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苏慕遮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35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1.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欣赏此词。
2.能入情入境地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
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深入品味此词的
丰富感情和优美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感知
学生初读,老师评价:同学们读得很流畅,也很响亮,但没读出这首词的感情。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体会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
请个别学谈谈该怎么读并做示范朗读。(学生能够把握这首词的“思乡情”。)
老师追问:想要把“思乡情”读出来应注意哪些问题?
生:下阙是抒情的,应该深情一些。(那上阙呢?)
生:上阙写景,思乡情不是很浓,不用那么深情。(应该说词人是见景抒情,他的情感是变化的,不是空穴来风。上阙该怎么处理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选一名同学做代表发言并做示范朗读。)
生:上阙的画面总体感觉比较轻松明快,应该是一种欢快之情吧!(为什么有这种感觉?词中写“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就给我这种感觉。这位同学谈出了自己感受,大家可以逐句斟酌词人的情感变化。)
生:首先,“燎沉香,消溽暑”说的是天气潮湿,而且热。情绪应该不是很好,有点儿烦闷。(怎样读得出来这种情绪呢?声音低沉一点儿,语速慢一点儿。)


师:刚才两位同学已经把上阙的两种景物为我们做了分析,下面再请同学说说上阙的最后三句。
生:这三句是写“荷花”的,写得比较美。(师:是“濯清莲而不妖”的美吗?还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生:都不是,词中的荷花比较直,“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师:概括得非常准确,不仅挺拔而且优美。那这是怎样的情感?生:心境比较开阔,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师:既然是重点写荷花,那是否应该突出荷花?生:应该!师:怎么读?生:重读!)
小结:前两句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三句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初阳”语势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
齐读上阙。
师: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到余光中的“乡乡愁”都演绎出了浓浓的思乡情。乡愁是亘古不变的。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阙。
齐读下阙。
师:刚才有同学说了,下阙要读得深情,可是全部都读得深情,那“思乡情”如何突出呢?
生:“故乡遥”四句慢一点,声音小一点儿,像自言自语那样。“五月渔郎”三句才真正写得深情,写了梦回故乡。这里可以读得深情,突出“梦回故乡”。(示范朗读。)
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我们再次齐读下阙。
二、提出质疑:
师: 这首词我们通过朗读来赏析,同学们这首词还有哪些不太懂的地方?
生:在我的印象中,想家的心情应该是悲伤的。而这位词人并不是很悲伤,我想知道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其他生:一种淡淡的乡愁吧!)
生: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我感觉上下片没什么联系。情感过渡也不太自然。(其他生:上下片都写了荷花,我想是因为看到了“风荷”,所以想到了家乡的“芙蓉浦”。看到的景色不是很凄凉的那种,所以他的思乡情也没有其他文人表达得那么悲伤。还有可能他也没有什么不幸的遭遇吧!)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诵读深入品味了词的优美意境和词人的情感世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所以,诵读能够培养我们对古典诗词的良好语感,进而“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诗词中的情感。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多读多悟!
【板书设计】
             苏  慕  遮
                        —周邦彦
因声求气       上片:烦闷(慢、低沉)   欢快  (快、饱满)      
吟咏诗韵          三句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 — 重读 
        下片:前四句 喃喃自语(慢)
                    后三句 梦回故乡(深情)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