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作文频道 -> 专题分类作文 -> 材料作文 -> 正文

2007年高考语文围题之材料作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1-2 14:18:36阅读:
字号:|


2007年高考语文围题之材料作文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过了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5只苍蝇全都在玻璃瓶后端找到出路,爬了出来,而那5只蜜蜂则全部撞死了。 

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通过观察他们发现,一是蜜蜂的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二是它们每次朝光源飞的时候都是用尽了全部力量;三是它们被撞后还是不接受教训,爬起来后继续撞向同一个地方;四是同伴的牺牲并不能唤醒它们,它们在寻找出口时也没有采用互帮互助、分工合作的方法。而苍蝇的做法与之相反。 

对这个实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会说蜜蜂是烈士,而苍蝇则苟且偷生。有人说苍蝇非常聪明,而蜜蜂有些愚蠢;有人干脆把目前社会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苍蝇型”,二就是“蜜蜂型”。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这则作文材料是命题者摘自近期报刊上的一个科学实验报道。虽为实验报道,却颇耐人寻味。命题者以此为作文材料,意图显豁:一是材料内容切合中学生追新好奇的心理趋向,能一下吸引同学们的眼球,让你“想说”、“要说”;二是材料的审题难度不大,立意点较多,容易生发各种论点;三是材料的时代气息较强,一反人们对两种昆虫的传统伦理观念,契合时代的开放精神。这则实验报道与对这两种昆虫的传统的道德化伦理化诠释不同。实验结果是一向“勤劳勇敢”,人见人爱的蜜蜂“全都撞死”,而向来“满身龌龊”,人人唾弃的苍蝇却成功逃脱。材料既为我们提供了实验的结果,又为我们分析了蜜蜂失败的原因,意在让我们针对“原因”生发议论,而不是针对“结论”纠缠不清。因此,本次作文立意角度宽泛,大致可谈一谈为达到“成功”或“生存”,要有信念,要运用智慧,要打破传统思想束缚,要灵活变通,要团结互助,要智勇双全,要懂得坚持与放弃的辨证关系等。每个点可适当引申,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都是可以的。 

【精彩范文】 

生命的真谛 

当我站在你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海子《重复》 

蜜蜂失败了,但它的精神却在我心里久久地沉淀下来。那份执著追求的勇气,让我这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深深感动着。于是,在黑暗中,我打开一扇门,生命的阳光一道道穿透我的身体,温柔地润泽着一颗心,让它懂得,原来生命的真评便是不断的追求。 

蜜蜂在寻找生命的出口时失败了,不仅如此,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是我应该看到,那一次次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就像一盏灯发出的微光,虽然不能照彻黑暗,但足以给蜜蜂们以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信念。如果蜜蜂在碰壁之后便不再追寻。那么它虽然仍将面临死亡,但再不会有人为它惋惜,为它赞叹。 

每一个追求者都渴望成功,但并非每一个追求者都能成功。如果把成功比作青春的梦想。那么追求便是青春本身,只有不断地追求,青春才会常在,蜜蜂是没有成功却不断追求的人,你会不会是成功了便不再追求的人呢?我想,应该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吧,别只看到那么一点卑微的结果,追求的价值正闪耀着智慧美丽的光泽。我们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可我们能控制它的宽度,因为我们会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觉得无比富足。 

抒写幸福的海子,追寻光明的顾城,还有那康河边的徐志摩,轻轻地诵着“轻轻地我走了……”他们用生命写作,追求着希望与梦想,即使走不出生死的漩涡,但毕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影子。精忠报国的岳飞,激昂悲壮的屈原。曲水流觞的嵇康,在他们短暂的人生之路上,血泪浇注成泥土,让后人踏着它继续走完追寻的路。 

每一个人都好像是一个被咬过的苹果,有些人缺口很大,并不是因为它没有成功,而是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芳香。 

愿每一个人都能活得无愿无悔,因为至少他追求过。 

最后,以一句话兴尽收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功揭密】 

这是为蜜蜂高唱赞歌的文章。尽管材料中已经对蜜蜂型的人做出了一种价值取向上的暗示,但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依然铤而走险,绝处逢生,将蜜蜂的价值启发定位于在对成功追求的执著上,其实在材料中的蜜蜂的执著,是一种顽固不化,但是人类生活很复杂,所需要的执著追求,当然也不会如蜜蜂依光而行那么简单。所以作者在论说的过程中,始终抓住了人类生活中的执著追求。同时,在具体展开论述的时候。作者选择的材料,无论是事理的,还是事例的,都显出作者本身阅读面的宽广,这样,论述得恣意汪洋,游刃有余。 

阅读尼采的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处世之道 

——尼采 

别爬上山顶去, 

也别站在山脚, 

打从半高处看, 

这世界最美好。 

读完这首诗你可能有自己的看法,你是否同意尼采的看法?你认为从哪里看这个世界才最美好?请结合你的人生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题意范围之内。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提示]本篇作文属于材料作文,对付这种作文你首先得读懂所引诗歌的意思。诗歌这种材料与其他材料比较起来,它留给考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立意相对宽松一些。从本诗来看,尼采的观点是站在山腰看这个世界最美好。但他的观点只能代表他自己,到底在哪里看世界最美呢?结合各自的人生经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本文给考生提供了巨大的写作空间,突出了作文的开放性特点。在这首小诗中,尼采有意将世界划分成三个高度:山脚、山腰、山顶。对这三个高度的具体含义,诗歌本身并没有加以解说和限定,这给考生提供了更多切入生活的通道。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不同的人生站位的含义。 

【立意展示】 

1、赞同站在山顶看世界:生命是有高度的,要努力攀登道德、学识、事业的高峰,达到一览众山小的人生高度。 

2、赞同站在山腰看世界:山顶有居高临下、高处不胜寒的弱点,山脚有仰人鼻息、目光短浅的短处,只有站在山腰看世界,才能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3、赞同站在山脚看世界:保持一种谦逊的态度站在山脚下,脚踏实地看世界。 

4、分别站在山脚、山腰、山顶看世界:多角度、多层次打量这个世界,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世界便异彩纷呈。 

5、虚化或放弃到底在哪里看世界:站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态健康,自然能于成功的顶峰看到失败的危机,从痛苦的山脚窥见胜利的曙光。 

【误区指正】 

此作文题目虽然给考生留下了巨大的思维空间,但容易犯的问题是人生站位不对,哪儿都想站,结果哪儿都没站稳。在写文章时,贪多求全,最后陷入每个地方都浅尝辄止的境地。对于本文在立意时,最好选对一个点,然后小切口,深分析。 

【精彩范文】 

唱响生命 

荒原野径,厉风过处,满目苍凉。高处,风景宜人,但不胜寒。 

踏着历史小径,屈原背负着他的抱负,惦念着他的美人,从容不迫。他站在人烟稀少的高处,平静如水的心撩动了整片风景。风过衣襟飞扬,孤傲的背影将他遗弃在历史的巅峰。 

他透彻,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段景致,而他只是站在景致外的景致来欣赏这虚空的尘世,高不再是一段距离,而是一种心境,一种沧桑,一段历史堆积出来的满目疮痍。 

踏着久违的苍凉,心际拂过一层烟云。如冬日般温度殷红的血自伤口处潺潺流出。为了一位才子,竟悲壮如此?残白的天际快要映出一片黑夜,无奈的长叹永远逃离不了那冰冷的封印,恶魔般的幻境穷迫不舍,绝望独自浮上心头。在非云非雾非雨的竹涧阁楼边,潇洒桀骜的身影永远令人迷惑。嵇康,一位优雅的隐士,洞彻世事的才子用灵魂演奏着时代的华章。 

那片未经尘世污浊的心境被幽深寂寞的山涧保护着。他的思想,他的觉悟随着曼妙的琴音在花蕊间萦绕。这高幽空明的山涧竹林是他思想的全部。高,已不只在官场中,而是心灵思想的高度,只是无奈的命运将他埋葬在他有高度里,只是在山水竹边,在竹涧焚香的溪边仍然孤傲着。天依旧残白,梅依旧高雅,林依旧幽深,只是缺了他,更添了一分神往,多了一分清雅,绿竹楼旁,仍可见雪白的花绽放出他殷红的血。 

老子逍遥,只留《道德经》而驾车隐去,集气于一生,尤显突兀。他的淡定,注定他站在思想顶峰,观望沧桑的尘世,死一般的沉寂封锁了沉沉杀气,他淡然的笑容久久响彻,穿越时空。清傲的清莲居士,幽怨愤懑的子美,饱经沧桑的苏子,何常不为那高处而心寒,但那不是错误,历史决定了一种高处,于是他们从容不迫。他们背后的苍凉被一种叫“高洁”的东西封杀。 

山仍然挺拔,为了永恒;水依旧奔赴,为了幻灭。山水的对话冰封了寒冬的沉默。有一老者,抛出不丝之竿,以山的管弦问候水的歌喉,独钓寒江。在这前后,我隐约瞅见残白的两个字:高度。 

【成功揭密】对高度的理解,作者另辟蹊径。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段距离,而是一种心境,一种沧桑。全文先后写了屈原、嵇康、老聃、吕尚等历史人物,用他们的选择,用他们的追求诠释了什么叫人生高度。但构思只处在发散阶段,还未能聚合在一个阶段——集中一点写高度,未能真正将四者统一到某个特指的高度上来,这是本文的一大遗憾。得分:19+18+18=55 

曲径通幽 

倦然,携一独枝入山,清晨的空气清新吸人,一缕阳光慵懒地撒下来。每一处都氤氲着自然的气息,无限熨帖,又无限惬意。 

人生就是一杯味道浓烈的白兰地,热情醇厚给你支撑的力量。山,望之弥高,总会在不经意的转角给你惊喜,无异于“落崖惊风,朝暾夕日”,宁愿守着一过寂寞,也不要世袭隆重的庸俗,情绪是很微妙的东西,指引着你开启自己内心的潜力。 

沿山拾阶,道路两旁芳草萋萋,更兼有落英缤纷,以为误闯了桃花源,乃惊于此山的别有洞天。原来山脚也有一派生机和魅力,无限生命的跃动,那阳光无阻隔无间隙地倾洒热情,实际上,山脚的世界同样洋溢着自由和奔放。 

越往上走越青年了吧!偶尔,几声鸟鸣也会惊吓到整座山的静谧,阳光温柔地从树叶缝里泻下,抚摸着已经熟透的春光,石阶的缝隙间充满了细细柔柔的嫩草,柔弱的它们仿佛会因承爱不了过多的热情而死去,但它们却如此坚定执著地生长着,在幽深的林间独自开放、独立调谢,我踏上那石阶,就仿佛踏上了一种微漠的薄薄凄凉。 

人生,开放在一处无人欣赏的柔和角度,点破了山的寂寞,增添了山的内容,透过它们,仿佛一片广阔的意境在蔓延。 

终于可以看到那树林深处的禅寺,那清泉在侧,月色冷青的幽清古寺,山顶上仍是一片寂静,无人语,恐惊了天上人,阳光依然柔和,清流依然充满哲理。 

敲开古寺的大门,老者正在参禅,一人一寺一孤僧,一草一木一世界。清茶伴我入座,入山无非过一栈道再经一座桥,转头,另一世界却无岸无渡非山非水。成人,无非渡一苦海再棹一舟楫,回眸,竟然已物是人非,已是凡人孤寂,又求高僧打坐禅悟,原来世界便在这里,我问老者“参禅何如”,他告之我该山顶啸歌。清脆,浓重并且真挚。 

原来,心境统一,站在哪里看世界都一样,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大约能够明白老者为什么执拗、孤身一人守着这古寺。无需竹弦洞箫,山中鸟鸣盈耳。无需挂画,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抬头是一片天,低头却是另一个世界。 

【成功揭密】本文语言优美,立意新颖。一般的同学立意要么在山腰,要么在山顶上下功夫,而作者聪明的地方刚好是跳出命题者设置的范围,在立意上高人一筹,采取俯视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站在哪里看世界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心境统一,自然能于成功的顶峰看到失败的危机,从痛苦的山脚窥见胜利的曙光。本文也有缺憾:“曲幽”二字在文中未充分展示出来,个别句子晦涩。得分:18+17+17=52 

人生四步曲 

幼年 

小时候,我发现我的眼前有一座大山,站在山的脚底,我望不见山后平原的广阔,森林的蓊郁。我特别想翻过大山,哪怕就站在山顶,我相信自己也一定能够欣赏到所有的风光。 

青年 

渐渐地,随着年龄的长大,我洞晓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含义,我渴望到达顶峰,一饱眼福。再后来我又了解了李煜“无言上西楼”的寂寞悲伤,我质疑了:山顶难道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好吗? 

中年 

人一到中年,总会有自己大大小小的不可计数的成就。而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惟一目的就是“爬山”,我的起点是山底,终点是云层上面的巅峰。中午的时光我都在山腰上攀登着,我见到了数不尽的不知名的小花小草,但遗憾的是我并没有给予它们过多的关注。也很少驻足听听山上的鸟叫,赏玩这遍布山野的一花一草,品味咚咚流水里面蕴含的语言。我的眼睛始终目不转睛地盯着朦胧的山巅,满脑子里都期盼着成功的那一天。 

老年 

终于到达山巅了,我独自一个人站在浓雾中,海拔高得连青松也不愿与我作伴,雪莲的形迹也藏匿于漫天的雾中。我的眼前白茫茫的一片,虽然山底上还有人衷心的羡慕我,山腰上还有人不断地重复着我的脚印,但我却再也看不清潺潺的流水和五彩的大自然。在我的肉体如雾般消散时,彩虹也不愿现身弥补一下我今生的遗憾。 

在我生命从开始到结束这短暂的一生中,我的精神升华只为世人显现了匆匆忙忙的攀登过程,没有起点,亦没有终点。 

站在山脚却只能滤过云雾看见山巅的人,遗憾伴随左右。人生中倘若只留下了对胜利那一天的希望与等待,这样由你奏出的人生四步曲最终将以凄凉的末音收场,曲中老年人的哀怨与悔恨之声将会响彻云霄。 

站在哪里看世界?在山底,只有山的巍峨;在山顶,只能看到云海;而在山间你我却能看见整个世界。对于人生,我宁愿只爬到半高处。 

【成功揭密】本文将山喻为人生的四步曲,爬山亦如爬人生,这种构思正是作者的高妙之处。对扣题的处理很恰当,前面的幼年、青年、中年都是铺垫,在老年这个阶段作者宕开一笔紧扣话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在山底,只有山的巍峨;在山顶,只能看到云海;而在山间你我却能看见整个世界。本文纵向递进不够深入,题目虽很形象,但作文未构建表意的“象”。得分:18+18+17=53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狼与羊 

    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狼和羊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为了促使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拿出了狼崽。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 

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精彩范文】 

不设防必定亡 

当狼背信弃义的时候,狗却在熟睡;当羊被叨去的时候,羊只能后悔;当狗被撕碎时,不知它是否知罪? 

羊羔不设防,被嗜杀无数,狗不设防,被撕成碎片,那么人呢?当我们遇到如此困境时,将会如何! 

我说:“不设防!必定亡!” 

有句俗话,叫以“人心隔肚皮!”今日的和颜悦色,转瞬变为面目狰狞,今日的甜言蜜语,转瞬变为夹棒带枪,今日的和眉善目,转瞬变为横眉冷眼!善良的人们,别再天真地做着甜蜜的美梦了,对待敌人,对待恶人,我们还是设一道心的门槛,保护自己脆弱的精神世界! 

不设防的结果是屈辱。 

和平盛世的美景如过眼云烟,昨日的歌舞升平如晨光之露,黑暗的蔓藤伸得张牙舞爪,邪恶的野心想吞并一切。面对列强,古老的中国不设防,任凭列强的铁蹄践踏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中华人民不会忘记!现代的中国不设防,任凭日本的机枪扫射中国的东北边境。中华人民不会忘记!那一部部不平等条约不会忘记!那一块块被割的土地不会忘记!那八年抗战不会忘记!那一段屈辱的历史不会忘记!不设防的结果是任人宰割!不设防的结果是灭亡! 

当三千宫人围着李存勖时,他不曾想到每日与之歌舞的宠人要了他的性命,要了他的河山,要了他的一代英名。李煜不曾想到,沉沦于诗词歌赋而不问朝政,要了他的一切。纵然落花春去,但是天上人间!不设防的结果是毁灭! 

当我们身旁不再清明澄碧,当生命之花不再明艳多姿,当幸福不再触手可及,当快乐不再俯首即是,请竖起耳朵,注意精神,提防起来!因为:“不设防!必定亡!”设防才能得到明媚的阳光! 

为寓言集《狼与羊》作序 

窗外春光遍洒大地,周围大家共唱和谐。我在这醉人的季节里拿起友人刚刚送来的新作《狼与羊》,想起她邀我作个序,便翻来读,却不想竟潜然泪下。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狼和羊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为了促使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拿出了狼崽。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却因相信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友人点评说: 让善良成为他人罪恶的俘虏,狼永远不可能变成羊。 

虽然这是个寓言,却让我感慨万千,不得不想一想我们人类。 

记得重庆谈判时,国民党在谈判桌上强取豪夺,共产党为了民族利益一再忍让,终于达成和谈,而在此时,国民党却密发剿共手册,命令他的部队全力以赴剿灭共产党。在这里,国民党无疑是只可怕的狼,而共产党成了一只羊。 

还记得刘邦和他的功臣们,尤以淮阴候为例,还有朱元璋和他的开国元勋……这些都是狼和羊的故事。 

说他们“江山易放,本性难移”也罢,骂他们心如蛇蝎也好,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卷进了岁月的篇幅。 

但看今日,不还有受助者反害资助者之事,不还有不养反残害父母之谈吗?我且借此来谈谈我家的私事。父亲忠厚,为伯父盖了新房,替堂兄娶了媳妇,可到头来,他们又是要房又是要地,恨不能将我家的一切尽数归为已有。作为晚辈,我不能骂他们,恨极之时也只能说这些人纯粹是狼。 

正像友人所说的“奠让善良做了罪恶之人的俘虏,于家于国于历史,这都是一句至理名言。我们要做个善人,但是不要做了东郭先生”。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是好人多,诸如陈秀贞、曹爱文……这一个个让我们感动的名字,不是还在呼唤着灵魂的回归吗? 

面对生活,我们要学习善待,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心存一份感恩,多为别人着想;但是对于那些像狼一样的人,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充分认识其本性,奠让自己受了伤害。理智的羊是需要分清是非曲直善恶的。 

三月的春光是明媚的,三月的微笑是和美的,一片乌云岂能挡住一片春光?以善为本,净化心灵,与罪恶抗争,莫成为他人食的羔羊。 

一点愚见,作为本寓言集的序言,其中深意,书中思考,留待读友探知思考。                             

诡者多伪,狡者莫信,善者明辨之 

千年之后,狼羊议和,各出人质,狼以崽为质,羊质以牧羊犬,转瞬之际,狼仔已大,嗜血,多伤羊;而犬者梦中暴毙于狼口。狼之诡者,可观焉;羊之无知,可见一斑。故曰:诡者多伪,狡者莫信。 

羊族损失之惨烈可谓大矣!奈何寓言之义所言非虚,映射广大。或于史实或于现实,狼之险恶,羊之无幸,见者多矣。 

东汉末年,战争纷起,董卓无道,天子之位,虎视眈眈!曹操大张义旗,聚义士讨董贼,意气之状豪矣!及其救献帝于水火,众人赞之,汉室之复,指日可待。奈何曹公背信弃义,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权独揽,众人如梦初醒,却无可奈何,扼腕自叹,曹贼诡辩多伪,雄霸中原,后人叹之,诡者多伪,狡者莫信。吾感伤善人之单纯无邪,恶人之阴险毒辣也!狼子野心,识破之士复几何! 

善如羊者,或应目光长远,计久长,有城府,清白善洁之士方能久之于天下。 

吾复慨叹于国共合作之抗日也。日寇侵华,凶相毕露。中华儿女,齐心联手,众志成城,方能不受国灭之辱。国共携手,抗日反侵,传为佳话。功毕,枪弹未寒,国民党反目,大举侵共。中共领导,高瞻远瞩,幸有所防,于危变之中行事果断,处作乱之中神色自若,革命火种传播至今。相类之故事,大相径庭之结局,令人生叹。诡者多伪,狡者多辩,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善义高洁之人谨思之。 

史海回眸,浪花撷英,是以明今人之视听也。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不吾欺也。但观今日之事,中日关系屡跌冰点,让人生忧。日本所言所为有辱“大和”二字。中日睦邻友好,奈何友人自相扰?历史之功过是非已有定论,何不反思之,何苦自欺欺人,不反省无以行久远,少反思无以成大计。警如日本者,明手执橄榄,暗手执凶器,乃非真正之言和之意,其狼子野心,众人皆知,诡者多伪,故善者须明辨! 

诡者多伪,狡者莫信,善者谨思之。但愿羊族之悲剧只见于寓言旧事,而非见于现实。 

感狡如狼者之面具也,叹善如羊者之纯真也。诡者多伪,善者谨记之。 

漫天飞舞的碎片 

滚滚长河,漫天飞雪,流逝了多少岁月,飘散了多少年轮。历史的天空,琐碎的历史,犹如撕碎的纸片漫天飞舞,记载着多少悲欢离合,兴衰成败。 

每一段历史,每一个生活片段都会被记载,然后像一片雪花,飘飞到空中,历史,就是那些碎片的结晶,偶然间,抓到一片血红的碎片,上面记载的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狼与羊,一对千年之敌言和了,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啊,然而本性未改的“兽性”却使之美好的事情染成了红色,血红、血红的纸片,诉说着后悔的言语,低泣着心中的悲愤。 

不觉间,心在痛,手在颤抖,难道这就是言和吗?难道这就是现实,本质吗?我疑惑,不敢相信,难道诚实的价值就这样吗?我似乎顿悟,抉择是那么重要,看清本质是那么的关键。 

沿着历史的长河继续前行,脑中浮现的仍是狼与羊言和时的“假笑”,仍是狠咬羊时的血迹,狼撕拉猎物时的凶残;耳边所闻,亦是羊的低啜,狗的狂吠……我知道他们的哀怨,我明白他们的哀哭,可我又能怎么办呢?生命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历史更没有重新书写的机会。 

带着愧疚,我陷入沉思…… 

无尽的河水似乎将我带进了远古时代,我看到了汨罗江畔“竭忠尽智……忠而被谤”的屈原,他那不屈的脸上亦写满了忠贞;战马奔驰,我又驶入了抗金名将岳飞的帐中,当第十二支令到来时,仍“怒发冲冠”的忠将,却也只能拿着性命回师…… 

斗转星移,我来到了美国白宫,这座“仁道主义”宫殿,然而却没有半点和平气息,那份“支持一个中国”的条文仍在,但字里行间却只有“利益”两字;对伊战争仍在继续,却没有和平可言,有的只是哭声,有的只是占有、侵略…… 

我明白了,历史原来也是如此,忠与奸,邪与善,原来亦如此,看不到本质的真象,善往往成为悲剧,让人心痛的记忆。 

回过头来,又一片碎片落于掌心,然而这一片却是如美纯洁的一片。明媚的阳光下羊正在觅食,旁边蹲着牧羊犬,远处,狼在静静望着,但他再也没有机会了,小羊已不是昔日的小羊了。 

想到此,我想我也不是先前的自己了,我明白,生命如棋,却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是悲是喜全在自己的手中,看清实质,作好正确的抉择!借一双慧眼,愿漫天飞舞的碎片,都成为纯净的白色,点缀历史的天空,欢聚美好的生活。 

明眼观世事 

      当忠厚的农夫遭遇怀中毒蛇的咬蚀,他的心因善良而冰冷。 

当东郭先生直面恶狼的利爪,他因轻信小人而满怀悔恨。 

当可怜的羊羔在狼爪下哀嚎,它们因误听奸佞而成了冤魂。 

诚然,世间之物莫不相伴相生。现有高风亮节、肃肃如松之君子,则必有蝇营狗苟、追名逐利之小人;既有落梅惊风,淡淡如菊之真善美;则必有污秽丑恶不堪入目之假恶丑。 

因此,若只是一味听信,见而信之,就会成为助纣为虐,是非不分的“好好先生”,所以,我们必须有孙悟空般“火眼金睛”,才能战胜人生途中的妖魔鬼怪;须有固而不变的处世原则,才能笑迎人生途中的风风雨雨。 

当年楚怀王正是空信上官大夫等佞臣的妄语,才错逐屈平,落得身败名裂。 

宋朝皇帝正是轻信秦桧之叛臣佞语,才误斩岳飞,落得国破家亡。 

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纵便身着金装,也必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小人纵使尽显花言巧语,也必是蛇蝎心肠,历史自有其拨开风尘的睫毛,历史自有其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干淘万漉,披尽黄沙始到金。 

我们不能沉迷于眼前的灯红酒绿,要知其后闪烁的是灵魂的坠落;我们不能醉心喧嚣笛鸣,要知幽谷深处才是呼唤我们心灵的兰花;我们不能轻信巧言令色者的口若悬河,要知以人为镜,以友为师。 

君子之交,虽淡如水,却历久弥香; 

小人之语,虽甜如蜜,却伤内脏。 

开的最艳的花,也许是散放巨毒的迷香,而悄无声息的野百合,才会真正映出山谷美丽的春天。 

凶猛的鲨鱼,在你困难时会衔你而去,而敦厚的海豚才会迎风辟浪,助你一臂之力。 

让清泉荡涤我们的心灵,赠我们一颗清亮的心,去迎接风风雨雨; 

让阳光温润我们的双眼,赐我们一双明辨是非的瞳仁,去擦亮历史的风尘; 

让天空播撒睿智的光辉,让我们深刻地洞察人事本质,笑对世事沧桑。 

羊,你错了 

    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中华历史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滤,使一颗颗明珠浮露于水面。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我感到迷茫:羊与狼的言和是对还是错?一张张坚毅的脸庞浮现在眼前;一双双矍铄的眼睛注视着我的双眸;一声声昂扬的呐喊萦绕在耳边:“羊,你错了……”那声音悠扬悠长。 

羊,你错了。你被主观的感情蒙弊了双眼,难道你没看到那外表温顺的狼皮下狼子野心吗?历史的长河中有人顺应:是啊!我怎么就没看到勾践灭吴复国的雄心呢?他是夫差。勾践的暂时屈服,让他被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误以为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国富兵强,攻破吴国都城,诛灭吴国宗室时,夫差后悔了,可国已经破,家已灭。仅从表面分析的主观武断让夫差失败了。 

羊,你错了。安逸的环境让你丧失了警惕。人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时刻保持昴扬的斗志,保持适度的危机感,我们才能长久的生存下去。秦王赢政击匈奴,灭六国,一统天下,场面何等壮观。然而“始皇之心自以关中强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于是他开始修阿房宫,筑骊山墓,倾尽奢华,最终楚人一炬,一切的繁华与壮观都已化为灰尽。秦二世而亡,只落得后人耻笑。 

羊,你错了。你不该听信狼的花言巧语,你的冷静与机智去哪里了?自古以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益于行”。劝告一代代君王虚怀纳谏,任人唯贤。唐太宗是聪明的,面对魏征的直言力谏,当面抨击他都欣然接受,并将其视为照得见自己得失的镜子,而造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鲍叔牙是正确的,他没有被花言巧语所蒙弊,大胆推荐管仲,最终成就了齐国“九合诸侯,一国天下”的壮观场面。人只有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凡事从实际出发,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才不至于像羊一样,不仅自己丢了性命,还要连累保护自己的牧羊犬。 

“一叶障目,不见秦山”,唯有擦亮心灵的眼睛,我们才能明辩是非,不至于与狼为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唯有保持适度的忧患感,我们才能不断强大,不至于被他人攻其不备。 

历史的长河奔涌而过,在历史沉淀的沙滩上,羊在忏悔:我错了。 

4、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鲜花感谢细雨:“是你把我滋润得这般俊俏,这般美丽。” 

细雨说道:“要感谢还得感谢春风妈妈,是她让我这样做的。” 

多么动听的语言,多么和谐的春天,只有经历过严冬的人,才能感受到这景象的可爱。 

[提示]作者在赞美中有一条件语句,“只有经历过严冬的人”,据这一信息,照应主体材料的内容,可知立意点在于:正因为人世间有冷漠和自私,有急功近利、舍人为自己,彼此的友爱和尊重才足可珍视。若确立为“对谦逊的礼赞”,就是片面理解材料的缘故。 

5、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国外某大学一群即将毕业的工程系大学生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参加他们自认为十分简单的一场考试。然而3小时后,他们当中仍然没有一个人能回答试卷上的任何一个问题。最后,还是他们的教授打破了考场的寂静,他说:“这正是我预期的,我只是要加深你们的印象,即使你们已完成4年工程教育,但仍然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不懂;要记住,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你们的教育才开始。”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3、书写工整。4、800字以上。 

[提示]学习是无止境的。在知识的海洋上,我们永远只能吸收而不能满足,鲁迅先生临死前一个小时还在写文章,他利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学习,这还不够吗?这是远远不够的,人类从奴隶时代发明文字,到现在流传了几千年的知识文化,岂是只用短短几十年的一生能学完呢?所以,学习知识是无止境的。资料中的那些大学生,学富五车,却还是被一场简单的考试考倒,这就说明,我们现在学的东西还远远不够,我们将来在社会上还有许多东西要学,现在的一点知识是绝对不够的。我们即将结束九年义务教育,一些人还继续读书本知识,另一些人到攻读"社会大学",虽然道路不同,但我们都还要不断学习各类知识,因为学习是无止境的。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小伙子染上了很易传染的皮肤病,为了自家孩子的健康,很多家长都告诫各自的孩子不要再跟那小伙伴接触。 

但有一个小男孩仍然跟以往一样,与患病的伙伴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耍。邻居们都感到奇怪。因为这个小男孩的父母都是医生,他从小受到卫生教育理应比别人多,他没有理由不知道那样做的危险啊!有好心的邻居提醒小男孩,小男孩回答说:“妈妈告诉我,健康的身体是不怕传染的!” 

果真,直到患病的伙伴痊愈了,这位小男孩也没被传染。他说:“如果我是健康的,我不怕传染,如果我是好人,我不怕别人教我学坏,因为好人是不会学坏的。” 

要求:可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从材料中引发感想,谈谈你的看法;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提示]这则材料叙述了一个怎样对待得了很易传染的皮肤病的小伙伴的故事,重点是父母都是医生的小男孩始终与他在一起却未被传染,因为“健康的身体是不怕传染的”。这就揭示了材料的深刻内涵。什么是健康?除了身体的健康,当然还指思想的道德的等等。只有抓住了这一点,写出的作文才符合题目的要求。正像小男孩最后说的:“如果我是好人,我不怕别人教我学坏,因为好人是不会学坏的。” 

7、阅读下面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当一位大使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成功的秘诀时,安南讲了这样一件往事:我至今记得17时老师给我们上的一堂课,老师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他问我们:“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我们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这时,老师说:“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 

[提示](1)审题:材料是引发型,所供材料即引发作文的基点;“自选角度”是核心指令。 

角度提示:①要打破思维的定势;②局部和全局;③教师循循善诱;④教育对人一生有重要影响;⑤要做有心人。 

(2)命题与构思:《要打破思维的定势》、《局部和全局》 

▲引论:材料所述,反映了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观察事物,只注意最耀眼的局部,而忽视事物的整体。就犹如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又如林中观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处理问题,只顾局部,不看全局。 

▲本论:如果不打破这种思维的定势,我们看问题就未免失之偏颇,做事情就难免铸成大错。例如,战争、商战、投资、炒股…… 

▲结论:我们看问题,做事请一定要打破思维的定势。 

8、读下面一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中秋月 

桑恒昌 

自从母亲别我永去, 

我便不再看它一眼。 

深怕那一大滴泪水 

落 

下 

来, 

湿了人间。 

(选自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桑恒昌怀亲诗》)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提示]中学教材里选过一些古诗和现代诗,同学们对诗歌特点应该是了解的。诗,不同于其它文体,它不能包罗太多的细节,不能对客观事物作全面具体细致的描绘,诗人在诗中一般也不直说自己思想如何,感情如何,而是选取现实生活中最富特征的画面,并渲染出与画面相吻合的某种气氛。在画面里,有诗人描绘的人或事物,也包含着诗的内容所表现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些形象中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画面、形象、感情、气氛几方面有机融合构成诗的意境。读诗的过程,就是进入这一艺术境界的过程,换言之,只有进入诗的意境,才算真正读懂一首诗。《中秋月》是一首怀念母亲的诗。十九世纪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里,对杰出的俄罗斯民族诗人普希金诗歌风格曾给予精湛评论:“这里没有美的辞藻,这里只有诗,这里没有外表的炫耀,一切是单纯的,充满了并非突然呈现在内在的光彩。一切是那么简洁,这才是纯粹的诗。”《中秋月》正是一首外表朴素,形式简洁而内涵极其丰富的纯粹的诗。《中秋月》尽管31个字,篇幅短但含量极大。诗人对母亲最真挚,深切地怀念,由此激发起的异乎寻常大胆而独特的想象,使诗展示出耐人咀嚼不尽的完美的艺术境界。一种完美的意境,一方面固然出于诗人的创造,还得借助欣赏者的想象和联想去最后完成,里格尔说;“诗所特有的因素是创造的想象。”“创作需要想象,欣赏也需要想象”为了理解原诗意蕴,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问题思考:(1)在传统的中秋佳节,诗人为什么不敢去赏月?望着一轮亮亮的圆月诗人会想到些什么?(2)诗人对母亲永远的悲痛和刻骨铭心的思念,激发了诗人哪些想象?(3)任何艺术都包括虚和实这样两个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方面,而任何成功的作品,都表现为虚和实两方面的巧妙结合。这首诗实和虚两方面都是什么?诗人是如何使它们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深邃意境的?(4)宋代诗人梅尧臣曾对欧阳修讲:“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舍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关。”(《六一诗话》),那么你能状出诗人“难写之景”,体会出诗中“不尽”的“言外”之意吗?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记者问名人的妈妈,她是否对儿子感到自豪,妈妈答道:“我感到自豪,但我还有一个孩子正在地里挖土豆,我更为他感到自豪”,这样的话令人深思,功成名就确实让人骄傲;但平凡充实也足以令人自豪,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800字以上作文,体裁不限。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提示]很明显,这个作文题的导向是正确对待平凡。在人们的认识中,伟大与平凡是两极,平凡与平庸是相等。鄙弃平庸是应该的,但只赞颂伟大而不甘于平凡轻视平凡,却是错误的。一位忠于职守辛勤耕耘的人,不管是名人还是农夫,都是值得自豪的。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网上有这样一个帖子:“友情看得见,爱情看不见;分数看得见,素质看不见;鲜花看得见,春天看不见;水果看得见,营养看不见;帮助看得见,关心看不见;刮风看得见,空气看不见;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 ……” 

    有人总结,在“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这两类东西中,往往后者更有价值。你认为呢? 

请自选角度,立意自定,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提示]这个材料与现实生活结合得也很紧密。同学们只要选取“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两种相关的东西进行辩证分析就可以了。同时注意材料中的这句话:在“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这两类东西中,往往后者更有价值。 

1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水与岸 

有水就有岸,岸阻遏了水的自由流淌,也避免了水的泛滥成灾;水需要岸的善加疏导,却排斥岸的恶意围困。 

请根据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自选,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提示]材料的内涵包含在水与岸的辨证关系中。水与岸的关系比喻什么,是审题的关键所在。岸限制了水的少许自由,也让水避免了灾祸;水需要岸的正确引导,却反对岸的无理羁绊。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个性与规范、自由与纪律等内容。个性只有遵守一定的规范,自由只有合乎一定的纪律,才能得到正确的施展与张扬;也可以从纪律或规范的制定要以人为本的角度立意:无论是一个单位,一个组织,还是一个国家,在制定制度时要从有利于个性的发展角度出发,决不能以此为借口束缚人甚而至于以此为幌子整治人。也可以对个性与规范二者的关系进行辨证分析。本题若写成议论文,论述时应始终紧扣“水与岸”的比喻义,有理有据,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若写成记叙文,可从反面举例,把哲理性的思索隐含在生动具体的叙述之中,用鲜活的实例告诉人们一个可感的道理:个性如偏离规范,自由如脱离纪律,其后果不堪设想。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朋友乘船到英国,途中遇到暴风。船上的很多人都惊惶失措。然而一个老太太非常平静地在祷告,神情十分安详。等到风浪过去,朋友好奇地问这位老太太:“你为什么一点儿都不害怕?”老太太回答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被上帝接走,回到天堂;二女儿还住在英国。刚才风浪大作的时候,就向上帝祷告:如果接我回天堂,我就去看大女儿,如果留住我的性命,我就去看二女儿。不管去哪里都一样,都可以同最心爱的女儿在一起,我怎么会害怕呢?” 

在面对这么重大的困境时,老太太竟然能以这样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她一定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老者,她的精神世界一定美丽与安宁。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请以根据材料,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提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挫折、不幸、灾难或厄运降临的时候,我们务必保持乐观的心态。我们常常左右不了外部的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把握住自已的心态。把握了自已的心态,也就是把握住了一个纯美而安宁的精神世界。 
文章引用自: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