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高三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59阅读:
字号:|
陕西咸阳实验中学   董樱桃

紧张忙碌的高三语文教学因高考的结束而划上了句号,这个句号是否圆满,目前无法得知,只有等待高考成绩尘埃落定之后才可以判断,但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对这一年的教学加以总结和思考,回顾教学的情形,探索存在问题的出路。这是平日绷紧了弦的教学所难以做到的,却是必须的思考。只有在思索中我们才能前进,才能提高,也才能走的更稳健,更高远。

一, 高三语文教学的特殊性

    高三就是高三,她和高一高二截然不同,这点我们教师必须明确。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大部分教师是从高一高二一直教到高三,思想认识上 要修正教学的方向,方式,方法,这和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哲学方法论告诉我们,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重点。高三的教学直面高考,高考语文的命题特点是教学的指挥棒,考纲是教学的中心。考试的具体形式决定了

语文学科在高一高二的灵活性相应地减弱,而应试的程序化,规范化大大加强。考试的目的决定了高三的语文教学是为了升学的功利性加大。而高一高二存在的那些无功利的“绿色阅读”暂且消失,比如花时间读名著,开辟“第二课堂”等等都居于幕后。考试的规格决定了应试时的心态和考场的技巧在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增强,尤其是语文的阅读,情绪的急躁,心理的焦虑都影响着正确的阅读,综合素质制约着语文知识能力的临场发挥。这些特殊性必须在教学中认识并体现在教学中。



二, 高三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1, 教材和考点的关系:

在高三一年的复课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利用教材,只是把目光盯在考点上,忽略教本,轻教材,重考点的思想观念普遍存在,教材不熟悉,课文内容空白,不能利用教材建立知识体系,对渗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积累不到位。从而舍本逐末,弃源追流,费时耗人效果差。实际上,教材是本,教材是源,考点命题与教材紧密相连,譬如语音题,考纲明确设此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纠正误读现象,规范现代汉语语音,推广普通话,于是教材相应地在第二册书后增设统读字字音表,四册书后设有容易读错的字附录表,以及每篇课文下对重要词语中关键字的字音注释,这些是考试命题的主要范围。本来此题难度叫低,一般的对策也是只识记正确的读音,不考虑错误音,以不变应万变,利用排除法找出命题人所需要的答案。但在复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情愿回归教材,宁可多做题,做对了津津乐道,喜形于色,自以为语音过关;做错了根据答案更正,自以为语音太麻烦,基本识记的欠缺导致复习中只能就题论题,当时会做,过后遗忘,会的依旧会,错的照旧错。复课效果事倍功半。

    2004年考试说明将标点符号设立为正式考试范围,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就附录在三册书后,大部分同学没看过教材,甚至一部分人连知道都不知道,到处寻找参考资料,浪费人力物力收效甚微。

    背诵默写更是难堪,高考连续都以教材为中心,3道小题有2道来自课本,可实际学生并没有将这送给的分收入囊中。轻视教材使他们偏离轨道,既不知己,也不知人,陷入盲目混乱的状态。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素养,没有扎实的背诵是无法形成高层级的智能结构的,机械性的记忆尤为重要,但往往被错误的认为理解就行了,对教材的背诵要求漠然置之。

    再来说阅读,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高考所设立的知识点都渗透于教材中,尤其是高一年级的两本教材,请看下列对照表:         (一)现代文阅读教材与考点对照表

教           材 考               点

一册一单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

一册二单元,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一册三单元,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二册一单元,筛选信息,提取信息

筛选并整和信息

二册二单元,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册三单元,分析评价,鉴赏吸收。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文言文阅读教材与考点对照表

一册四单元,怎样学习文言文(文言文入门) 文言文的实词

一册五单元,文言文实词的特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等) 文言文的实词

一册六单元,怎样学习通假字 文言文的实词

二册四单元,词类活用 文言文的实词

二册五单元,文言文虚词 文言文的虚词

二册六单元,常见文言文的句式 文言文的句式

通过这两张对照表,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考点和教材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尤其是文言文,虽然选文来自课外,但考查的实词虚词均可以在教材中落实,虚词用法和意义的一个选题肢来源于教材,可见二者联系之 紧密!

诗词鉴赏题也是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第三册的二三单元,第五册的李白杜甫专题实际上把诗词鉴赏的方方面面都讲到了,考点的设置只不过是教材能力的课外迁移。

复课实际中,我曾经有意识地抽出一定的时间对教材进行梳理,大部分学生不配合,认为教材已是明日黄花,是自己熟悉的,考试的文章不会出自教材,对基础性的知识不重视,只重考点,最终导致语文成绩不能产生质的飞跃。

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加强以教材为中心的基础教学,增强知识点的梳理,在梳理的同时进行课外迁移,加强背诵检查,加强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的记忆,这是高一高二教学时要注意落实的;

——对教材通过具体篇目和单元所渗透的知识点务必形成类似考点似的网络,建立系统,构建整体把握的思维方法;

——教材中的字词积累要持续而且要准确,不能似是而非。

总之,教材和考点并重,教材掌握的程度通过考点检测,考点设置体现教材意图,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托。我们如果抓住教材的精华,再结合考纲的要求,成绩就会大幅度提高。

2, 阅读和表达的关系:

这是高三语文教学中又涉及的一组矛盾,学生在复习实际中往往重阅读,轻表达。前文谈过,高考作为一种应试形式,有规范的程式。在常规教学中,由于语文学科的弹性较大,高一高二的教学缺乏高考所要求的规范,严密,有的文章读懂了,但对具体问题的语言回答纰漏百出,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顺,随意性强,窜改文字,加字减字屡屡发生,导致学生失分。这个矛盾集中体现在语文的主观性试卷中。

先说古文翻译。一般来说,学生对史传性文章的大意基本能明确,然而具体到单个句子的翻译,反而无法下手,或者大意准确,但不能得到足够的分数,就是因为表达不规范,不准确,不严格。高考文言文翻译要求直译,尽可能字字落实,重要的语法现象要按固定的格式翻译。由于平常只注意阅读,认为理解文章就行,手上的文字表述功底不到位,意译严重,得分率并不高。

再说古诗鉴赏。对理解古诗的内容大意,把握它的情感基调,感受作者的思想主旨这些方面通过教材的学习基本可以解决,但要具体地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却难度很大,问题依旧不出在阅读而在表达。一是缺乏条理,二是不懂格式,三是用语不够准确,四是不看题干要求,五是空泛不联系诗句,大而无当。

接着是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一直得分率极低,除却阅读的问题外,又是因为表达不到位,组织的答案要么照抄原文要么完全主观臆测,脱离文本做答案,想当然,忽略应试的规范性和治学的严谨性,平日养成表述的随意性严重地制约高考现代文简答题的得分率。

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表述的训练,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层面,而是要在内化的基础上,严谨而规范的表述,使文字和思维真正统一,不要出现词不达意或明白了却不知怎么写的尴尬情形。其实别的学科也存在语言表述不严谨不规范的现象,例如数学、物理等等,答案正确,步骤遗漏失去本能得到的分数。

总之,高三语文有它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并及时对教学加以调整,以上两点是我在高三备考过程中所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也请同行指正。



(联系电话  :13891074160)

 作者邮箱: dyt09102003@yahoo.com.cn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