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安徽省2010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深层解读及备考对策(高三教学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21阅读:
字号:|
程鸣
    安徽省2010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深层解读及备考对策
日前,2010年安徽省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终于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将下发到正在紧张备战2010年高考的高三毕业班师生手里。仔细研读2010年安徽省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我们发现其较去年稳中微变,比如将原来的“考试能力要求”改称为“考核目标与要求”,将原来的“考试内容”改称为“考试范围与要求”。这些提法较原来更为严谨规范,更加科学明确。同时,个别考点要求有“易化”的倾向。不过,总体变化不大,重点能力点依然是“阅读”和“表达”,卷面结构和分值的分配上没有变化,与2009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相同,呈现出连续性和稳定性。这种“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助于参加2010年高考的考生的稳定发挥。
笔者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指导考生复习备考的体会,依据2009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的“考试范围与要求”,从五个方面对2010年安徽省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做一深层解读,并对后期的复习备考提出建议。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考试说明》分析
这部分内容与2009年《考试说明》相同,没有变化。“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点表述明确。其考查主要包括“理解和分析综合”两部分内容——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较以往没有本质的改变,要求具体、合理,难度有下降的趋势。它侧重于对文段做浅层次阅读和理解,以读懂内容为出发点,注重基本阅读能力的检验,一般不涉及深层意蕴。从《考试说明》中的示例看,“论述类文本阅读”应以社会科学类文章为主,后期复习备考应把这类文章的阅读作为训练重点。
(二)备考建议
“论述类文本阅读”后期复习,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三读”“四注意”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三读”:初读,整体感知明思路;再读,题文对照找区域;三读,认真分析排干扰。 “四注意”:注意找准题干中的关键词,注意结合文本中观点性的内容勾画重要信息,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信息整合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论述类文本阅读”,要求“准”,考生要注意答题的规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考试说明》分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主要包括“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三部分内容——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与2009年相比只有一点微小的变化,就是关于“探究”能力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将原来的“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改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思想内涵的发掘与探究更加具体明确。探究能力的考查,彰显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培养。
而其考查要求与2009年试卷相同,具体表现为:
(1)从试卷结构看,“文学类文本阅读”继续安排在第一卷;(2)从分值看,保持在25分左右;(3)从选文体裁看,侧重考查散文和小说两种文体;(4)从考查目标定位看,更加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
(二)备考建议:
对“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要求“稳”,考生应做到合理创新,自圆其说。复习阶段,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带领学生回归课本,熟练掌握小说与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结合《考试说明》和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学会从语言、形象、情思三个层面整体把握文本。
(3)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感受和体悟文学作品语言美、形象美、情思美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和运用由语言而想象而情思的循序渐进的鉴赏习惯和方法。
(4)要指导学生认真审读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和题中隐含的信息,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文中的词句组织答案。
(5)要指导学生注意分点作答,表述要力求准确、通畅、有条理。
三、古诗文阅读
(一)《考试说明》分析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包括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浅易文言文阅读和古代诗歌鉴赏三个方面的内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侧重于诗歌内容的评说,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赏析。2010年安徽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继续将“名句名篇默写”归入古诗文阅读这一版块。古代诗文阅读的考试内容还是2009年高考的三个方面,即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名句名篇默写。
(1)文言文阅读要求的表述出现了变化。今年《考试说明》文言文阅读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将原来“利用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如题目、注释、出处等作出综合分析和准确判断”一句中的括号部分删除了,这一“提示”其实在古诗鉴赏时也同样要特别留意,此次删除应该不是淡化。这点值得备考师生注意。
(2)调整了“名句名篇默写”的考试范围。2009年的《考试说明》将“名句名篇默写”的考试范围明确规定为“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范围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的优秀诗文篇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诵读的篇目,以及我省应届高中毕业生所使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必修)》要求背诵的部分篇目”。与2009年比较,2010年《考试说明》“附录二”的“古代诗文篇目”中对“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范围”作了一些调整,主要体现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推荐背诵的篇目。列入默写考查的中学古诗文名篇,2009年和2010年都是30篇。其中做了调整的有六分之一,共5篇。即抽掉了2009年划入范围的《陋室铭》《望岳》《泊秦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锦瑟》(前4篇为初中内容,后1篇为实验教材课程中建议诵读的诗词),2010年新增加了《爱莲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蜀道难》(前4篇为初中内容,后1篇为实验教材课程中建议诵读的诗词)5篇。调整的背诵篇目的及时公布,这样,使教师指导复习更有针对性。
(二)备考建议
(1)文言文阅读。
①注意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现象,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语境进行推断的能力。
②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现象,提高学生根据上下文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要精选语段让学生动手做完整的翻译训练。
③注意文中人、事、理的关系,分析文章内容。
④通过形象特点把握文旨,通过选材的详略把握文旨,通过章法结构技巧把握文旨。
(2)古诗鉴赏。
①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中有《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吟咏诗韵 以声求气》三篇指导学生自主欣赏古诗词的文章,对学生掌握古诗鉴赏的方法很有帮助。建议指导学生认真阅读。
②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诗歌题目、诗句内容、诗人生平、时代背景、诗后注释里的有效信息。
③帮助学生提高通过抽换和比较的方法品味诗歌关键词和关键句的能力。
④同一题材的诗词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情感因素,复习中应注意归类。
(3)“名句名篇默写”。名句名篇不能满足于会背,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尤其要注意平时容易写错的字。
四、语言文字运用
(一)《考试说明》分析
与2009年相比,“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中,将原来的“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较好地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中“较好地”这一限制词删去了。另外,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要求更简明。原来是“从应用的角度看,标点符号的考查具有综合性,如写作中就包含着对标点符号使用的考查。高考语文一般不单独设题考查标点符号”,现在简述为“标点符号的考查具有综合性,一般不单独命题”。这一变化更好地呼应了作文中对标点的要求——“文章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考生应在自己的写作中对这一“基础等级”严加关注。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其余考点要求与2009年相同,没有变化。
(二)备考建议
(1)指导学生对以往试卷中“语言运用”方面的试题进行整理并归类,建立“错题集”,强化记忆。
(2)要让每位学生掌握《考试说明》中列举的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做到能分析,能运用。
(3)“仿写”或“根据要求写语段”,一定要帮助学生养成“弄清命题意图,立好意、选好材,组织好句子”的做题习惯。
(4)《考试说明》要求考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突出了“应用”和“表达”,强化了语境应用性的特点。在后期复习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试题的语境应用性、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
五、写作
(一)《考试说明》分析
“写作#8226基础等级”出现了一处变化:即对错别字的要求更加明确严格。关于“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一项,去年要求“评卷时,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今年的《考试说明》删去了小括号,明确要求“书写错误的,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这一改动,说明高考语文对“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重视程度,哪怕是选择题里已经考查了这一考点,在写作时仍要高度重视。这体现了《考试说明》制定者对母语汉字书写的态度。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必须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特别注意这一写作中的致命隐患。
“写作#8226发展等级”中关于“深刻”“有创新”二处有细微变化。 “深刻”条,原来要求“高考作文鼓励见解深刻,鼓励见解多种多样” 2010年《考试说明》将其改为“高考作文鼓励见解精辟、独到”;“有创新”条,原来要求“‘见解新颖’指对生活有独到的感悟和深刻的见解”2010年《考试说明》将其改为“‘见解新颖’指对生活有独到的感悟和见解”。这两处表述的变化可以看作是逻辑归类和语言表述方面的自我完善。但是也不能排除决策者对写作审题中“见解多种多样”的保留态度。
其余部分都与2009年《考试说明》要求相同。
(1)概述部分。2010年“写作”要求继续表述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2)基础等级。延续了2009年对“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的表述。
(3)发展等级。继续从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方面提出十六个点,明确指出阅卷时采用一点评分法。
(二)备考建议
(1)要强化审题意识。
无论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还是新材料作文,都要树立强烈的审题意识。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无论材料长短,立意显豁与否,一般都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第二、从分析原因入手。追查原因是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拓展思路的重要手段。一则材料,无论新闻事实或者寓言故事,总会有结果,有原因,有时一个原因可能会有多种结果,有时一个结果可能缘于多个原因,我们可以多角度分析这些原因和结果。一般说,有几个原因就有几个写作的角度。
第三、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2)要强化文体意识。
近几年的高考阅卷对“文体”提出了越来越明确的要求。高考作文命题由以前的话题作文一统天下到今天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鼎足而立,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因此,复习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各种文体的特征。比如,写记叙文就要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和抒情。写这种文体的文章,一般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交代清楚。写议论文,则要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逻辑论证方式,阐述事理,辨明是非,表明作者的立场、观点,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议论文中也可以有记叙的成分,但它是作为论据出现的,是为说理服务的,能阐明观点,支撑论点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其运用又是有别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避免考场上写出“四不像”文体的作文。
(3)要强化亮点意识。
“发展等级”中共有16个评分,考试说明分别作了具体解释,要求阅卷时采用一点评分法,就是以16个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来评分,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分,直至得到满分20分。那么在冲刺阶段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寻找其作文的强势、亮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帮助他们打造亮点。作文能力一般的要求他们在材料丰富、材料新鲜、论据充实上寻求突破。作文能力强的鼓励他们见解新颖、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向更高的层级迈进。
(4)要注意积累新鲜素材。
后期复习时可在选材立意和积累素材上下功夫。选材新颖,富有时代气息,立意高远,都可在短期内得到强化。作文选材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主流文化导向”。要注意新鲜素材的积累,特别是新近发生的有丰富精神内涵的国内外新闻事件,为“表达”做充分的素材储备。
(5)要重视关键主题。
比如“科学与创新”“和谐与发展”“危机与机遇”“责任”“开放”“信心”等。建议围绕上述几个主题准备一些写作素材,并在平时的训练中指导学生学会“架桥”,从而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灵活地使用。
(6)要落实训练训练。
文面是留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最后阶段的复习中,一定要把作文训练落地实处,每个学生都要动手写作,并且按时完成。同时,练习中要突出强调文面整洁、书写美观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后阶段的复习中,教师要指导考生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关注变化,适当调整。《考试说明》出来后,考生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内容,准确理解并深刻领会《考试说明》的含义,吃透《考试说明》的精神,掌握《考试说明》的精髓,尤其是要关注说明的变化,并且根据变化,对自己的复习作适当调整。要依据《考试说明》的考查要求,合理地调整复习计划和充实复习内容,让复习的思路更明确,更好地完成《考试说明》中的能力要求。
(二)系统复习,夯实基础。高考是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的考试,考生切切要根据《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点系统地进行复习,千万不能有遗漏。要在在第一轮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针对自己在规范性“一模”和“二模”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增强后期复习的针对性,消灭盲点,消化弱点,突破难点,强化优点,提高复习效率, 强化对新能力要求的训练。尤其是“探究”能力的提升, 要加强探究题的解题方法的研究,解题时既要进入文本,揭示深刻意蕴,又要走出文本,结合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三)重视阅读,关注生活。虽然高三后期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我们还是要提醒考生重视平时的阅读,关注社会生活。这里的阅读,当然包括文科生的名著阅读,也包括理科生的课外阅读。
(四)训练写作,重在有效。到了高三,作文训练要强化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在规范化之上体现个性化。文章内容要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文化底蕴,要富有想象力和鲜明的个性特点。书写要力求规范,卷面美观。后期复习,写作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因此,每次写作一定要注重实效,不能马虎应付。一次作文,要努力实现一个追求,这个追求,可以是审题,可以是立意,可以是构思,可以是手法的运用。根据往年的情况,我们特别提醒大家,要格外重视下笔前的审题、立意、构思的训练,确保文章在大的方面不至于失手。
(五)综合训练要进一步增强实战性,注意对高考试卷结构的适应。在实战训练中调整并优化试卷的解题节奏,以便在高考中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