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全面阅读把握主旨--谈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 教学反思(人教版高三)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7:10阅读:
字号:|
    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的祖先,在神州这块美丽富饶的大地上,把他们的劳动、生活、思想、情感用歌唱艺术形式,相继唱了几千年而留下来的具有永恒魅力的佳句华章。古典诗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语言艺术的精华。
    当今,各级各类考试的语文试卷上,大都有古典诗词鉴赏这个题型,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我们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提高我们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从而陶冶我们的性灵,丰富我们的生活,以帮助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整体素质。然而,因为诗词大都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宋代梅尧臣言);时代生活各异,作家风格不同,艺术流派复杂;再加之诗词语言的高度凝练,古今表达的巨大差异,因而,就为我们当今的莘莘学子鉴赏评价古典诗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诗词鉴赏,就是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本文,将针对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前提,即阅读理解,进行分析解说,以便在此基础上把握诗词主旨,从而帮助考生顺利地解答与主旨有关联的各种类型的鉴赏试题。
    全面阅读理解,应包括对诗词标题、作者、诗词内容、有关注解、试题信息等方面的全面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标题
    诗词的标题,就如同文章的标题一样,具有“眼睛”的功能,是“心灵的窗户”。如果能够透过这个“眼睛”(“窗户”)去分析理解其所告诉我们的有关信息,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把握古典诗词的主旨(“心灵”)。
    古典诗词的标题,一般包含下列几种信息:
    1,揭示诗词的主要内容。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汉江临泛》,李白的《静夜思》,宋祁的《玉楼春.春景》等等;
    2,交代写作的主要目的。例如,王勃的《送杜少俯之任蜀川》,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杜牧的《登九峰楼寄张祜》,张元干的《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等等里的“送”“赠”“怀”“寄”;
    3,指出吟咏的主要对象。例如,陈子昂的《燕昭王》,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蜀相》元稹的《菊花》,李商隐的《蝉》、《柳》、《细雨》、《楚宫》,苏轼的《水调歌头.快哉亭作》,李清照的《添字采桑子.芭蕉》等等;
    4,点明抒发的主要情思。例如,王昌龄的《西宫春怨》,王维的《相思》,李白的《哭晁卿衡》,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杜牧的《叹花》,陆龟蒙的《别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等等。
    当然,诗词的标题还含有别的信息,如主要事件、题写范围、时间地点、内容情调等等,只要我们抓住其设题的主要信息点,善于分析理解作者所吟咏的典型的人、事、物、时、地,从标题大致理解诗词主旨,应该不会出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窘局。
二,了解作者
鉴赏诗词的时候,了解并关注作者(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所处时代,生平事迹,处境如何,作者一贯的思想个性,作者的风格流派等)有助于理解诗词的主旨,有的甚至可以帮助理解诗词的语言和思想感情。例如王维,语言风格是清新自然,艺术表现是诗中有画,内容多写山水田园,情感多是清静闲适。再如杜甫的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白居易平易朴实、讽喻济世,李商隐的绮丽精巧、深情缠绵,苏轼的笔力纵横、豪放雄健,李清照的婉约蕴藉、离愁别绪、怀乡悼亡,陆游辛弃疾的儒雅雄健、爱国感伤等等。如果考试遇到比较熟悉的作者,就可以顺着其风格内容思考,即使不是熟悉的诗词,其风格内容也可以作为一种参照和提示。假如非知名作者,有注解提示,也不可等闲视之,说不定就是帮助理解诗词内容的媒介或者命题着眼点。
三,阅读文本
    阅读古典诗词的文本,大体上可以从构思脉络、描述对象、思想情感等三方面着眼。
    1,古典诗词构思脉络,就是作品的行文思路、情节安排。这方面基本上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其规律是:起--承--转--合;或者简单地说:景(事)--情(思)。具体地说,“起”,就是起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或者心中所思之事,作者找到某种契合点引起所咏之辞;“承”,就是承接起句的契合点,对所要描写或叙述的对象进行具体刻画,而这个刻画往往是与下文有着紧密联系的;“转”,就是在上文似乎一般刻画的层面的基础上,转向与作者思想情感紧密关联的、或与上文构成波澜的、或触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触发点,对这个触发点进行描述,从而为下文所表达或抒发的思想情感作准备;“合”,就是作者在上文写景或叙事的基础上,所表达或抒发的合理合情的思想情感。
      例如,王维的《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作者在首联的“起”,是泛舟汉江之上,纵目远望之景:雄浑浩淼的汉江与湖南涌来的三湘之水及荆门汇合的长江九派支流相接相通;颔联“承”雄浑浩淼,用“天地外”和两岸“山色有无”来具体写汉江的流长渺远、浩瀚空阔;颈联,由“承”的汉江的流长空阔“转”而写眼前之景,也即由自然景观“转”到人文景观“郡邑”(古襄阳城),但是,这里作者并没有脱离上文对汉江雄浑浩淼的描述,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浮”和“动”渲染汉江的磅礴水势,从而逼出尾联的“合”句来;这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然是“襄阳好风日”,而在这“好风日”的地方,是谁在好好享受这里的一切呢?是作者的朋友孟浩然,孟浩然像山简(山翁)一样沉醉襄阳的“好风日”!言外之意,作者热爱这里的山水风光,想与他的朋友共谋一醉。这,就是“合”,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其他的如杜甫的《望岳》,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等等,无不遵循在描写叙事的基础上表情达意这一规律。
2、古典诗词的描述对象(意象),就是作者表情达意的附着点。这个附着点,可以分为:                                                                                                                                             
(1)人物(古人、亲人、友人)。如陈子昂的《燕昭王》,杜甫的《蜀相》,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都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无限追思和仰慕之情;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黄挺坚的《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等,都表达了亲人的思念之情;白居易的《寒闺怨》,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贺铸的《捣练子》系列,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都是夫或妻对对方的思念之情;王勃的《送杜少附之任蜀川》,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等,都是表达对朋友的真挚情谊。                                                                  (2)事情。不少的古典诗词的叙述事情的成分并非只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所专有,一般的诗词也存在。例如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五律八句,前六句仅30个字,就写尽了一个书生从听到边报到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表达了盛唐时代尚武好战、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卒章显志,表达了书生忠君报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尾联)。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仅仅四句28个字,就叙述了春天洛城的夜晚的折柳笛音引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这么一个过程。再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虽然也只有短短的四句,却也有叙事的成分:一个有月亮的晚上,秦淮河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烟雾,作者坐船慢慢靠近岸边一个酒家,这时,从高高的酒楼里传来了歌伎唱出的亡国的音乐--《后庭花》。在这叙事里面,已经包含了作者对晚唐衰世统治阶级不思国事、寻欢作乐现实的深深感叹。                                   (3)事物(意象)。单纯的抒情诗词很少,一般都有所凭借,而凭借的往往都是某种典型的事物,即意象(蕴含着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如山水、草木、花鸟、鱼虫、太阳月亮、风雨霜雪、音乐建筑等等,无不成为诗人触发情思的媒介。别的不说,单说“花”这个事物,就有梅花、兰花、菊花、荷花、桂花等,都被作家们赋予不同的形象意义;而且,每一种花,在不同的作家眼里,就有不同的形象意义。例如,“梅花”,在北宋“梅妻鹤子”、终身不仕的林和靖的笔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表达的是高士、隐人闲适淡雅的情怀。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里的梅花,其遭遇令人同情,其品格让人敬仰,联系到作者的政治遭遇,就不难看出这遭遇是作者的身世缩影,这品格是作者的高洁化身;所以,这里的梅花,应该是失意的英雄志士的突兀形象。毛泽东的“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完全突破了陆游的哀怨牢骚、顾影自怜、孤芳自赏、脆弱感伤的格调,塑造了一个坚持真理、英勇卓绝的时代先驱者形象;联系当时的背景,不难发现,这个先驱者,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作者赋予了这样的先驱者、革命家、战士威武不屈的战斗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至于“山水永存、人生苦短”、“草木荣枯、青春不再”、“伤春悲秋”、“望月怀远”等等,无不是以具体而特定的媒介(意象)而触发的情思。                                                                                                                             总之,在鉴赏古典诗词时,只要我们善于找出作者刻意描述的对象(人,事,物),并认真分析这个表情达意的附着点,就很容易把握诗词的主旨。
3,古典诗词的思想情感。古典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一般有迷恋、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对这些,不仅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应该学会分类、对应。例如:酒与愁,月与离,羁旅与思乡,大雁与相思,杜鹃与悲苦,长亭与送别,战乱与忧国忧民,离别与亲情、爱情、友情,怀古与沧桑变迁、怀才不遇,名山大川、田园寺庙与仕途失意、超凡归隐,草木荣枯、花谢春去与人生易老、变化无常等等,都是具体的典型的人、事、物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一般对应关系。同时,诗词里的意象的固定喻义也应该适当了解。譬如月喻洁净思团圆,柳喻送别思伤感,莲、松、竹、菊、梅喻情趣高雅思品行等等。心中有了这些对应关系和固定喻义,再去鉴赏诗词,差不多就可以明确诗词的主旨。例如,曹操的《短歌行》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元稹的《六年春谴怀八首》“伴客销愁长日饮”等等,酒与愁之间的联姻古来已久;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刘禹锡的《金陵怀古》、《石头城》、《乌衣巷》,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这些怀古大都与怀才不遇或沧桑变迁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只要我们多留心,多总结,这些对应关系俯拾皆是。
    由此看来,只要我们善于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去分析理解古典诗词的内容,无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殚精竭虑,应对试题中的有关考查应该是踌躇满志、游刃有余的。
    四,阅读注解
    古典诗词鉴赏试题中,命题人往往给出一定的注解。这些注解,或交代写作背景,或提示作者生平,或介绍有关人物、地名,或解释有关事物、典故等等,都是帮助我们分析理解诗词主旨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否认是命题思路的着眼点。只要给了注解,就不能视而不见、马虎对待,应该认真阅读,对照试题,反复斟酌。例1,阅读杨炯《从军行》完成试题。诗略。[注] ○1唐初,突厥等少数民族军事集团对边境地区不断骚扰,成为西北部安全的最大威胁。许多志士踊跃从军,加入战斗的行列。○2牙璋:指代携皇帝“牙璋”之令出征的部队。试题:(1)“牙璋”、“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2)最后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现了怎样的现实和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通过阅读标题和内容,再结合两个注解,我们大致可以了解这首诗的主旨;同时,我们还应该明确,其中第一个注解与第二题的第二问有直接关系,第二个注解与第一题有直接关系。例2,阅读秦观的《鹊桥仙》,完成试题。词曰:“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年,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注]○1纤云:纤薄的云彩。○2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3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4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5忍顾:怎忍回视。试题:(1)用最简洁的文字概括词的上片与下片的内容。(2)开头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美景?试作描述。(3)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看,作者否定了什么,又肯定了什么?解答:我们根据上片和下片所写以及注解就可以了解到这首词的基本主旨;同时,也可以看出,所给注解与所设试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第二题非得运用注解○1○2○3不可。所以,把握主旨,做好试题,不可不阅读注解。
    五,阅读题干
在做古典诗词鉴赏试题时,对于题目本身,我们必须认真审阅,因为题干除了规定必需的答题思路和要求外,更具有某些暗示作用。这些暗示,或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暗示诗词的主要内容,或揭示诗词的层次关系,或指出诗词的重要名句,或归结某些表现手法等等,只要我们运用我们的慧眼,发现其中的秘密,就会为命题人的有意无意(实际上是人性化)的暗示报以会心地一笑。例如,本文第三部分所举事例杨炯的《从军行》的注解○2与第一个试题的关系,实际上就等于告诉了考生基本答案:借代。秦观的《鹊桥仙》的题干(2)和(3),则分别暗示我们,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描写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而且(3)还暗示了本词超越千古的名句。所以,认真分析解读题干,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主旨,准确地做好试题,确实有好处。
    总而言之,鉴赏古典诗词,全面认真阅读本文所言的五个方面;虽然这五个方面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对于基本把握诗词主旨,进而去解决有关内容主旨方面的问题,不会让我们“众里寻他千百度”而不知所云,却分明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东方万戈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