,连课本也没有打开过。终于有一天,老校长和管校代表(他儿子和我是同班好友)郑重其事地把一位老师介绍给了我们。
“我姓蓝,蓝天的蓝,名字叫品海,品德的品,海洋的海。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了。”第一堂课老师作了自我介绍之后就给我们上课了。那堂课的教学内容我早忘了,但是,“蓝天的蓝,品德的品,海洋的海”却一直烙在我心中。
那时的学生虽然不象现在的孩子那么淘气,但是一旦淘起来,那“水平”绝对不低。记得有位年轻的王老师,由于读书少,在“农基”课上,表述不准确,经常用到“但是”这个词,加之同学们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课堂上不是打瞌睡,就是小打小闹。王老师想“杀一儆百”以整顿课堂纪律,于是,下课前点名回答问题时,他点了好动、好讲小话的王国华回答问题。
“王国华,你把这节课的内容给我复述一下,看你学到了什么?”
只见他不慌不忙的站起来回答:“老师,这节课你讲了四十八个‘但是’。”
王老师在哄堂大笑中,红着脸离开了教室。自此,他再也没有进过教室(听说学校安排他专管“试验田”去了),“农基”课自然地改上语文课了。
王老师年纪轻、个子高大镇不住学生,那身高只有1。5米,年近半百的蓝老师是怎样带好这个班的呢?
他讲的课同学们爱听。教科书上的课文他只用了几节课就给我们“扫”完了,也没留下什么印象。然后他就自编教材给我们上课。上课时他总能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讲到动情处,他手舞足滔,眼镜的镜片,随着他脑袋的晃动而熠熠生辉。自此,我们知道了孔子,知道了“唐宋八大家”,知道了鲁迅、闻一多,知道了《国家与革命》是一本书(那时,有位干部作报告时要求人们学习《国家》与《革命》两本书)。我们就象一群饥饿的孩子被引进了美食城,哪还有心思去淘啊。
要求我们去做的事,他必定先做出一个样板来。蓝老师的备课和别的老师有很大的不同。他的备课纸全都是活页的,讲完课后他就把那些活页的备课纸张贴在黑板旁边的墙壁上。他备课的那个细啊,只怕难也找到第二人。记得一篇只有几十个字的《苛政猛于虎》他竟备课达十几页。他的书写可以说带给了我们震撼,你看,无论篇幅有多长,他都一丝不苟,一个个方块字在备课纸上、在黑板上排成整齐的方阵。慢慢地同学们写作业的时候也开始写方块字了。
蓝老师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和同学们关系特别好。那关系有点象朋友关系。他可以在就餐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坐在教室里、蹲在操场边,一边聊着一边交换下饭的菜,偶尔他还叫出同学们的“外号(混名)”。自古叫人混名被看着对人极不尊重,可是这名儿一经蓝老师叫过,同学们总是倍感荣幸。那关系又有点象父子关系。家访的时候如果回不了学校,他就和学生睡一个铺,如果天冷他会把学生的脚揣在他的掖窝里。碰到特别调皮的男生他也会拎拎耳朵,或是小声的骂上一两句,他那咬牙绝齿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有些冷峻不噤。
和蓝老师相处的时间长了,同学们慢慢地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读完了老师规定的内容,我们就到校外找书来看。那年月,书是很难找的。如果谁有一本大部头小说,那就很了不起了,他就可以用这本书与别人交换,可以看到很多的书了,有一本就意味着有了几十本。
当我看到别的同学在完成作业后,贪婪地、神秘兮兮地读书的时候,我是多么想有一本属于我自己的书啊。我家里,我的亲戚中,那时识字的人都不多,要想有一本书就只有买了。那时候没有书店,只是在供销分店设了个买书的柜台。柜子里大多是小人书(连环画)。中学生了,好象有点不屑于看小人书了。于是我总盼着到新书——我心中早已有了书名的那些书。尽管我知道好多书都在禁书之列,每个周六和周日的下午我还是要看看是否到了我要的书。终于有一天,我眼前一亮——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赫然出现在我的面前。翻出我所有的积蓄才两角八分钱,而书的标价是七角二分钱。我把玩着书本,凝视着封面上修铁路的保尔,久久不肯放下。营业员不耐烦地督促说:“要买就快点,早上到五本,就剩下这一本了。”捻捻那两角八分钱,我的心凉到了极点。正在这时,有人轻轻地推了我一下,塞给我一把硬币说:“我俩合起买吧?”。我转过头一看,原来是班上个子最小的“波儿”(他本名王金波)。原来他早来了,同样是钱不够,“觑觎”这本书已经很久了。真是好主意,也真及时。于是,我们有了自己的书。
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便陆陆续续地读到了我朝思暮想的那些书。《青春之歌》、《铁火金刚》、《牛虻》我读到了,甚至连手操本的《第二次握手》、《梅花档案》等我也读到了。不知经过多少次交换之后,当我们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再回到我的手中时,已经面目全非了。封面没有了,书页打卷儿了。但是,它还要默默的去充当使者、完成使命。

高一那年冬天,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勤工俭学——到距学校百多里远的柴洲上割芦苇。出发前,蓝老师要求我们每人至少带一本书。于是,我又带上了它。老人们说的“牛怕进榨(油)坊,人怕进柴站(洲)”是极言其艰辛。我看艰辛不只体现在割芦苇的劳动过程中,更主要的是表现在物质生活的贫乏上和雨雪天气里不能劳动而又无所事事的无聊上。那年,我们刚把棚搭好,还没有来得及割芦苇就变天了。被困在棚子里,外面北风呼呼,雨雪交加,我们坐在被窝里,捧读着交换来的书。有些尽管已经是第二遍、第三遍在读了,但是我们依然津津有味,乐在其中。蓝老师有时会和我们坐到同一个被窝里,听我们复述故事情节,交流读书心得。而其他班级则每天在重复着“两打”的故事(“打扑客”和“打架”)。大概是书中的英雄感染了我们,鼓舞了我们,在天晴后割芦苇的劳动中,我们班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多次受到校长的表扬。
当我带着疲倦、带着荣誉、带着思念回到学校后,却发现我们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见了。
后来,我买了很多书,虽然也遇到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但是,我总觉得不是我曾经的那本,而没有买下。虽然我的书柜已经塞得满满的,但是,我总觉得有一个空位——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应该拥有的一个最好的位置。
……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不再遗憾了。因为我已经找到了那本书。它就在我的心底,在我的笔端;与思索同在,和记忆共存。

相关文章:

·又见春天2011-10-9
·青春网事2011-10-9
·天阶小雨润如丝2011-10-9
·客舍似家家似寄(二)2011-10-9
·仙灵如梦,仙剑随风2011-10-9
·诗意人生2011-10-9
·我的乐园2011-10-9
·温馨无限2011-10-9
·打工见闻2011-10-9
·我情愿你是一只蛇妖2011-10-9

上一篇: 难忘那年那月   下一篇: 雌鸽紫茅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