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学设计 -> 七年级上册 ->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 正文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设计_5400462965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5-6 21:26:03阅读:
字号:|

一、教学策略

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节中,教材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提供了四幅图片和有关文字资料。怎样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上完课后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己进行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来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以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我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一幅图片,以培养学生间的协作精神。通过交流,提高了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理解的能力,达到了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的目的。

二、课前准备

1. 分组和分工。

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选出组长。教师课余召集组长,告诉他们应准备的内容。组长回去与组员商量分工,出谋划策如何将分工的内容做好,对于采取哪种形式进行交流不做限制,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教师时刻关注各组进展,适时给予指导。

2. 资料查找。

第一组的主题:骆驼有哪些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可以使它生活在沙漠中?第二组的主题:骆驼刺有哪些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可以使它生活在沙漠中?第三组的主题:海豹有哪些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可以使它生活在寒冷的海域中?第四组的主题:旗形树的树冠为什么会像一面旗帜?

3. 教学资料。

一缸金鱼,小组活动评价表,有关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的课件。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 神秘的礼物。

上课铃声刚响,我故作神秘地把一个盖着白布的长方形水槽放到讲台上:“猜猜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东西?”看着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后,我像魔术师一样哗地把布揭开,“哇!好美的金鱼!”学生激动地大叫起来。我又故作慷慨地说:“这缸金鱼送给你们了,今天开始由你们来养,想一想,你们准备怎么来养好它们?”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我来给它换水;老师,我负责喂食;老师,我可以给它测水温……”还有个学生说:“我家有个氧气泵,正好闲着,我想给小金鱼提供氧气。”甚至有个学生说:“放学后我负责关窗,我保证不会让馋嘴的猫把它们偷吃了……”鱼儿把全班的学习热情一下都激发出来了。──由此得出影响金鱼生活的不仅有水、空气、湿度等非生物因素,还有猫、人等生物因素。

下面请大家想一想:金鱼能在水中生存,有哪些因素是与它相合适的?如果不合适,会有什么后果?

话音刚落,一个学生就站起来说:“老师,我养过金鱼,假如水中氧气不够,鱼儿就会浮出水面,而且呼吸的频率加快;假如天气冷了,它会藏到水底……”我赞许地点点头:“你观察得真仔细,看来环境发生改变了,鱼儿也会主动地去适应环境。”“老师,我还有补充:鱼儿的结构适合在水中生活,例如,它有各种各样的鳍,能游水;它的鳞片上有黏液,可以减缓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它有鳃,可以在水中呼吸。”这时有学生问她:你怎么知道得那么多?她自豪地说:是从课外书中看到的。这时,我就充分抓住机会对这个学生说,“那你课余向同学介绍介绍介绍你读书的经验”,哪个学生愉快地答应了。我随后引导学生思考:从金鱼的生存情况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在学生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轻点鼠标:“结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 精彩纷呈。

轻点鼠标,屏幕上出现了浩瀚的沙漠,其中一行骆驼缓缓前进,并且伴随着声声清脆的驼铃。然后,我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为什么骆驼能在炎热的沙漠中生活?

话音刚落,第一组的一个学生跳了起来,“请让我代表我们第一组模仿骆驼来一段独白。”“好啊,我们又可以一饱眼福了,大家欢迎他来表演。”在大家的掌声中,只见“表演家”戴起了骆驼面具,找来了一件他奶奶的驼色毛衣穿在身上,毛衣里不知用什么东西填起了两个高高的驼峰,毛衣的后下摆系了根拆散的麻绳,两只手掌在一张凳子上,手心抓着两个灰色的垫肩,右手还套着两块竹板。大家被他的一身打扮逗得合不拢嘴。随即,他一边打着竹板一边用粗声大气的嗓音说到:“我的名字叫骆驼,沙漠之中是我家,虽然样子不漂亮,但是我能耐饥渴,不信咱就来瞧一瞧。请看我的睫毛长又密,一只眼儿开来一只眼儿闭,鸣沙射人石喷雨,火眼金睛照样把前路看;请看我脚掌的肉垫多宽厚,流沙松软我不下陷,夏防灼热冬防冻;请看我的背部多特别,两个驼峰高又高,装着脂肪等营养,饥饿和营养缺乏时正好派用场。我的优点三天三夜说不完,请下面的同学继续把我来夸!”伴随着一声响亮的竹板声,声音戛然而止,大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随后班长做了如下点评:“表演家”的服装道具选择得较有特色,语言也诙谐有趣,而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真该让我们好好学学。

我随后又问:“第一组的同学还有什么可奉献给大家的吗?”“有啊!”善于画画的“小画家”应声而起,她手里举着一幅画,上面画着一头骆驼在喝水,那个水桶好大,数字标着100升,旁边一个一点点大的桶上标着:尿液一升。“小画家”用手指着画说道: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平时不出汗,只有当体温升高到46 ℃时才会出汗。骆驼一次能喝100多升水,而每天排出的尿却不到1升,这样它在沙漠中可以很多天不喝水,所以骆驼能在炎热的沙漠中生活。

“不错,很有创意,简单明了,很能说明问题”,我对该学生赞许道。还有补充吗?第一组的学生齐声回答:“我们还有。”随着站出几个人,每人手里举着一幅植物的图片。有着动听声音的“播音员”解释道:这是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有棱棱草、狼毒、芦苇、骆驼刺,虽然它们的样子很丑陋,但骆驼却可以把它们作为充饥的食粮。所以,骆驼比其他动物更适应沙漠生活。

这时我问:“你们出示的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组长自信地站起来说道“我们所查找的资料都证明:骆驼无论形态结构还是生活方式都是和沙漠环境相适应的。”转而我问全班:“你们同意第一组的结论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同意”。

随即我又打出一幅投影:荒漠中点点坚韧的骆驼刺,并且伴随着有点凄凉的箫声,还故意学着苍凉的声音:“骆驼刺──沙漠中的苦行僧,它是凭什么来征服这片荒凉的沙漠的呢?”稍后,第二组的一副小老师模样的女学生拿出她们画的一株大大的骆驼刺图,粘到了黑板上,然后用小棒指着骆驼刺不紧不慢地说道:沙漠地区的年降雨量极少,但有的区域有地下水源,骆驼刺无一例外有着发达的根系,它的地下部分很长很长,可以达到十几米。用来汲取地下水,以得到生活所需的水分,保障自身的生存。请大家观察它的叶,这种小小的针叶状,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因此骆驼刺能在霜寒苦旱中悄悄地生存。谢谢大家!

“怎么样?比我更像老师吧?刚才的讲解使我们知道了骆驼刺为什么能生活在贫瘠的荒漠上。”随即我又打出第三幅投影:一群海豹,有的在水下游泳,有的在冰面玩耍,下面附着一行字“海豹为什么能生活在寒冷的海域”。这时,第三组为让每一个同学都得到锻炼,出人意料地派了一位不太爱说话的同学发言。在教师的眼光鼓励下,那个学生迟疑地拿着一张投影片,慢吞吞地走到投影机旁。我为了给他壮胆,鼓动道:“我们欢迎他给大家做讲解!”学生也领会了教师的意思,热烈地鼓起掌来。看着大家这么信任他,那个学生腰板挺了挺,虽然声音还有点颤抖,但还是比较清晰地说道:“我们组收集的资料显示,海豹最重要的是它的皮下脂肪很厚,请大家看它的横切面图,皮下脂肪可以达到60毫升厚,将近猪的脂肪厚度的6倍,就好像穿了一件加厚的皮棉袄,可以为它抵抗寒冷的冬天。所以海豹能生活在寒冷的海域。”

“第三组的分析大家有何异议?”大家都摇摇头,从他们脸上的表情也可以看出,他们都明白了。

这时我就打出第四个问题:旗形树的树冠为何像一面旗帜?(问题下面是一棵苍劲的旗形树,音箱里还发出呼呼的风声。)

第四组的学生马上行动起来,搬出了一台电扇,一盆小盆景,放到了讲台上。全班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来,脸上带着疑惑的表情,他们要干什么?

一个学生把电扇通上电,站到了讲台前:“大家看看,这是山坡上长的一棵树,它的树冠是完整的。”说完,按下电扇按钮,伴随着呼呼的风声,他提了提嗓门,继续道:“大风经常朝一个方向吹,迎风的一侧,由于水分的过度蒸发,加上受到风力的破坏,导致迎风面的枝条折断,背风面的枝条继续生长。(话音未落,只见有些迎风的枝叶被折断。)为了适应环境,保证最低的能量消耗,植物久而久之成了旗形,我们从中了解到,旗形树是对于风的适应。”

3. 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又让学生分析,从以上四种生物你们发现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响亮回答“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我惊奇于学生的想象力,一个个枯燥的问题被他们生动有趣地解释了,这就是学生主动学习带来的效果。

随后我又说:各种生物在多变的环境中表现出的适应性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生物发生了各种变异,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了,因此形成了现在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能否举一些例子来说明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而生活的?”

学生讨论后纷纷回答:一些毛虫的毒刺使许多食虫鸟望而生畏;枯叶蝶停息在树枝上的模样像枯叶;虫媒花的颜色一般较鲜艳,气味芳芳,适于昆虫传粉;鱼的身体呈流线型……“你们还真是见多识广。从大家所举的例子可以发现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那么,生物在适应环境的生活过程中,会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呢?大家可以结合这缸中的金鱼在生活的过程中对它的生存环境造成的影响来思考。”学生轻松地回答:由于鱼的呼吸,会使水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鱼的排泄物会使水混浊……总之,鱼儿会使它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从而说明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会影响环境。

爱思考的数学科代表接口就问:那么植物在生活过程中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呢?我首先肯定了他勇于提问的精神,接着又把问题还给了学生:“请同学们回去预习‘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有关‘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下节课再讨论。”

下面的时间请各组组长主持填写小组活动评价表,下课后科代表收起。”

附 活动评价表(资料分析)

组号:    组长:    姓名:    学号:          

注:评价用☆☆☆、☆☆、☆表示。得30颗星以上的为优秀;得25至30颗星的为良好;25颗星以下的为一般。综合表现由教师参考自评和互评以及结合老师的观察填写。评价表作为期末总评的参考。

最后用投票形式产生最出色的组。根据学生的意见,我很快统计出了结果:第一组得票最多。第一组的学生兴奋地大叫:“耶!”我大声地说道“是他们集体的荣誉,其他组下次有没有信心得第一?”学生响亮地回答“有!”“只要有这种精神在,还怕学不好吗?”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