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访李政道博士(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5:00阅读:
字号:|
 访李政道博士
【知识与技能】 
一、掌握访谈三要素及常用的提问方式。 
二、学习访谈的技巧和访谈的一些基本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一、真正认识科学和正确面对科学。 
二、认识追求真理的科学研究是美丽的和令人激动的,绝不是乏味和艰涩的道理。 
三、分析李政道谈话中表现出的优秀品质。 
【过程设想】 
一、本文是“扩展阅读”,教师先介绍访谈的相关知识,再由学生自由学习,教师只做相应的点拨、指导。 
二、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脉络,感悟李政道博士的科学精神。 
二、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访谈的相关知识 
1.访谈的定义:访谈是就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对象进行专门的访问,内容要相当集中,采访时不能牵扯太远。 
2.专访的三要素:专家(或知情者)、记者和现场。 
3.访谈的结构: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 
4.访谈的提问技巧: 
采访的时间是有限的,采访的机会是难得的,所以在采访时,要掌握提问的技巧,合乎场合,合乎情理。这就启发我们,在采访时,要分清时间、场合和采访对象,选用恰当的方式提出问题,完成采访任务。 


在采访过程中,常用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⑴直问法: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担出来。具有逻辑性,适应科学家的谈话思路。 
⑵趣问法:使专家容易回答,比较随便有趣。 
⑶推问法 
⑷追问法:其目的在于捕捉那些具体事实和细节,以获得有新闻价值的东西。 
⑸旁问法 
⑹引导性提问法:这种提问多采用“闭合”性问题。这种问题回答比较简单,一般由采访者事先准备好了问题的答案,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只要求对方回答是或否、这样或那样。 
二、课文导学 
1.学生朗诵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学生分角色朗读,一个当记者,一个当李政道。其余学生认真体会“记者”提问的技巧,并感受“专家”的精神面貌。 
3.梳理文章结构:(见后面的板书) 
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分三个部分。 
第1段为第一部分:简评李政道对中国的贡献。 
第2段为第二部分:简介采访时间、地点、环境。 
第3-33段为第三部分:访谈内容。 
此次访谈共提出了十个问题,这十个问题可分为几层? 
依访谈的顺序和问题可分为八层: 
第一层(1-4):用孙悟空的故事类比说明人类对科学的真理的了解还相差很远。(体现了李博士的谦虚) 
第二层(5-6):评价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体现了李博士的创新精神) 
第三层(7-8):回忆与毛主席的谈话。 
第四层(9-10):评价“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 
第五层(11-13):谈科学家的人文情怀以及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第六层(14-15):谈自己获诺贝尔奖的最重要因素。 
第七层(16-17):谈自己一生最辉煌的时刻。 
第八层(18-23):谈本土科学家何时能获诺贝尔奖问题。 
4.重点和难点内容分析探讨。 
⑴李政道如何评价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的? 
提示:创新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的,创新不光要大胆,还要具备分析的能力。 
⑵李政道博士是怎样评价“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的? 
提示:李政道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举了两个人才数字,举了一个人才特例,从而说明这一计划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 
⑶李政道博士如何看待他获奖的最重要的因素的? 
提示:他不承认自己是天才,但他肯定自己做这方面工作有才能,且要得到很好的培养,有好的研究环境,自身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也就否认了是“幸运”。 
⑷李政道博士对“本土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回答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和李博士是三问三答,李博士通过萨拉姆的事例和自身经历,说明科学有国籍不重要,获诺贝尔奖不是目的,实质是说科学无国界,科学本身是目的。 
⑸通过李博士的回忆,你认为毛主席和他的观点有不一致之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毛主席是政治家、革命家,他所涉及的领域和经历都不同于李博士,毛主席自己也说他一生经历的都是动荡,认为动是重要的,而且他年轻时念科学的时间不多,所以两人观点有不统一之处,这是很必然的。 

三、作业 
课后练习 
【附】板书设计 
全文可分三大部分 
一(1)简评李对中国的贡献 
①科学发展 ②现代化建设 
二(2)简介采访时间、地点、环境 
三(3-23)访谈内容



【知识扩展链接】
真情•真心•真意:温家宝总理与李政道教授交往纪事 

 
    11月24日,李政道教授从事物理研究六十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这是研讨会开幕时,温家宝总理同李政道(左)教授和朱光亚院士手握手一同走上主席台。 (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新华网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万武义、孙杰)“政道先生,热烈祝贺您从事物理研究六十年。”温家宝总理刚走进人民大会堂小礼堂旁的休息厅,就紧紧握住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的双手说。
    恰逢八十寿辰的李政道教授精神饱满。他高兴地对温家宝说:“我虽然在物理学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学无止境,我今后仍愿为物理学的研究做更深入的工作,同时继续为祖国科教事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11月24日15时许,国内外各界人士700多人聚集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出席“李政道教授从事物理研究六十年学术思想研讨会”。 
    此前一天,温家宝在为祝贺李政道教授从事物理研究六十年写的贺信中说:“六月十四日函附有先生1956年和2006年两份珍贵手稿照片,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幅照片既真实记录了先生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前所做的大量的艰苦思考和探索,又真实地记录了先生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的几十年中,仍在坚持细推物理,日月不断,孜孜不倦,继续忠实地进行着自己的物理学研究事业……” 
    温家宝所说的“两份珍贵的手稿照片”一张是1957年12月美国《今日物理》杂志的封面。这个封面是李政道教授1956年夏在美国布鲁克黑文实验室做暑期访问学者时,进行宇称不守恒等问题研究的演算草稿。另一张是2006年3月25日,李政道教授有关中微子研究的手稿。 
    今年6月下旬,温家宝总理收到了这“两份珍贵的手稿照片”。只见这两张密密麻麻地写着许多演算公式和字母的手稿,时空跨越半个多世纪,它们分明是李政道教授探求科学奥秘的真实写照。尽管他在物理学多个领域都卓有建树,尽管他和杨振宁教授一起因发现宇称不守恒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60年来他从未放慢过在科学道路上前行的脚步。 
    1972年以来,李政道教授致力于支持祖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推进中外科学交流合作,建议设立博士后制度,帮助建立完善自然科学基金制度。他倾注大量心血促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和运行,倡议建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等。李政道的科学成就和他对祖国科教事业的巨大贡献,受到我国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同时,他也和我国多位国家领导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温家宝与李政道的初识是在1988年10月24日。这一天,温家宝与中央其他领导同志陪同邓小平参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见到了为实验室建造付出很大努力的李政道教授。 
    温家宝清楚地记得:那天上午,小平同志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作出了“任何时候,中国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著名论断。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温家宝在中央分管科技工作以后,与李政道教授的交往开始多了起来。温家宝对李政道多年来热爱祖国的崇高品德和不倦的治学精神十分敬重。无论是在与李政道会面时,还是在与李政道的信函往来中,温家宝都表达出对他在科学上取得的卓越成就和为祖国科教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赞许和敬佩。 
    1996年11月3日,由李政道教授创办的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在京举行成立10周年庆祝会。在庆祝会上,温家宝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赞扬李政道先生作为“一个优秀科学家的献身精神、求实精神、进取精神和爱国精神。” 
    “这些年来,只要一有机会,我和温总理每年都见上一面。我们晤面时的话题十分广泛。从哲学、历史、物理到艺术,但更多地是谈论如何推动中国科教事业的发展。”李政道教授说,“在进一步发展高能物理、推进基础研究、更好地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作用、完善博士后流动站制度、培养年轻人、科技投资等方面,温家宝总是认真听取我的意见和建议。” 
    君子之交虽淡如水却情谊浓浓。在深入的交往中,温家宝和李政道教授的友情日渐深厚。每年农历新年前夕,温家宝总能收到李政道亲手绘制的生肖贺年卡。在这些贺年卡上,除了新春的祝福外,李政道还用碳棒笔画上一个个可爱乖巧、欲静又动的生肖小动物。温家宝十分喜欢这些新颖别致的贺年卡,把它们精心保存起来。  
    “当人与人之间彼此以真情、真心、真意相待时,身份和地位都不重要了。”李政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年前,当我夫人秦惠(竹字头加君)患病期间及去世后,温家宝的亲切问候和安慰都使我深为感动,获得莫大的精神力量。”
    熟悉李政道的人都知道,李政道的科学成就和为祖国科教事业的贡献,是在他夫人秦惠(竹字头加君)女士的全力帮助和支持下取得的。1996年11月29日,秦惠(竹字头加君)女士被病魔夺去了生命。这以后,李政道经常把他怀念夫人的一些诗画寄给温家宝。温家宝看后十分感动。1996年12月24日,温家宝在给李政道的回信中动情地说,“先生的诗画充满对惠(竹字头加君)夫人的思念,读后使人不胜悲哀。追思相处的往事,历历在目。夫人的音容笑貌,夫人的热情爽朗,夫人的高尚品格,深深印在我们心中。夫人的贤惠,给先生的事业以极大的鼓励和帮助;先生在事业上的杰出成就,也使夫人的心血获得应有的报答。这是生者不能忘却的,也是死者得以慰藉的。先生在巨大的苦痛中,依然关心祖国,致力科学,奖掖青年,表现出一个真正科学家的坚强意志和无私精神,可谓难能可贵。” 
    后来,按照秦惠(竹字头加君)女士的遗愿,李政道及其家人拿出全部积蓄设立了“秦惠(竹字头加君)━━李政道基金”,用于资助优秀大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到科研院所观摩见习,让青年学生尤其是学非自然科学的学生开阔眼界。1998年1月23日,温家宝在出席基金签字仪式时说,李政道及其家人把积蓄存款全部捐助祖国的教育事业设立这个基金,表现了他们对祖国、对科学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心。目前,海峡两岸受到这个基金资助的年轻学子已超过千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李政道经常说:“我一辈子做事做人,以杜甫‘细推物理须行乐,何为浮名绊此身’两句诗为准则。杜甫这句诗道出了一个科学家工作的真正精神。因为不可能再找出比‘细’和‘推’更恰当的字眼,来描述对物理的探索。”近几年来,李政道在研究简并的物理真空、求解薛定谔方程式和非微扰、探讨暗物质的本质、中微子质量本征态的转换矩阵等方面做了大量辛勤的探索。仅今年以来,他就发表了5篇论文。耄耋之年还能有这样的科学成果,这在科学史上是罕见的。 
    前不久,李政道教授回到北京,就把工作和活动的日程安排得十分紧凑:作学术报告、开研讨会、参加座谈会……几乎是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八十岁的李政道教授毫无倦意,来回奔波。谈及他科学探索不懈的动力,李政道教授回答道:“‘细推科学日复日,疑难得解乐上乐’。一句话,就是真诚求知。”事实上,李政道不仅在物理学的研究上有很大成就,而且还对艺术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他具有独特风格的随笔画受到我国美术界著名人士的称赞。 
    温家宝也一直在关注着李政道教授在科学和艺术等领域的实践与探索。他在一封给李政道的信中说:“先生虽年逾古稀,但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仍站在物理学的前沿,继续组织和领导着科学研究工作,其智慧、勇气和精神均不减当年。先生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勇于攀登,最终定能达到光辉的顶点;先生在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领域不断求索,最终也定能进入新的境界。” 
    今年11月初,在得悉有关单位将在京举办“李政道教授从事物理研究六十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后,温家宝高兴地说,“届时一定要参加研讨会,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当面表示祝贺。” 
    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旁的休息厅里,温家宝与李政道亲切交谈着。他们谈论着中国科学的未来。 
    研讨会开始了。当温家宝与李政道携手走进会场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接着,会议宣读了温家宝总理给李政道教授的贺信:“先生在科学研究上走过的光辉道路,充分体现出对科学的献身精神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先生在多个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和对人类的贡献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作为先生的朋友,我从心里为先生感到自豪。愿先生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勇攀高峰,再创辉煌。” 
    这是温总理对一位杰出科学家的由衷赞赏,也是对多年老朋友的美好祝愿。 
    人民大会堂小礼堂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温家宝出席李政道从事物理研究六十年学术思想研讨会 
 
    这是李政道教授送给温家宝总理的两份手稿照片:左边一张是1957年12月美国《今日物理》杂志封面刊登的李政道教授1956年夏在美国布鲁克黑文实验室做暑期访问学者时,进行宇称不守恒等问题研究的演算草稿;右边一张是2006年3月25日,李政道教授有关中微子研究的手稿照片。 新华社发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