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高考现代文学作品阅读考场满分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8:07阅读:
字号:|
 高考现代文学作品阅读考场满分技巧
                璧山中学   巫正鸿
名师绝技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共有18分,占总分的12%。高考现代文学作品的得分率一直都很低。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的得分,是学生语文得分的“瓶颈”。怎样实现高考现代文学作品阅读考场满分,学生除了有扎实过硬的阅读基本功外,还必须掌握满分阅读的解题技巧。
首先,对高考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的题型要心中有数。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语料选用的情况看,现代文学作品的内容主要是文化散文。文化散文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比喻、象征、隐含是常用的手法。
一、统揽全篇,洞识幽微。
一篇文章,一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考生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有整体意识,比如阅读何其芳的《雨前》,一接触到文本,脑海里马上要想到,它究竟要告诉我什么,如果没有整体意识,被文章中的枝枝叶叶所蒙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么误解文本,要么不得要领。
  那么,如何统揽全篇,洞识幽微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雨前》它通过对雨前最后的鸽群,灰暗、凄冷的天空,憔悴色的嫩柳,干裂的大地和树根,烦躁的鸭群,急飞的鹰隼的描写,细致形象的表达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压抑;又渴望慰藉,渴望释放、宣泄等复杂感情。对故乡雷声和雨声的描写又有什么作用呢?  这样写和眼前的“雨前”之景构成对比,表达出对雨以及和如雨一样滋润心灵的力量的渴望,也自然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怀想。文章写到情感几经起伏之后,雨还是没有下,以此结尾,把内心的苦闷、压抑、挣扎之情推进到高峰。如果考生能够对文本整体把握到这个程度,应该说大体就统揽全篇, 


二、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高考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在强调整体阅读,紧紧把握文章主旨的同时,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脉络,梳理清楚文章的层次,做到举纲张目。怎样才能理清文章的脉络,首先给每一个自然段编上序号,在文本的空白处用几个字简要的写出段意,把各段的段意串起来,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大体理清楚了。比如《雨前》每段主要内容是⑴最后的鸽群  ⑵灰暗、凄冷的天空 ⑶憔悴色的嫩柳  ⑷干裂的大地和树根 ⑸烦躁的鸭群 ⑹急飞的鹰隼,这是表面的内容,在这表面的文字的掩盖下,还有作者的感情的起伏变化。隐藏的感情也是重要的脉络,考生在阅读时这一部分恰恰不容易把握,考生要特别注意。   
三、划区找点,准确筛选
在对文本阅读了之后,认真阅读题目,划定题目涉及的文本区域,理清答题的要点,准确筛选答题的有效信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一定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当然,有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直接使用,或语句太长,不合答题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其他信息,这就要根据题意对选出的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表述。比如《雨前》的第一题的第一问,在文本中就有明显的信息,第二问则比较隐晦,需要仔细揣摩,才能“抠”出答案。
四、抓住关键,还原文本
抓住每段的主旨句或关键句,化面为点(对每段的内容进行高度浓缩),连点成线(将各段主要内容连成一体),以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形成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即作品写了什么人(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或事)等。主旨句一般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关键句是文中负载主要信息的语句,一般包含在如下句中:①指示语。文中专门告诉你文章对象的句子。如告诉时间空间范围的时空指示语。②概括语。揭示层次,指示文章内容的句子。③情态语。表情态基调的句子。如《雨前》“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 “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覆荫我自己” 等就是关键的句子。把这些关键句子找出来之后,还要弄清这些句子的内涵,对内涵的理解一定要还原文本,不要望文生义,更不能无中生有,比如前面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苦闷、渴望就基本到位,考生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要么理解得太死,要么就是曲解。怎样才能做到还原文本呢?这就要弄清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的时代,写作的目的等等,做到古人说的“知人论世”。
五、审准题干 ,以题解题
  高考现代文学作品阅读试题的题干设置,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指示着思维的方向。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我们在解答现代文学作品阅读试题时就要仔细地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以要求为坐标来定位,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解答试题,有时题干本身就暗含了答案信息,许多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很可惜。比如《雨前》
  
六、弄清手法,虽幽必显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方面出题对考生进行考查。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近几年高考现代文学作品阅读题,选的语料基本上是文化散文,文化散文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主要是象征、讽刺、比喻、暗示、拟人、排比、反衬、夸张等,掌握这几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有助于考生答题。比如《雨前》,它通过雨前的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作者的苦闷、渴望。 
  七、选好角度,完美作答
很多考生在考场上只知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这其实是不妥当的,虽然摘录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要的内容,但不是从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的,致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因此,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该严格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 这就要求考生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组织语言作答。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考生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考生如果弃文中的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绝对是不可取的,那样的回答距标准答案都有一定的距离,有时甚至相距甚远。 

名师训练  
雨  前
何其芳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巴后,不停地扑击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有几个已上岸了。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然后参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梳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眼睛,仿佛准备睡眠。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一大群鹅黄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水,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啁啾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山野又一个山坡夜来了,帐幕似的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象呵在这多尘土的国土里,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覆荫我自己。
我仰起头。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那样巨大的翅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肋间斑白的羽毛。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
然而雨还是没有来。

一九三三年春,北京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美文》)
1.文章写了“雨前”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6分)
   答: 
2.文章题目为“雨前”,作者却写到故乡。具体说明作者笔下的故乡是怎样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3.“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的大陆……久不下落”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请作具体分析。(6分)
   答: 
4.文章以“然而雨还是没有来”结尾。从全文看,这句话在结构上和表达思想感情上各有什么作用?(6分)
  答: 
  
名师解题
1.⑴最后的鸽群  ⑵灰暗、凄冷的天空 ⑶憔悴色的嫩柳  ⑷干裂的大地和树根 ⑸烦躁的鸭群 ⑹急飞的鹰隼
    ⑴这些描写用了冷色调的词语,写出了北方雨前干冷、灰蒙蒙的图景。⑵渲染了久盼甘霖的强烈情绪。
2.⑴充满生机与活力,生活安静甜美
  ⑵这样写和眼前的“雨前”之景构成对比,表达出对雨以及和如雨一样滋润心灵的力量的渴望,也自然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怀想。
3.比喻。用“北方大陆缺少雨量”的干冷来比喻“心里的气候”,用“阴冷的天空里”久落不下的雨来比喻眼中的泪。细致形象的表达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压抑。又渴望慰藉,渴望释放、宣泄等复杂感情。
4.结构上,与上文的“雨却迟疑着”“久不落下”相呼应,形成全文的感情线索,在上文写到情感几经起伏之后,以此结尾,把内心的苦闷、压抑、挣扎之情推进到高峰。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