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地理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文件大小 1.1MB
所属分类 高二地理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6/4/8 21:40:22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回答第1—2题。

区域的特点有( )

A.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界线,且界线一定是明确的

B.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互不联系的

C.一个区域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这是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所在

D.一个区域的发展能促进其内部经济的发展,但并不影响周边地区

2.读我国两区域图,对两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地南面的山地南坡降水较北坡多 B.两地都是大陆性气候,且气候都很干旱

C.甲地属亚热带,乙地属中温带 D.两区域都是我国的外流区域,水循环活跃

下图为我国部分生态问题的分布区图。读图回答第3—4题。



3.关于图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搭配,正确的是( )

A.丙地区—水土流失 B.乙地区—土地沙漠化

C.丁地区—土壤盐碱化 D.甲地区—土地石漠化

4.目前治理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不包括( )

A.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综合整治

B.调整农、林、牧用地比重

C.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D.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

5.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GIS不借助其他技术手段,就能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B.手机GPS导航不需要通过GPS卫星,有手机信号就行

C.利用RS可以监测气象灾害,利用GIS可以模拟气象灾害

D.RS可以全面系统地提供资源状况,但不能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14时45分又发生7.0级强余震。截止到2015年5月5日,该国大地震已经导致至少7566人丧生,另外有超过14500人受伤。据此完成第6—7题。

6.对地震灾情进行监测和受灾情况的统计,主要是利用了(  )

A.RS和GPS B.RS和GIS C.GPS D.数字地球

7.受灾人员转移的地点信息要及时获取主要应用了(  )

A.RS B.GIS C.GPS D.DOS

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第8—9题。



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疆地区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破坏植被

9.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破坏 ②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③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 ④生态重点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罗布泊曾经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最大的湖泊,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但至1972年,却最终干涸,曾经水丰鱼肥的罗布泊变成了茫茫沙漠,当年丝绸之路的要冲——楼兰古城也变成了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据此回答第10题。

10.罗布泊的干涸和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与自然原因无关

B.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D.流水侵蚀作用强

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但是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回答第11—12题。

11.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雨林中土壤肥沃,生物循环旺盛

B.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是导致物种减少的直接原因

C.亚马孙雨林的减少对物种基因影响不大

D.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1/5以上

12.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读“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回答第13—14题。



13.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  ) ①加强国际合作 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 ④积极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2000年以后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可能的原因是(  )

①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②煤炭出口量增加 ③煤炭利用率提高 ④能源需求总量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开发,不仅是美国流域综合治理的典型,而且一直被许多国家奉为国土整治的样板。据此回答15—16题。

15.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阿巴拉契亚山东侧,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

B.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

C.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等。

D.地处亚热带地区,受海洋湿润空气影响较大,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

16.田纳西河梯级开发工程对防洪的意义是(  )

A.便利洪水下泄

B.将洪水全部拦住

C.加快了河水下渗,减少了下游径流量

D.组成多个水库,多次拦蓄洪水,延缓洪峰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完成17—18题。

17.图中A地在河流综合治理中的主要作用是(  )

A.调节大气成分 B.治理水土流失 C.防治污染 D.分洪与蓄洪

18.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不正确的措施是(  )

A.加强上游植树造林 B.下游退耕还湖

C.在甲河段截弯取直 D.在甲河上游修建水库

读下图,回答19—21题。



19.图中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①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 ②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③土壤肥沃,为紫色土 ④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图示地区粮食消费总量逐年扩大,粮食供需矛盾突出,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

①人口增长快,城市化发展迅速 ②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③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减少 ④山地丘陵多,平原少,耕地资源贫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1.南方水土流失危害大于黄土高原的原因是( )

A.这里石质裸露,“红色沙漠”很难恢复到原来状态

B.这里植被破坏更加严重,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大

C.这里土质疏松,沟蚀、片蚀普遍,水土流失比黄土高原严重

D.这里人多地少,单位土地产值高,同样面积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大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图是“中国和日本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变化曲线示意图”,据图回答第22题

22. 中日两国关于工业化率和城市化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日本城市化率变化曲线,当前日本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

B.?②是中国工业化率变化曲线,工业化水平低于日本

C.?③是中国的城市化率变化曲线,中国的工业化明显滞后于城市化

D.?④是日本的工业化率变化曲线,日本工业增加值呈现增加趋势

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示意图,回答第23—24题。

23.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输送的电力均为水电 B. 内蒙古的火电主要输送到东北地区

C.云南、广西的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 D.青海的火电主要输送到长三角地区

24.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

A.加速西部的经济开发   B.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降低了粉尘的危害

C.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D.从根本上解决了东部地区电力不足的矛盾

读图,回答第25题。



25.据上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产业转移过程中,Ⅱ、Ⅲ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加重

B.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C.在产业转移过程中,Ⅱ、Ⅲ类国家处于有利地位

D.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主要取决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图甲中的A、B与图乙中C、D均为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区,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列表对比(3分)

对比项目

 甲区域

 乙区域



气候类型

 ?

温带季风气候



 粮食作物

水稻

?



 经济作物

 ?

甜菜(大豆)



(2)分析图甲中两平原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较低的社会经济原因。(2分)

(3)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乙中的两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5分)

27.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9分) 

 

图甲 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 图乙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平均斑块面积变化图

(1)根据图甲试评价甲地发展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3分)

(2)据图乙分析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和治理措施。(6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作为长江干流上游河段,金沙江水能蕴藏量达1.12亿千瓦,约占全国水能蕴藏总量的16%,位居国家规划的12大水电基地之首。它的梯级开发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目前,金沙江下游河段在建和拟建的4座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380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744亿千瓦时,预计在2020年前,金沙江将开工12座电站,其中8座建成发电。

材料二 金沙江流域图。



材料三 “金沙江下游河段水能开发规划剖面图”



(1)根据材料分析金沙江流域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2分)

(2)试分析金沙江水电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3分)

(3)简述金沙江水电梯级开发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有利影响。(3分)

(4)根据图示信息,分析金沙江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水电除外)。(3分)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走向示意图

材料二 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

(1)我国能源资源的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有何特征?(2分)

(2)结合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简述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的开发的重要意义。(4分)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和现代物流发展快等优势,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阵地。而珠江三角洲又处于中国的前沿阵地,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材料二 中国30年来的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材料三 珠江三角洲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示意图

(1)根据材料简述30年来中国产业转移路线。(3分)

(2)简要分析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的地理条件。(4分)

(3)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三角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4)简述第一次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有何影响。(3分)

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考试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

1-5 C C D D C 6-10 B C B D B 11-15 D B C A A

16-20 D D B B D 21-25 D C C D 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1)(3分)

对比项目

 甲区域

 乙区域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经济作物

?油菜(棉花)





(2)(2分)精耕细作(1分);人口稠密,粮食消费量大(1分)。

(3)(5分)热量不足(低温)(2分)

措施: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品种;建温室大棚;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薄膜覆盖等(任答三点得3分)

27.(9分)(1)(3分)有利条件:光照强;沙质土壤,透气性好;地形平坦。(任答两点得2分)

不利条件:降水少,水分条件差(1分)。

(2)(6分)自然原因:自然条件恶劣,干旱,风大,沙多,植被稀疏(1分);

人为原因:人口增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任答两点得2分)。

治理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合理放牧,防止过度开垦,保护好周围生态环境;加大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加强管理,加强执法力度。(任答三点得3分)

28.(1)(2分)①金沙江流经我国的地势第一、第二阶梯过渡地带,地势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1分)②金沙江流经我国气候较湿润地区,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1分)

(2)(3分)①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②位于高山峡谷地段,建坝易,投资省;③位于高山峡谷地区,(流域内)人口少(密度小),迁移人口少;④位于高山峡谷地段,水库淹没耕地和城镇少。⑤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要量大。(任答三点得3分)

(3)(3分)缓解长三角地区用电紧张状况;优化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入海泥沙减少,长三角地区泥沙淤积速度减慢;增加枯水期河水流量(任答三点得3分)

(4)(3分)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木材加工工业;发展旅游业;发展水产养殖业;发展立体农业。(任答三点得3分)

29.(6分) (1)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1分);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消费大于生产(1分)。

(2)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1分);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经济发展(1分);增加就业机会(1分);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1分)。

30.(14分)(1)(3分)海外产业转移,最初多集中在珠三角区域(1分);随着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兴起,(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开始向这些地方转移(1分);(随着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方面成本的上升与环境的恶化),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源性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1分)。(或答:大致形成国际产业向我国沿海经济圈转移,沿海经济圈向中西部转移的局面)。

(2)(4分)临海(地处沿海),水陆交通便利(1分);历史上著名的对外开放地区(国家政策支持)(1分);临近港澳,地理位置优越(1分);著名的侨乡,利于吸引外资(1分)

(3)(4分)①经济腹地比长三角小;②经济基础不如长三角好;③大城市依托作用不如长三角强大;④科技力量不如长三角雄厚。 (4)(3分)促进珠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缩短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进程;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其他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一体化;改变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环境,使部分珠江三角洲地区由原来的乡村变成高度工业化的地区,同时使部分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加重;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劳动力转向第二产业(任答三点得3分)。

通达教学资源网 http://www.nyq.cn/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福州市八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湖北省汉川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河南省许昌市四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地理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二调考试地理试题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河北省成安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
·江西省鹰潭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期终考试 地理
·广东省执信中学、广雅中学、广州二中、广州六中四校联考试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