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一历史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件大小 1.1MB
所属分类 高一历史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5-7-16 6:20:33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命题人:邓喜琴)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为嘉峪关地区出土的魏晋时期画像砖,据此可以判断当时(  )。



A.我国北方开始出现铁犁牛耕 B.西北地区农耕技术全国领先

C.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得到推广 D.我国古代犁耕技术已经定型

2.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早稻水上漂,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以上农谚反映了 (  )。

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

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 D.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3.“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 (  )。

A.重农抑商政策   B.资本主义萌芽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君主专制制度

4.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他的田庄 (  )。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5.中国古代瓷器和丝织品的图案、画面普遍有吉祥的寓意,这表明 (  )。

A.人们追求和向往美好的生活 B.中国古代封建迷信意识浓厚

C.中国人普遍有较高的艺术素质 D.人们对封建黑暗统治强烈不满

6.“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从《国语·齐语》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 (  )。

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7.印尼雅加达博物院收藏了不少写有阿拉伯文字的中国古陶瓷,比较出名的是釉外云彩大盘两件和白地青花阿拉伯文字碗一件。中国古陶瓷上出现阿拉伯文字主要(  )。

A.是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是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C.反映了各民族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8.《宋代商业史研究》说:“在此期间,以从唐代以来诸个别资本相互竞争中发达起来的信用惯行为背景,纸币直接地由于在四川使用铁钱不便而开始成为支付手段,政府则强制通用纸币为代用货币。”材料所反映的正确信息是 (  )。

A.纸币在唐代就开始广泛使用 B.纸币最早在四川地区直接使用于商业

C.政府完全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D.自此纸币成为商业流通的唯一货币形式

9.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  )。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

10.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11.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12.《新唐书·食货志》记载:“时商贾进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藩镇在京师的邸舍)及诸君、诸使富家,以便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材料反映出当时

A.商业繁荣   B.金融业发展到成熟阶段

C.交通便利   D.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13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  )。

A.民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4.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5.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猪鬃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 (  )。

A.小农经济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起步

16.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7.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主要是因为

A.该地区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

B.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促使该地区封建自然经济瓦解较早

C.清政府扶持沿海企业

D.维新派的宣传推动

18.右图是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该址原为李鸿章1865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关于该局表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清王朝镇压天京的太平军

B.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民用工业

C.记录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

D.见证了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演变

19.《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 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元,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20.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  )。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1.19世纪末,山东桓台县苗世厚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22.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  )。

A.西方因经济危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

C.新兴工业如化学工业等大量建立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3.2007年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 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再到破产的历程。若要改变陈寿亭“心酸”“无言”的命运,关键是 (  )。

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

B.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问题

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运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

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24.下表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项目

1920年产值(亿元)

1936年产值(亿元)

年增长率(%)



官僚资本

1.84

2.22

1.18



民族资本

2.51

16.32

12.41



合计

4.35

18.54





上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 (  )。

A.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B.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C.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D.民族资本多于官僚资本

25.1935~1936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约230亿美元,为日本的1.8倍,占世界经济的近4%,是近代中国经济的最高点。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民政府的推动   B.国内政局的稳定

C.国际社会的支持   D.科技发展的影响

26.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进行研究调查,寻访历史见证人,了解当时工业化起步的有关史实。下列事实与当时时代不符的是 (  )。

A.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 B.中西部地区新建了钢铁、煤炭等工业设施

C.农村正进行土地改革 D.城市公私合营掀起高潮

27.下面是1958~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示意图(单位:万吨),造成以下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



A.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28. 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是指 (  )。

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

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

29.在1984年的国庆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 (  )。

A.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B.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C.获得了一切劳动产品的支配权 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

30.下列三幅漫画,反映了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有关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图一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凭票供应

B.图二时期生活物资匮乏,商品供应不足

C.图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商品供应充足

D.图片说明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3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主要特点有 (  )。

①实行全方位的开放 ②显示出多层次性 ③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被动开放 ④局限在国有企业领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  )。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

33.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做法从根本上表明 (  )。

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

B.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能并存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D.市场经济体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

34.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四大会议内容中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

A.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35.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  )。

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36.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先生的话未能反映的是 (  )。

A.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B.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层性

C.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 D.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37.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互联网的优势有 (  )。

①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文字、图像、声音兼备 ②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③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资料、浏览新闻、看电影电视、听音乐 ④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事,互联网都能办到,而且费用低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8.1872年,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的 “纸”是 (  )。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书籍

39.清末上海出版的《游戏报》上记载道:“座客既集,停灯开演,旋见现一影,两西女作跳舞状,黄发蓬蓬,憨态可掬;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戏;又一影,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旁有一人奏乐应之……种种诡异,不可名状……人生真梦幻泡影耳。”这段文字记载的是 (  )。

A.杂剧   B.京剧  C.电影   D.电视

40.2011年3月11日,日本突然发生了里氏9.0级大地震。15分钟后,这一不幸的消息已传到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  )。

①报刊杂志 ②电影 ③电视 ④互联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策》中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史记》中载:“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秦律》中规定:“使黔首自实田。”(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 “盗徙封,赎耐。”(惩罚私自移动田界者)

材料三 《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但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到唐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帝)、哀(帝)之间”。

材料四 鱼鳞图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逐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亦称“鱼鳞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右图为明朝的“鱼鳞图册”。

(1)根据材料一及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如何确立 的?(4分)

(2)依据相关材料分析,我国历代封建王朝是如何保护土地私有制的?(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影响小农经济的因素有哪些?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最终导致小农经济解体的因素应是哪一个?(6分)

42.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和第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2分)

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长期使我们焦虑的农业生产之所以能够在短时期内蓬勃发展起来,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强大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大胆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发挥了八亿农民的巨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4分)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影响。(4分)

历史答案

选择题

CDCCA BABCA BABBC CBDCD CDDCA CDCBC AACCC CDCCB

41.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春秋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改革,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2)秦朝规定对私自移动田界者进行惩罚;唐朝限制地主官僚占田过多,并且严格执行均田;明朝绘制鱼鳞图册,保护土地所有权。

(3)一方面是官僚地主势力膨胀,大量兼并土地;另一方面是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最主要的因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42.    (1)政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2)政治: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阶级基础;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3)内部因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官僚资本挤压。

外部因素: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外国的侵略。

(4)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成分;遭受双重压迫,不能独立、正常发展。

43. (1)原因: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初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经济和国防不能独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2)为了实施材料二的思想,在工业上搞群众运动,开展“大跃进”。结果: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3)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

影响: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八次周练历史试题
·河北枣强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南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三校2014-2015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