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教学资料 -> 语文高考相关教学资料 -> 下载
教学资料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2014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解析与点评
文件大小 1.6MB
所属分类 语文高考相关教学资料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教学资料
更新时间 2014-8-26 14:50:07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以下为课件内提取的文本内容,仅供参考:

2014年浙江省高考

语文试题解析及点评

总体评价

1 试卷整体难度较前三年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二卷的省平均分为85.4(不分文理),考虑选择题难度也不大,总体平均估计在104左右。比2013年省平均分提高了10分左右。

2今年浙江高考语文卷的内容、风格、结构、分值等都与去年基本一致,延续了浙江卷“人文性、工具性、文化味、书卷气”的形象。

1.今年语文试题拓宽选材领域,创新了命题形式。例如语言文字运用考查的第5题,要求拟写处理事件的书信,把这部分的考试往实用类写作更推进了一步。

2 .现代文大阅读选用了中国当代的一篇小小说《走眼》。自2004年到2013年10年的高考语文大阅读中,我们选用过散文和外国小说,但从未选用过中国小说。今年填补了多年来试卷内容的空白。

几处亮点

3 .重视思想性。《论语》考题,以对“直”与“不直”的理解、评析,于细微处洞见人生修养,倘无足够的认知深度和思想高度难免捉襟见肘,浅尝辄止。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摭(zhí)拾 哄(hōng)笑 擎(qín)天柱 钻(zuān)木取火

B.屏(bǐng)息 包扎(zhā) 夹(jiā)克衫 言之凿凿(záo)

C.孱(càn)弱 牌坊(fāng) 干(gàn)细胞 铩(shā)羽而归

D.吟哦(é) 皲(jūn)裂 胳(gā)肢窝 蜚(fēi)声中外

【答案】D

【解析】A 擎为后鼻音 B 包扎的扎为平舌音 C 孱弱的孱为卷舌音,第二声

本题考查普通话的标准读音,三处错误考查的都是南方人发音上的弱点,并且

扎和孱都是多音字。在所给的16个词语中,多音字占了10个,比重很大。同学

们在平时学习时要养成准确记忆积累,勤翻字典强化 的良好习惯。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这个节目融合了京剧、粤剧、秦腔等中国戏曲的精萃,舞者多变的动作和戏剧化的表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喜怒哀乐的情绪。

B.城郊的这座园林,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溪流小径曲折萦纡,到了春天,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真是一处世外桃源。

C.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有些备受国人青睐的外国名品,其实是用中国的原料,在中国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已不是地道的泊来品。

D.该公司在把握市场脉搏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依靠独树一帜的管理理念以及出奇不意的营销策略赢得了商机,获得了发展。

【答案】B

【解析】A 精萃---精粹 C 泊来品---舶来品

D 出奇不意---出其不意

本题考查规范汉字的书写,三处错误考查的都同音字,应依义

定形,准确掌 握词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工作繁忙,

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

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

C.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

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

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答案】A

【解析】A 推托后面往往是某种借口,与句意相符。而另一个推脱是推卸(责任)

B 不只与不止 的区别是,不止的后面可以跟数量、范围

C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

不火爆。此处使用对象有误,不能形容楼市市场。

D 大而化之原指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在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

虎虎。 两个成语都属于望文生义。

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实词、虚词、成语都涉及到了。重视辨析和积累是关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答案】C

【解析】A “提防不被念歪”,不合逻辑 。 B搭配不当,应改为“ 社会矛盾的 解决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 D 成分残缺,“音像制品” 后面加“的人员”。

本题考查语病,句子的选材贴近生活,出题规范,难度不大。

5.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字数不超过30字。(4分)

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小心,小心!”

徒弟问:“师父,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

师父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的难度较大。碰到这类带有寓言性质或哲理思考的小故事,一定要去挖掘关键词语或句子的深层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文中“第一次”和“第二次”有何不同?“高处”和“低处”有何深意。师傅为何要进行提醒。然后进行概括归纳。

【示例】:没经验时,容易在难处出错;有经验了,往往在易处出错。

6.根据下面的内容,拟写信的正文,字数不超过90字。(4分)

张先生订购了一件衣服,店家发货时,误发了一条围巾给他。就此情况,请你以店家身份拟一封处理此事的信给张先生。地址、姓名等信息用XX代替。

尊敬的张先生:

您好!--------------------------------------------------------------------------------------------

-----------------------------------------------------------------------------------------------------------

此致

敬礼!

店主:XXX

X年X月X日

【解析】这道题是今年浙江卷最大的亮点。十分贴合生活实际,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是语文的理念”。此题要注意几个必要的信息:说明失误的事情;向顾客表示歉意;处理意见和具体措施;注意礼貌用语。

【示例】由于我们的失误,将您订购的衣服错发成了围巾,给您添麻烦了,深表歉意!您的衣服现已寄出,烦请您 在收到后将围巾寄回,地址是XXXX,运费由我们承担。欢迎再次惠顾本店。

7.依据下列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4分)

【示例】

弯月落在湖水中;

鱼儿游去了,

碎得月影半池——

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

【解析】这是一道仿写题,题型常规。首先要整体观察示例在结构上的限

制,如字数,问句形式等等。其次考虑几个意象之间的联系:月、鱼、嫦

娥。进行相关的联 想,尽可能做到文辞优美。

【示例】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

二 现代文阅读

8.下列对同济大学这位教授的视觉感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种视觉感受是观看者以专业的敏锐视觉来感受世界的结果。

B. 双子大楼被袭击而倒下的画面深深地刺伤了这位教授的双眼。

C.世贸大都的标志意义是这位艺术设计教授理解美国疼痛的关键。

D. 这种视觉感受现象可以看做是贡布里希所指的“图式的透射”。

【答案】B

原文第二段“一个艺术家决不会用纯真之眼去观察世界,否则他的眼

睛不是被物象刺伤,就是无法理解世界”。而第三段对教授独特敏锐的视觉感受

进行了褒扬,因此刺伤教授双眼的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此题难度不大,注意与原文信息的仔细比对即可。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认为视觉文化时代的视觉观看,是一个需要系统研究、深刻反思的复杂文化现象。

B. 本文引入多个学科的知识,从多维视角来考察视觉文化与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联系。

C.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科技的发展,后工业社会必然产生只有“纯真之眼”的影像文化文盲。

D.为了商业利益,视觉文化时代的图像生产必须平面化、碎片化,才能契合视觉快感要求。

【答案】D

第6段原文信息是MTV的空间化、平面化、碎片化契合了视觉快感的要求。

并没有说“为了商业利益,视觉文化时代的图像生产必须平面化、碎片化” ,这一 说法过于绝对。

【解析】此题难度也不大,注意与原文的仔细比对理解。

10.文中既说视觉文化中的观看是“主动发现的过程”,又说“景象社会”把“人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活动转化为被动的行为”,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为什么?(3分)

【2】 从事某一艺术领域创作和研究的艺术家和学者,对视觉文化投以了较早的青睐。虽然他们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的领域不一,但是他们都认为视觉观看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英国著名的美术理论家、艺术家贡布里希认为,看就是图式的透射,一个艺术家决不会用“纯真之眼”去观察世界,否则他的眼睛不是被物像所刺伤,就是无法理解世界。

【3】美国“9·11”事件发生后,我问上海同济大学从事艺术设计的一位教授,当看到世贸大楼被袭击的电视画面有什么感想。他说,看着双子大楼倒下的画面,他感觉:“双子大楼象征着男人,它的倒塌就像一个男人被摧毁了,这将是美国永远的痛。”这是多么独特敏锐的视觉感受!

【8】海德格尔在上世纪30年代就曾说过: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世界图像时代……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

【9】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在《景象社会》一文中,就大胆宣布了“景象社会”的到来。尔后,他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奠定了他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地位。他认为世界转化为形象,就是把人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活动转化为被动的行为;在景象社会中,视觉具有优先性和至上性,它压倒了其他观感,现代人完全成了观者。

【解析】找到这两个说法所在的段落,仔细研读。

“主动发现的过程”比较好理解,原文第二段指出图式的透射概念,第三段举例强调了观察者的主观感受。

第二种说法理解上较有难度,在第8段海德格尔的论述中有“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 的阐述,结合文章最后一句,可以理解为在无论作为个体的参与性如何,所有景象 都会呈现在眼前。

这两种说法是从个体和社会两个角度进行理解。

【答案】

这两种说法是从个体和社会两个角度进行理解,不矛盾。(1分)

“主动发现”是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主动以图式透射来观察理解世界。

(1分)

“被动的行为”是指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世界被把握为图像,视觉的优先性和至上性,使现代人完全成了观者。(1分)

《走眼》王伟峰

11.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

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分)

【解析】抓住词语所在的句子,分析人物的言行举止,结合上下文分析。

小说开篇的故事是为了突出赵老板鉴宝眼光的精准。

“淡淡”一词看似平静,实则突显内心的一种自信。

“朗声”是在受到店主的疑问后,因而表现的是对对方怀疑的不悦和对自己眼

光的强调。

注意表现人物心理要用形容词,

【答案】淡淡: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从容沉稳

朗声:对店主怀疑的不悦

对自己眼光的强调,不容置疑的肯定心态。

12.“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在小说复习的时候,我们会接触一些专业的术语。“欧 ?亨利笔法”是指小说的结局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好像不合事情发展的逻辑,所以叫意料之外;因为前面有伏笔铺垫,因而又在情理之中。准确理解概念,此题难度就不大了。

【答案】

“欧 ?亨利笔法”是指小说的结局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却是李老板走眼;以为价值在玉,其实却是盒子。 造成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表现出的眼光,以及在收玉时对盒子的反复端详,这些铺垫与伏笔又使结局合乎情理。

13.小说结尾处,李老板为什么会悄悄摘牌走人?(3分)

【解析】结合小说情节分析即可,难度不大,注意多

角度回答。

【答案】

1自己看走了眼,果真技不如人,

2自己暗中陷害,别人却大人大量,没有嘲讽自己,自觉

羞愧

3不守行规,终究难以立足

1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5分)

【解析】常规题,掌握标题的基本作用,运用“线索+内容概括+手法效果+套话(深化了文章主旨)”的基本模板,结合文章进行处理

【答案】

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得结构严谨,

是全文的主要事件,故事围绕是否走眼展开。

具有正话反说的讽刺效果,突出了小说主题

15.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5分)

【解析】先概括人物形象,结合情节进行归纳。技艺、性格、为人等力求全面。主旨就是作者塑造这一人物的意图所在。

【答案】小说塑造了一个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热心仗义,洞悉人心,宽厚善良的商人形象,赞美了赵老板的品行,揭示了经商与做人一样,都应当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的主旨。

三 古代诗文阅读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盖其性所多也 多:超过

B. 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振发:显扬

C. 宜其司当代文柄 司:职掌

D. 皆可征于集 征:验证

【答案】 A

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多”应该是一个动词,“所多”是所字结构,译为“喜爱”。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随人而问章句 ———————————承接,就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转折,却

B.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 定后标志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人

C.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用来,连词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凭借,介词

【答案】 C 都译为“对于”,引出对象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借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 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

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古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

【答案】B

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君 加 以 谦 德 动 不 逾 节 常 公 之 知 日 又 加 深 矣 君 之 声 渐 腾 于 江 淮 且 达 于 京 师 矣 时 人 谓 常 公 能 识 真

【解析】

(1)整体把握

(2)语言标志

(3)结构特点

君 加 以 谦 德 /动 不 逾 节 /常 公 之 知/ /日 又 加 深 矣/ 君 之 声 //渐 腾 于 江 淮 /且 达 于 京 师 矣/ 时 人 谓 常 公 能 识 真

【注】/ 必须断 //可断可不断

【译文】

欧阳君又是那么谦虚谨慎,行动从不逾越礼节。常公对他的了解,又一天天地加深了。欧阳君的声名逐渐传播到江淮一带,将要传到京师了。当时的人都说常公能识英才。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

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

【判断句 固定句式】

(2)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

(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

【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

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2分)

猿声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

【解析】首先要明白“抒情手法”就是抒情 方式。

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大方面。

落日,群山,暮雨,猿声。

渲染凄清愁苦意境。

借景抒情比较明显

“那堪”一句直抒胸臆

日落众山昏

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

共听一声猿

山水七百里

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

愁落行人心

【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 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注释的暗示

——借典故写愁

【2】猿猴不愁,行人

忧愁,高考参考

答案概括为“以

理写愁”,很难

答到。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观。(1分)

择友

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

【答案】

(1)醋是小事,微生应据实相告,没有就没有。而他却向邻居求取,虽是助人,并非正直之人。

(2)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助人无可非议,但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于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细微之事也不可不谨慎。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欲罢不能。

(《论语》)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3)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_____,

___________ 。 (《欧阳修《秋声赋》)

(4)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白居易《琵琶行》)

(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____________。念桥

边红药,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

1 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

2 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

3 丰草绿缛而争茂 佳木葱茏而可悦

4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5 冷月无声 年年知为谁生

四 作 文

省平均分42.04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深,有的很浅。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一.富有诗意,具有较高的文学品位;

二.难度系数不大,考生人人都有话可说;

三.给考生提供了一个比较大的写作空间,从文体上说,它可以写成诗意

盎然的抒情散文,也可以写成思辨型很强的议论文,适合考生个性发挥。

同时,因为对“门”与“路”的寓意,不同的考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助于考生写出个性不同的文章。

四.将“大学之路”这个话题呈现在考生面前,体现了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

生活的意旨;

五.《门与路》这个命题,与高三语文教材体系也结合得较为紧密(高三

语文教材<下>的第一单元主题就是“人生与规划”。考生可以这样理解:

“门”就是目标,“路”就是规划;“门”就是理想,“路”就是探索)六.题目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有利于考察考生的思辨力。

原《中学语文报》执行总编辑 涂国文

今年浙江的作文题目不错,门与路的意象,以相互关联的方式生动辩证。不过,题目后一句关于“大学的门”的诠释有点画蛇添足,门与路可以是开放式的,由着考生自己去联想。

另外,我们应明确一点:材料中的“大学的门”“大学的路”仅仅是一个个例。材料中说,“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在论及大学的门时更多的是从空间角度而言,而在论及大学的路时则侧重于时间的角度。因此,聪明的考生应该学会发散思维,跳出“大学”这一苑囿,进入更深邃广阔的时空,最终写出别出机杼、富有个性的好文章。

——摘自“天星教育网”

来自高考作文阅卷点的真实反馈

优秀作文两篇

备考建议

1 夯实语基,规范思路,注重迁移能力

2 重视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的复习指导

3 关注生活,及时吸收新信息。

4 作文重视审题,引导自我思考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2014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
·2014广州二模作文写作指导
·2014年福建高考语文必背篇目
·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3全国高考各地作文题汇编与点拨
·2013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2012年各地高考优秀作文
·2012高考命题探究——小说阅读(山东考区)
·2012年清华自主招生语文笔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考研究2012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试题和答案详解
·启东中学2011届高三考前辅导(语文)典型试题篇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