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二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143KB
所属分类 高二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3-5-17 7:42:56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试卷Ⅰ(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B.人文素质的巨大差异

C.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 D.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

2.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雅典人集会的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现古希腊民主开放的政治理念

B.从侧面反映了雅典民主政体的情况

C.形成的根源是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

D.与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息息相关

3.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

A. 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 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

C.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D. 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4.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处应填



A.铁器牛耕的使用 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

C.各诸侯国的变法 D.宗法分封制解体

5.战国时期的改革或变法的影响之一是世卿世禄制度的瓦解,符合此说法的选项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尽地力之教”

C.“相地而衰征” D.“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高无所荣华”

6.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自最早贅(贅:男方到女方落户)。”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

①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②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③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④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7.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其主要措施是

A.普遍推行郡县制度 B.国君直接任命地方行政长官

C.“开阡陌封疆” D.制定连坐法,建立户籍制度

8.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

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

9. 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 众人集体生产 B. 田庄规模生产

C. 个体农户耕作 D. 官府募民耕作

12. “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到来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苏格拉底之死》)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

A.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B.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C.雅典民主使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D.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13.梭伦说:“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梭伦改革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组成“四百人会议” D.设立陪审法庭

14.伯里克利指出:“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雅典人“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应该是在哪一机构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15.1879年该馆注册的在籍学生计163人,其中38人专攻英语,25人攻法语,15人攻俄语,1O人攻德语,33人攻算学,6人攻天文,7人攻格致,9人攻万国公法(即国际法),12人攻化学,8人攻生理学。? 该“馆”最有可能是

A.京师同文馆 B.万木草堂 C.京师大学堂 D.国子监

16.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这种观点主张

A.议院的功能在于限制君权 B.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

C.议院是朝廷的咨议机构 D.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

17.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A.强国御辱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科学理性

18.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维护孔子的地位,把孔子尊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却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①前者是在民族危机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刚刚产生的情况下出现的 ②后者是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背景下发生的 ③前者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④后者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其目的是打破封建思想束缚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20.梁启超曾称誉美国是“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他认为“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各省政府之发生,远在联邦政府以前。虽联邦政府亡,而各省还其本来面目,复为数多之小独立自治共和国,而可以自存。此美国政治之特色,而亦共和政体所以能实行能持久之原因也。”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梁启超赞成在中国仿行共和政体

B.梁启超看到美国的共和政治有其特殊的历史因素

C.梁启超认为美国共和政治不宜推广

D.梁启超认为美国的共和政体是最好的政体

21.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挽救民族危亡

22.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兵之术”

C.“启民智、伸民权、设议院”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3.日本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正好相反 B.完全相同 C.部分相似 D.三者同步

24.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该材料表明

A.慈禧太后已对李鸿章产生了怀疑

B.李鸿章承认自己是“康党”成员

C.李鸿章支持维新派改革

D.李鸿章的主张与维新派的变革有相似之处

25.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D.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26.维新思想家谭嗣同认为:“故通商者,相仁之首也,两利之道也。客固利,主尤利也”;“西人商于中国,以其货物仁我,亦欲购我之货物以仁彼也。”下列观点与材料不符合的是

A.主张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B.认清了西方国家通商的本质

C.认为东西通商是平等互利的 D.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

27. 有同学把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在一起寻找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他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该包括

①政治清明的表现?? ②阶级结构变化???

③新旧思想观念冲突??? ④制度创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8.1862年日本使团乘“千岁丸”号赴中国考察,出发前已定下诸多切实的考察目的(26条),以下为26条的部分内容

1.……



9.西洋人雇用华人出国工作,中国政府如何处置。



10.西洋人墓地买卖及借贷关系。



11.西洋人纳中国女性为妾及所生子女,中团政府如何对待。



12.西洋人在上海近郊狩猎,政府如何处置,是否取缔。



13.在西洋人的租界里居住,有无规定。



14.对外国人租赁土地、卖土地的规定。



15.……



这反映出日本政府此次考察的直接目的是

A.发展与中国的通商关系 B.了解清政府对西洋人的政策

C.学习和借鉴中国 D.为再度进入中国作准备

29.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满清帝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以下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甲午战争战败是这一时期中国屈辱的表现 ②《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③开展洋务运动是满清帝国自我反省的表现 ④“百日维新”是满清帝国重新组织的一次努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0.马丁·路德说:“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种主张

A.否认了罗马教会存在的合法性 B.否定了罗马教会的精神权威

C.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D.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1. 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克里木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

32.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 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33.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①造成资本的集中???????????????? ②扩大了国内市场 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④强化了中央集权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34. 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

C.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

35. 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

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

36. 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最终日本战胜俄国。对此,一些中国人当时就发表评论,认为这场战争“非军队之竞争,乃政治之竞争。卒之日胜而俄败,专制立宪,得失皎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俄国失败的根源在于农奴制?????????? ②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 ③这些中国人赞成君主立宪制?????????? ④这场战争直接引发十月革命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7.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 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 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 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38. 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治维新“奉还版籍,废藩置县”措施时出现争论。以下是一些同学对这一措施作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①加强中央集权,成为现代化重要前提? ?

②废除封建专制,开启政治民主化道路 ③强化君主专制,不利于现代化的推进? ?

④消灭封建割据,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39.《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40.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

试卷Ⅱ(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41题24分;42题16分,共计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41.(24分)历史上往往将那些推动社会发生根本变革的事件冠以“革命”的称号,这些革命又分为政治革命、经济革命、文化革命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基督徒是全然自由的众人之主,不受任何人管辖。你若明白了这一层,就必知道︰你需要那为你受苦而复活的基督;你既已信他,就因这信可以成为新人,使你一切的罪都得赦免;并且你因另外一位的功德,就是单因基督的功德,得以称义了。 圣经不过用“执事”、“仆人”、“管家”来称呼那些现今不可一世号称为教皇、主教、神父的,其实他们原是应以传道服侍人,将基督的信与信徒的自由教导人的。 ——马丁·路德《基督徒的自由》 材料二? 英国与罗马教廷的正式决裂发生在1534年。这一年议会通过“至尊法”,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惟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纠正错误、镇压异端和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力。另一项法律宣布切断与教皇的一切来往,凡否认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者,均处以叛国罪。《乌托邦》的作者莫尔和罗切斯特主教约翰·费希尔由于继续坚信教皇权力至上而被处死。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光荣革命”价值并不是它的形式(国王易人)所能衡量的……。1689年,国会通过了两项重要的法案:《权利法案》和《宽容法》。根据前者,________;根据后者,英国的不从国教分子,经过了长期奋斗,终于获得了基本的信仰自由,这实是宗教革命的原则之更进一步的扩张。??????????????????????????????

? ——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马丁·路德的观点。(6分)这些观点的核心内涵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的宗教改革对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17世纪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提出的哪些主张对改变这一现象产生了深远影响?(4分)

(3)完成材料三中空格部分的内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英国的不从国教分子”在1534年和1689年不同遭遇的原因。(4分)

42.(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维新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871年

①日本成立文部省,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并重金聘请欧美教授在大学任教



1872年

②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在此基础上,各地兴办新式小学。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读物、算术、书法、写字、熟读、作文、理科、地理、历史、修身、体操。有些好一些的小学还要增设几何和一两门外语课。据统计,在每周的学时总数中,属语言类的科目占40%,数理、地理、历史合占53%,其它的修身等科目占7%。



1873年

③日本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1881年

④内务省发布《劝农局处务条例》,提出“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1883年

⑤首相伊藤博文主持修建了豪华的“鹿鸣馆”,馆内有18个西洋式活动厅室,成为推广欧式生活的场所



1889年

⑥日本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了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文化因素。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 ——天涯网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格中属于“文明开化”政策的是(写出序号),(3分)并依据材料一,简要归纳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4分)

(3)根据材料一中②的内容,概括明治维新期间新式小学的特点?(4分)

(4)你赞同材料三中的哪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3分)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答案

2013年5月

核心内涵:人文主义(2分)。



相关资源: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4月月考试题历史试题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甘肃省会宁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历史试题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福建省漳州市康桥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福建省泉州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福建省厦门六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