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科普知识 -> 天文地理 -> 太空科技 -> 正文

首席科学家透露:空间探测"双星计划"首星年底升空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03-7-21 22:27:59阅读:
字号:|

  我国第一个空间科学探测计划——“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已进入倒计时阶段。该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刘振兴近日透露,“双星计划”中卫星、火箭、发射、运行等各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双星中的第一颗卫星将于今年12月升空,半年后第二颗星升空。

  两颗卫星将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极地和赤道区域,并和欧洲空间局最重要的探测计划——“星簇计划二”的四颗星相互配合,形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地球空间的六点立体探测。

  地球空间,是指各种卫星、载人航天、航天飞机与空间站的飞行区域,也是目前人类开发利用太空资源、从事太空科学试验、进行太空军事进攻与防御的主要活动领域。刘振兴比喻说:“现代战争的耳朵和眼睛,都躲在地球空间里。”地球空间也是危害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的空间灾害天气的直接发生地。

  自1957年10月人造卫星第一次成功发射以来,人类对地球空间的探询就从未间断。科学家们把地球空间称为继陆地、海洋和大气层之外,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第四领域”。

  地球空间在太阳活动的影响下,经常处于剧烈的扰动状态,科学家将这些扰动统称为“地球空间暴”,主要是磁层亚暴、磁暴、磁层粒子暴、电离层暴和热层暴,它们就好比刮风下雨一样,是最主要的空间灾害天气。

  地球空间暴是产生航天器故障、威胁宇航员安全、导致通信中断和影响导航与定位精度的主要原因。迄今已发生的6000多起卫星故障中,大约40%是由空间环境异常引起的。现代及未来的空间战与信息战,也离不开对地球空间天气和环境的了解和预测。由于卫星观测手段的限制,地球空间暴产生规律之谜还没有解开,并一直是地球空间物理学中争论最多、最具有挑战性的前沿领域之一。

  世界上有实力的空间强国都把目光投向解开地球空间暴之谜。美俄日等国已先后发射了数颗空间探测卫星。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推出国际日地物理计划(ISTP),强调展开空前的国际合作,将日地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多颗卫星协同探测。

  国际空间界认为,ISTP中进行协同探测的卫星在空间分布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对近地赤道区以及近地极地区进行有效的探测,但这两个地区电磁场以及能量粒子的时空变化恰恰对磁层空间暴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刘振兴院士说,我国是一个空间大国,但还不是一个空间强国。虽然我国在空间运载方面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但空间探测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已经成为限制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1997年初,根据ISTP卫星在空间分布存在的局限性和国家技术进步的需求,刘振兴为首的一批国内空间物理学专家组提出了“双星计划”,并于2002年4月正式被国务院通过立项。

  “双星计划”提出后几个月,欧洲空间局科学项目部主任就亲自率领一支10人的队伍,访问刘振兴院士所在的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这批空间探测领域的专家们认为,“双星计划”对欧洲空间局正在实施的最为重要的磁层探测计划“星簇计划”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谈起“双星计划”,年近古稀的刘振兴院士充满了自豪,他说,“双星计划”一提出就引起了国际空间界的响应。通过和欧洲空间局的合作,我们不但可以获得大量的卫星探测数据,提高我国空间物理研究的创新能力,还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空间科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并能为我国培养一批年轻、高水平的科技队伍。参加“双星计划”的科技人员80%都在45岁以下。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