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学论文 -> 其它 -> 心理健康 -> 正文

将心理素质教育贯穿于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

作者:网络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05-12-1 19:28:10阅读:
字号:|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中心理健康问题有日渐增多的趋势,其主要表现为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有的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日益积淀,已成为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心理障碍,甚至由此产生严重的心理和生理疾患。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其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实质仍然是国民素质和人才素质的竞争。目前,我国正在实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协调充分地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的基础。
 
    学生心理健康是环境因素和个体心理交互作用的产物,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文化、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等四个方面。
 
    一、社会生活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造成的影响。
 
    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人际交往日益复杂,加上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社会治安、就业现状、社会保障等问题经常给人们的生活造成诸多的麻烦,已经对社会生活的稳定构成了威胁。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可避免地对小学生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自觉或不自觉的将书本上对美好人生的描述和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与经历的不如意进行对照和比较,因而充满迷惘。甚至有极少数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己经对自己未来的升学、就业、择业前途感到了悲观无望。
 
    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反差。
 
    家庭教育存在一些误区。一是期望值过高。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切实际地要求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皆通。超负荷的家庭课外学习剥夺了孩子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儿童自由遐想、自由创造的天性,从而变得厌烦、急躁,最终一事无成。二是在物质上过分满足孩子。不少高收入家庭,特别是三代同堂的家庭,家长们只要求学生成绩好,而在物质上、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穿衣服、剪指甲等事家长全部包办。在生活中,吃穿讲究上档次,暗地里互相攀比;劳动时则贪图安逸,怕苦怕累。使孩子俨然成为“小皇帝”、“小公主”,潜意识中形成“天下唯我独尊”的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好逸恶劳,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较差。 三是放任自流或简单粗暴。日前社会上离婚率持续增高,有的孩子由于父母感情的纠葛,亲情冷漠,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缺少父母的关爱。有的家庭由于父母本身素质就不高,整天沉迷于挣钱和自己吃喝玩乐,或由于下岗整天需要为生计而奔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对孩子放任自流,或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甚至把一些坏习惯、坏风气传染给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可能使孩子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甚至由此对周围的一切 都充满着仇视。
 
    以上家庭教育的方式明显和学校所要求的“四有新人”、“雏鹰”精神相违背。家庭教育方式和学校教育内容的不一致,往往使学生处在矛盾的心理中,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心理的失衡,形成学生心理素质的两重性。
 
    三、学校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仍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一是目前所全面开展的素质教育主要内容实际上只能在小学阶段进行和落实,而到非义务教育阶段,如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学仍然是分数起决定作用,差一分甚至半分想进重点高中,就要多出几千元基至近万元的学费。这种残酷的竞争现实仍然会造成小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乃至心理挫伤。同时,小学阶段是儿童自控能力最弱的时期,如果学校和家长对小学生的监护不能时刻到位,难免使学生有空闲时间独自去接触社会的不良现象,造成不良后果。二是教师对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认识程度仍有差异。主要表现为对学生采取不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如过多地苛求,过多的管束,不恰当的压抑,对学生的不理解不尊重。更多的注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独立人格和进取心理的培养。三是全面的心理素质教育在多数情况下,在多数学校,目前仍只是处于探索阶段,未能纳入议事日程。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这方面工作的时断时续,有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小学生的逆反心理。
 
    四、小学生自身条件可能为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设置障碍。
 
    目前社会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形成了独生子女的群体,他们具有娇惯任性,孤独拔尖,随心所欲等特点。幼儿时期较长时间的独处,难免使孩子缺乏儿童之间的心理沟通。入学后不少孩子自我封闭、自我中心、缺乏自信的心态将逐渐显露并愈发明显。同学之间暗地里争强好胜,关系紧张,都使孩子们产生许多心理问题。生理发育的前倾性和心理发育的水平相对滞后形成的矛盾,又使孩子难以自己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因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小学生本人等诸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反应的结果,学校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十分强,作为对学生心理影响最大的学校教育在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教师的有利条件和在学生心中所处的地位,尽量削弱社会和家庭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的不良影响,促成小学生乐观向上、认真严谨、情绪稳定、思维活跃、团结互助的健康心理的形成,并有所作为,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上十年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体验,和有意、无意的对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对如何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搞好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出以下个人看法和认识:
 
    一、确立明确的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目标,不断提高教师个人心理素质教育的知识学识水平。
 
    确定明确的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目标,是教师自觉地把学生心理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有利于教师去发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的心理素质教育因素,及时调整和剔除不利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有利于教师有意识去发现和利用身边积极向上的创造良好心理素质的事例和环境,随时对学生加以引导和疏通;有利于教师以良好的教育教学态度来影响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在学校得到自尊、振奋、愉快的情感、情绪体验,消除过度的心理压力,激发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在师生的合作中获得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开展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这是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二是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培养合格的跨世纪的革命接班人,这是心理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理想目标。要实现以上两个目标无疑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对大多数教师来说还只是处于试偿阶段,在师范院校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等知识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还有待于教师在工作中去进一步学习、探索、归纳、总结出一套对现实工作行之有效的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知识、方法和技巧。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补充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时方法和技巧,才能做好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这一项工作。
 
    二、以爱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首先教师应以宽容豁达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这种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师生在人格上的绝对平等。只有这样,才能真诚地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心理素质发展不平衡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应该确信只有亲身感受到爱和同情的人才会以爱心和同情心去对待别人的道理,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例如:婚姻破裂家庭的孩子,甚至未婚生育的孩子,大部分长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享受到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对这部分孩子就应该利用(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教师道德的肯定,知识的折服和感情的依恋,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他们更多一些关注,在学校的生活中对他们更多一些照顾和帮助。容纳他们,温暖他们正在逐渐干枯的心灵,并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其他的孩子不以另类的目光去看待他们,使他(她)们溶入整个班集体的生活中并享受到一定的欢乐。使他们逐渐明白这个世界并非处处都是冷酷的,也还存在温暖,从而不再以完全仇视的目光审视现实社会,不再以冷漠的态度去对待所有的人。
 
    其次,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向社会和他人献爱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组织他们以实际行动去关心老弱病残、失学儿童、灾区灾民以及本班本校有严重困难的同学。在活动的组织中不要过分的注重每个学生捐款的多少和出力的大小,应重在帮助他们在行善的实践中培养和升华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建立爱心的支撑点,对帮助学生克服孤傲乖僻的心理和斤斤计较自私自利的毛病十分有利处。
 
    三、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能力做好他自己的事情,逐渐改变传统教育片面的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的教育方式,以育人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供更多一点的时间和机会去鼓励和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思维和独立操作过程中对自己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自信,逐步消除我不如人的自卑感,从而对自己完成任务,取得更好的成绩有足够的信心,并乐于自我表现,达到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和处理问题潜力的目的。有些孩子一人在家时能说会唱爱动脑筋,很希望能在学校在同学面前展示一下自己,但因为胆怯或自卑总是缺乏勇气。对这些学生就应该有意识地多给他们开一些“小灶”,如在课堂上多给他们提一点问,组织的活动也多鼓励他们去参加。另外,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如轮流值日、负责登记到校晨读的纪律情况、开关教室门、擦黑板、领操、检查卫生、收发作业或其他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以上事情在老师看来是小事,很简单。如果安排学生做,只会增加自己日常工作的繁琐程度。但对孩子们而言,在班干部只能占少数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以上工作培养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增强处理问题和管理事务的协调能力,并由于为他人 服务带来高兴的心情,所取得的效果却是万万不可低估的。“原来我也行”这种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孩子长大以后进入社会以稳定向上的心理状态投入竞争是十分重要的。
 
    四、以民主的方式进行教育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克服依赖性, 提高抗挫能力。
 
    传统的封建家长式武断的教育方式和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只能培养出循规蹈矩,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开拓能力,依赖性强,遭遇挫折一触即溃的学生。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该引进民主和开放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要允许学生奇思怪想,甚至胡思乱想。要注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得到符合客观实际的答案,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组织和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如有可能,教师都应该相应减少包办代替的程度,尽量避免使学生成为纯粹的被动参加者。不要总是担心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能力弱,要让学生成为组织者,老师完全可以成为参与者和指导者。这种管理方式可以达到以下目的:一是能够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培养组织领导能力。二是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意外情况,促使同学们团结起来积极想办法出主意,共同努力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团队精神和迎难而进的抗挫能力。当然,小学生由于受年龄限制,并不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处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因此,老师应始终处于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位置,发生问题后也应该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只是要注意不要过多地干涉。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必不可少的任务,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细致的工作。学校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它更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共同重视,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培养出一代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新人。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