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整合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26阅读:
字号:|

  整合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质量

  ——小议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我国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面对新的形势和历史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 教育观念 传统教学方式 教学资源

  传统教育崇尚"师道尊严",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权威的象征,学生应该听从教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对老师怀有一种敬畏心理,只会死记硬背所谓的"标准答案",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根本不可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更不能有叛逆行为。学生学习没有自主性,没有主动性,更没有创造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表现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总是“枯燥无味,上课不用听,考试只要背”。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大都是“应试教育”:重课本的知识灌输,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重课堂传授,轻社会实践,以考试升学高分为最高标准。这使得思想政治课只为了应付考试,不少政治教师着力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出现政治课“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局面。为改变这种“教师讲条条干巴巴,学生背条条顶呱呱“的教学模式,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要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改变课堂教学单纯知识传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要做到这点,我认为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系统认识和看法,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态度和行为。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教师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中找到原因。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倡导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教育观念的转变涉及到好多方面,诸如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人性观,价值观、人才观、评价观、学生观、质量观等。我认为重要的是:

  一是学生观和人性观。学生观是指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等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的认识与理解。我认为不应该把学生看成不治不老实的捣乱分子;不应该把他们的顽皮和违纪行为一律看成是本性的顽劣和品行的恶劣;更不应该把学生看做是可以任由教师随意摆布的附属品。而应该把他们看做都是有自尊心、上进的可造之才;独立自主的发展主体。我觉得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二是教育价值观与质量观。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功能与价值的理解和认识,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会对教育质量观产生直接的影响。教育有文化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发展功能,在全面了解了教育的价值与功能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教育质量观。即教育应该使学生获得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做人、交往、生存、生活、竞争、适应、关心、合作、学习和创造。这意味着,反映教育质量的指标应该是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各项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是人才观与评价观。目前在有些老师头脑中存在着旧的人才观与评价观。新的课改需要教师更新这一观念,当然这一观念的更新也有赖于社会上的方方面面的形势的转变,其中评价体系的改变直接影响到教师评价观的改变。新的理念要求树立人才标准多元化的观念,克服单纯以“分”取人的倾向;树立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观念,克服以“老实、听话”来评价学生的倾向;树立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人才观,克服“门门优秀”“一刀切”的评价倾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摒弃那种惟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充分利用课外教学资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利用课内课外两种教学资源,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一、 开展课前五分钟时事活动,整合时政资源。

  时事事例真实可信,丰富生动。国际关系变幻莫测,可以极大地满足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可知欲;可以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同时教师结合时事讲政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天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轮流向大家作时事报告,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简要的分析。教师适时的夸奖、补充、点评,让学生们兴奋不已。通常这个时候教学效果是最好的。如在讲授初三政治中的霸权主义的时候,台湾问题、美国大选、恐怖主义……成为同学们讨论的热点。同学们甚至能将这些问题联系起来全面考虑,主动收集与此相关的信息,加深自己对政治理论的理解。

  二、 开展课外社会调查活动,整合本土教学资源。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学习的地方也很多。开展研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就是一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兴趣、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

  1、开展校外社会调查活动。

  例如,在讲授我国的人口、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时候,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到镇政府搜集有关资料,到镇上的绿由公司了解有关资源重复利用的情况。并将它们制成表格,画成曲线图,写成小论文,在班上进行交流。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增长了社会阅历,提高了政治学习的兴趣。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将抽象的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开展校内社会调查活动。

  校内的广大师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又一教学资源。在讲授“三个代表”的时候,我尝试将全班同学分组(自愿组合),先设计几个有关的问题,然后,指导同学们采访的技巧,对校内的教师进行采访。通过这个方式,同学们不仅理解了课本的知识,还能较深刻的领会到党开展这样的活动(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必要性,提高了对社会的关注度,增强了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整合本土教学资源,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让学生走出书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素质。

  三、 利用多媒体教学,整合网络资源。

  信息技术现代化为今天的教学打开了一扇门,给我们带来了新鲜的丰富的网络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是当今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整合网络资源,将会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把网络上的知识运用于政治课的教学,能有效地拓展教学空间。如在讲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时候,我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有关知识的查找。学生就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人民代表的相关图片资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文字介绍及优秀人大代表的资料。这些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交流,更能全面地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总之,教师只有更新教育观念 ,整合教学资源,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地进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上一篇: 整体主义与多样化需求的现代性关...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