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一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福建省诏安县桥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158KB
所属分类 高一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7-16 6:20:35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桥东中学2014-2015下学期高一期中考历史试卷

出卷者:蒲雪云 审核者:高一历史备课组

一.选择题.(共30题,60分)

1.从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你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原始畜牧业出现 B.原始农业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

C.农业生产在春秋时期已经成熟 D.我国主要农作物在春秋时期品种基本具备

2.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 “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3.在一次讨论课上,小朱和小骆两位同学在对我国古代经济问题的认识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分歧的焦点是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的来源。你认为它应来自于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4.《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5.下列明清时期的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潮流的是

A.农耕经济领先世界 B.制瓷等手工业技术有很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严格限制商人活动

6.下列对“草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②政府对草市未实行行政管理

③草市在唐代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④宋代的“草市”已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④

7.电视剧《乔家大院》反映晋商文化的显著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 清乾隆、嘉庆时期,晋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晋商渐趋衰落。由此可以推断,晋商的“贾儒结合”的实质是

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C.传统商业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D.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结合

8.下列政府对工商业管理的措施或规定,没有对商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是

A.秦朝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西汉初年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C.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制度 D.唐朝仍然实行商人入市籍的规定

9.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屑一顾,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上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

A.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

B.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闹钟

C.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

D.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

10.下列材料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古代专制政府抑商政策的是

A.(汉)“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B.(唐)“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C.(宋)“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

D.(清)“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

11.右图是某种经济形态下人们生活的写照。这种经济形态开始解体于

A.明朝中后期

B.鸦片战争后

C.洋务运动期间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

12.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茶叶(担)

(年平均值)

生丝(匹)

(年平均值)



鸦片战争前

5 000

5 000



1845年

8 010

13 220



1851年

9 919

23 040



1853年

10 122

62 896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13.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历史:“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1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有 ①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 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 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④ 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C.① ② ④ D.② ③

15.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府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在日本人的保护之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企业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产阶级先天软弱和后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1934年,中国银行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股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外国资本的压制 B.封建主义的束缚

C.官僚资本的侵蚀 D.股票市场的紊乱

17.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被许多学者誉为“五十年代现象”。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

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

18.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作为工业化建设,也是重工业建设的中心和重点。出现这一决策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的影响 B.新中国经济恢复的需要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开展的需要

19.“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这一段材料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

20.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21.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了困难 B.“闭关自守”不利于经济发展

C.必须坚决反对外国的经济侵略 D.必须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22.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23.“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① 提出了真理标准问题 ② 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 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④ 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 ② ③ B.② ③ ④ C.① ③ ④ D.① ② ④

24.下面两幅图分别展示了20世纪70、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外来文化的影响

B.服装业的迅猛发展

C.人们的思想解放

D.人们穿着品味的变化

25.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筒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26.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下列交通工具是

A.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汽车 B.西方人发明的火车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27.“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新式水运业

C.航空运输业 D.电报电信事业

28.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耳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可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电话 B.有线电报 C.无线电报 D.广播电台

29.20世纪30年代,上海每天去电影院的人达10万,其根本原因是

A.上海等地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 B.上海等地市民阶层壮大

C.电影艺术发展成熟 D.政府鼓励电影事业的发展

30.“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由理想变成现实。你认为最重要的是

A.飞机的广泛使用 B.电话和电报的使用

C.国际互联网的诞生 D.航天事业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40分)

31.(14分)15世纪前半期,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开创了震惊世界的大航海伟业。然而令人叹息的是,明宣宗的一纸命令竟然令其戛然而止,而其后的西欧各国却争相开辟新航路,走到了世界的前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些非凡的远航探险在1433年却由于皇帝的命令而突然停止。……倘若在欧洲,这种停止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中国的皇帝的确能发布一道道对整个国家有约束力的命令;欧洲绝无这样的皇帝……西北欧的商人也与中国的商人完全不同……(他们的)这种权力和声望保证了任何禁止海外冒险事业的法令是不可能实施的……欧洲对外国产品有真实的需要和强烈的需求,而中国完全不是如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第21章

材料二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辈悉健有力,不肯缚手困穷,于是所在连接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综于外者,既触纲不敢归,又连接外夷,乡导以入。

——(明)张燮《东西洋考》卷7《饷税考》

材料三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明清时期,总数超过1.5亿件的中国瓷器漂洋过海到西方。

——(美)杜朴、文以诚《中国艺术与文化》

材料四明政府于1568年部分开放了海禁。1599年恢复广州、宁波二市舶司,正式开放了海禁,但随着明王朝的灭亡便戛然而止了。清初厉行海禁,统一台湾后,康熙帝一度弛禁,设立四个港口为通商口岸,但20年后,又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帝开始,只许广州一地通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中国商人的低下地位是什么政策导致的?(1分)中国为什么对外国产品没有强烈的需求?(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的海禁政策带来的严重后果。(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瓷器外销黄金时期的特点。(3分)根据材料四分析中国瓷器外销繁荣的主要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对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4分)

32.(14分)阅读中日纱厂纺制20支纱的每包成本比较表(1933年):

成本

中国(元)

日本(元)

中国超过日本(元)

超过的%



工资

10.50

5.80

4.70

81



动力

5.50

4.80

0.70

15



机械修配

1.80

0.60

1.20

200



消耗品

1.70

0.50

1.20

240



包装

1.50

1.20

0.30

25



薪金

1.20

0.60

0.60

100



职工保护费

0.20

0.50

-0.30

-60



运输

0.20

0.20

-

-



营业

2.50

2.00

0.50

25



捐税及利息

15.00

2.70

12.30

446



保险

0.20

0.10

0.10

100



制造及营业杂费

3.00

1.00

2.00

200



总成本

43.70

20.40

23.30

114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请回答:

(1)归纳中国纱厂成本显著高于日本的主要因素。(4分)

(2)1933年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有利原因。(4分)

(3)据表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提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力?(6分)

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雇户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李立志《变迁与重建:1949~1956年的中国社会》

材料二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

材料三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得很不适应。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1983年)

请回答:

(1)运用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一中反映的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动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53年时的农村状况与国家工业化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3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2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具体是指什么?(1分)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它为什么不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2分)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分)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

桥东中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D

D

D

D

C

B

D

A

C

D

B

A

A

C

D



题 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 案

C

D

C

C

C

D

B

B

C

C

C

D

A

A

C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

31.(1)重农抑商政策。(1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1分)

(2)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断绝;沿海人民丧失生计,生活贫困;为生活所迫转为海盗;有的为倭寇做向导,骚扰沿海地区。(任答3点即可,3分)

(3)外销瓷器品种丰富,能根据海外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出口数量庞大。(3分)“海禁”和通商口岸的开放。(2分)

(4)要坚持对外开放,要为对外开放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对外开放有利于开拓海外市场,促进贸易繁荣;必须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任答2点即可,4分)

32. (1)捐税沉重;贷款利息高;生产耗费大;机械修配支出大;制造及销售杂费高;工资成本高。

(任答4点,4分)

(2)有利: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币制改革;民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任答2点即可,4分)

(3)国家: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实现民族独立;减轻赋税,制订利于企业发展政策方

(2分)

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工人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先进技术。(任答2点即可,4分)

33.(1)土地改革的完成。(1分)

(2)矛盾:小农经济经营分散,与国家工业化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需求剧增之间的矛盾。(3分)措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2分)

(3)人民公社。(1分) 原因: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 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4)启示:①合适的农村经济组织和体制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反之则起阻碍或破坏作用。

②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国家工业化,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合适的农村经济组织和体制。(2分,答① 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② 必须适时调整经济体制也可得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福建省漳浦县三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肃南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白银育正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