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三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54KB
所属分类 高三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3-12-30 19:24:00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2月月考

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题题(共48分)

1. 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的高度集权

C.应撤销军机处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

2.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空间命名为“集市社会”,它有如一个蜂窝, 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 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体现了

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 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

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3.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 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上述材料

①有利于研究古代中国服饰的发展演变 ②佐证了古代中国曾明确限定官民的服饰

③有助于研究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的演变 ④说明了明代国家法律建设的发展与完善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晚明时期姚旅才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传统的“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自然经济解体

C.政府的赋税改革松弛了人身控制 D.商品经济发展,明清时期社会流动频繁

5.下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6.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主要反映出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开展游击战

 C.国共两党均开展过敌后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7.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依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B. 五四运动的成功是工商学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C.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

D. 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8. 中日关系一直是中国人关注的重要对象之一,80年前,戴季陶所著的《日本论》中写到:“‘中国’这个题目上,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到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作者

A.希望中国人最大限度地去亲近日本

B.认为日本人比中国人在对待对方上更明智

C.主张对日本加深了解,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

D.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思想上的闭关自守

9.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感到“痛苦”是因为“散伙”的做法(  )

A.违背了共同致富的愿望 B.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方式

C.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脱离了当时农村的实际

11. 1961午,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 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B.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C.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用问题 D.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12.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

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倒退

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

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

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13.(30分)“经世济民”,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内容。(2分)并分析他强调该核心内容的政治社会背景。(4分)

材料二??表1??张謇生平简表

1857年~1873年

5岁~21岁

就学于私塾。读四书五经、《朱子大全》等



1894年

42岁

高中状元。上疏指斥李鸿章“战不备,败和局”



1896年

44岁

与两江总督刘坤一议筹兴建纱厂



1899年

47岁

大生纱厂投产



1901年

49岁

著《变法平议》,提出上设议政院,下设府县议会



1902年

50岁

筹建通州师范



1905年

53岁

创立中四历史上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1909年

57岁

发表《请速开田会建设责任内阁以图补救意见书》



1911年

59岁

拒任清延农工商大臣,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



1915年

63岁

规劝袁世凯勿复辟帝制,无果。彻底退出政坛,专事实业、教育和慈善



1926年

74岁

病逝于南通



(据《张謇大事年讲》《张謇自订年谱》等整理)

(2)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张謇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知识分子转型的典型代表。根据材料二,说明张謇“转型”指的是什么??(2分)简述“转型”后的张謇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做出的贡献。(6分)

材料三??从1903年1月赵必振首次翻译《共产党宣》部分段落到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为止,翻译《共产党宣言》内容的文字大约有14种,其中可以肯定是依据日文译的有8种,有可能是依据日文的有3种,占全部中译本的79%,这为其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条件。……李大钊在留学日本期间就已经接触了马克思主义。1917年到1921年间先后东渡日本的青年知识分子,如陈望道,李达、李俊等,基本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了,并很快成为十月革命后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的主力。

(摘编自王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恩主义传人中国的主要路径,(2分)概

括说明留日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分)

?

材料四??社会主义经济所以必须实行经济核算,从理论上和历史经验上说,都只是因为价值规律制约着经济计划,经济计划必须运用价值规律,如果不是由经济核算制来补充经济计划,计划经济运用价值规律有无法克服的困难。……价值规律既调节生产,也调节流通,既调节消费资料的生产与流通,也调节生产资料的生产及其转移过程。

(摘编自顾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经济研究》1957年3期)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顾准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10分)

?

14.(22分)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注重目标与效果之间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窃惟朝廷从初散(贷出)青苗钱之意,本以兼并之家放债取利,侵渔细民,故设此法,抑其豪夺,官自借贷,薄收其利。今以一斗陈米散与饥民,却令纳小麦一斗八井七合五勺,或纳粟三斗,所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司马光《司马光奏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光认为青苗法的设计目标与实施效果之间有何差距?(4分)王安石、司马光二人在争辩青苗法的利弊时,其出发点有何共同之处?(2分)

?

材料二??“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表2???1920年~1947/1948年本国资本统计表(单位:万元)

数值

年份

国家资本

私人资本





总额

占本国资本的比重

总额

占本国资本的比重



1920年

90205

18.76%

390677

81.24%



1947/1948年

767079

58.43%

545789

41.57%



????(据许涤新、关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宣言》反映了孙中山的什么经济思想?(2分)他提出该经济思想的目的何在?(4分)根据表2,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在实践该经济思想时走入了什么歧途?(2分)

?

材料三

中共十六大报舌主题

(2002年)

中共十七大报告主题

(2007年)

中共十八大报告主题

(2012年)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3)根据材料三,指出本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有何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6分)

历史答案

1-----5 DBCDB 6----10 CCCBA 11----12 BB

13.(30分)

(1)核心内容:致良知。(2分)

???? ?背景:明代中后期,政治黑暗(或皇帝专制、特务横行、宦官专权等);

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或“民之陷溺”);

伪善流行(或社会风气败坏)。(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2)转型:

答案一:从状元到实业家。

答案二:从传统士大夫(读书人)转变为近代新型知识分子。

答案三:从热衷科举和做官发财,到投身实业,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以上答案任答一个得2分)

贡献:(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

史实(1分)

结论(1分)



兴办实业(办大生纱厂)

推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参与立宪运动、维护民主共和

为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贡献



办学堂、开博物馆

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的进步



兴办慈善事业

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事业的发展



(3)路径:经日本传入(1分);经俄国传入(或经法国、德国、美国传入)。(1分)

作用: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文献译成中文;(2分)留学日本的李大钊、陈望道等人,回国后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2分)



14.(22分)

(1)差距:青苗钱贷出的初衷本为抑制高利贷,并使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2分)但实际效果是官贷利息太重,百姓反受其累。(2分)

共性:都声称要维护平民百姓利益(或都声称要救困济贫)。(2分)

(2)思想:节制资本。(2分)

????? 目的:保障国民经济健康运行;(2分)解决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2分)

??? ?? 歧途:国家资本过度发展(或官僚资本畸形发展)。(2分)

(3)变化: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分)

???? 原因:全国人民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2分)

改革开放效果显著、成效巨大;(2分)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能确保新目标的实现。(2分)

相关资源: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4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省南充高中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2014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历史)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湖南省雅礼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历史)
·湖南省“五市十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检测(12月)历史试题
·湖北省荆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12月质量检查(Ⅰ)历史试题
·浙江省浙北名校联盟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