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阿Q正传》教案﹝修改稿﹞2(苏教版高二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3:08阅读:
字号:|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研读第四五六章。
 教学内容及其步骤:
 一、学习第四章。
    1、引导学生边朗读课文,边思考“章首”的设问,尔后归纳章节大意(即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受的可悲结果,进一步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
要点选析
    ①说说“这或者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的一个证据了”这句话的讽刺意味。
    提示:既讽刺阿Q,又把阿Q精神与当时的一些国粹家挂上了钩,顺笔讽刺他们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
    ②说说“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这句话的讽刺意味。
    提示:这是正话反说,讽刺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教条,又讽刺了无耻的假道学先生们。
    ③概括阿Q的女性观,并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阿Q的女性观有,女人都是水性扬花的;女人是害人的东西。这说明阿Q深受封建思想毒害,其灵魂之肮脏也讽刺了假道学先生的表面上道貌岸然,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实质。
    ④阿Q“蓬”的一声,头上着了很“粗”的一下,说说“蓬”“粗”二字的准确性。


    提示:“蓬”是听觉效果,“粗”是触觉感受,阿Q先听到竹杠敲在头上的声音,再感到竹杠接触面积的大小,却单单感觉不到打的轻重,阿Q感觉迟钝麻木到何种程度!他的精神胜利法已经不仅使他精神麻木,而且让他的肉体也麻木了。
    ⑤本文对地保着墨不多,但跃然纸上。简要说说他是怎样的人?
    提示:仗势欺人,趁人之危,实际是赵太爷的爪牙和帮凶。
    ⑥赵太爷那样分明地列出五条协议,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嘴脸?
    提示:这表现了赵太爷敲骨吸髓的凶残本性。我们看到,这五个条件基本没有针对这一事件的,而是借题发挥,要敲诈阿Q,把他逼上绝路。
    ⑦简要评价吴妈这个人。
    学生自由评价,不做定论。
    2、结合阿Q的内心思想,认识阿Q的女性观念,以及作者的批判意味。
    女性的作用:传宗接代,对女性的态度:女人是祸水,女人是假正经的,仇视女人。阿Q的“正人”思想中道貌岸然的封建礼教的教化,可谓根深蒂固,然而自己却又满脑子的想女人,甚至巴望女人勾引他。可笑!
 二、学习第五章。
    1、要求学生复述“龙虎斗”和“偷萝卜”两个情节,进而认识麻木的国民“吃人”的本相。
要点选析
     ①“甚而至于将近五十岁的邹七嫂,也跟着别人乱钻”,此一“钻”字,妙在何处?
    提示:一词写出一个形象,“使彼世相,如在目前”。即使阿Q是个流氓,也可能不会动她一个手指头。她的“钻”实在是自作多情。
    ②“谁料这小子竟谋了他的饭碗去”,真的是小D“谋了他的饭碗”吗?
    提示:非也。实际是以赵太爷为代表的统治者剥夺了阿Q的生活权利。但阿Q误以为是小D在与自己作对,抢生意,可见阿Q不觉悟之严重。
    ③“看的人们说,大约是解劝的”,为什么用“大约”一词?
    提示:这是在描写看客,因为鲁迅笔下的看客,大都是对别人的打架吵嘴煽风点火,以求得观赏的愉快。所以“大约”表明很可能不是劝解。
    ④小D与前文的王胡是怎样一类人?
    提示:其实都是奴隶,受着统治者剥削的劳动者,但是他们却窝里斗,不争气,说到底,亦是阿Q一类的麻木愚昧的国民。
    ⑤阿Q的“屋内是空虚而且了然”,这是什么意思?
    提示:这是字面上的环境描写,实际上是心理描写,表明阿Q此时生计没有着落,穷途末路的感觉。
    ⑥“于是他决计出门求食去了”,这一句有何言外之意?
    提示:“求食”是动物找食物的用语,可见此时的阿Q已经十分悲惨,落到维持动物性的生存的地步了。由此可见,赵太爷之流的可恶残忍之极,因为就是他们把阿Q逼到这种地步的。
    ⑦阿Q看见熟识的馒头,真的并不想要吗?
    提示:他并不是不想要,而是因为他本质上就是一个老实人,不会做那种光天化日之下抢劫的事,所以他知道馒头是要不到的,人家也决不会赊给他吃。
    ⑧“我什么时候跳进你的园子里来偷萝卜?”“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这些狡辩的话突出了他性格中哪一方面?
    提示:表现他性格中的圆滑无赖。      无奈造就了无赖
    ⑨简述阿Q是如何被迫进城的?
    提示:阿Q由于一时“糊涂”,调戏赵府上的吴妈,被招太爷打骂并勒索,还断了他的生计,看到自己实在没有办法在未庄生存下去了,他就决定进城。
    2、提示学生注意阿Q生计问题的产生不仅有其个人的因素,更在于赵 太爷的压榨和欺凌。以及阿Q的“并不想要”中所显现的朴实,自尊。
 三、学习第六章。
    1、让学生通过阅读,结合未庄的人们对阿Q态度的变化,了解前半部分着重揭示国民趋炎附势的本性,后半部分重点突出世态的炎凉,人们的愚昧无知。
       这一章的文意不难理解,由学生读一读、议一议即可。
     ①“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与《孔乙己》的“排出九文大钱”相比,阿Q的“扔”表现出怎样的心理?
    提示:孔乙己的“排”表明他的穷困潦倒,九文大钱来之不易,生怕多给,所以排出来看个清楚。阿Q则是为了在未庄人面前显阔,所以他故意“扔”来,这个带有声音的意思,表明他的目空一切,忘乎所以。
    ②分析下面几句中加点词语表现出的“听话人”的心态变化过程。
    A这一节,听的人都肃然了。
    B这一节,听的人都赧然了。
    C这一节,听的人都凛然了。
    D王胡惊得一跳,同时电光石火似的赶快缩了头,而听的人又都悚然而且欣然了。
    提示:未庄人趋炎附势,所以他们听说阿Q在举人老爷家里帮忙,当然就肃然起敬了;而当他们听阿Q说城里的孩子麻将叉得精熟的时候,他们的“赧然”,又表明未庄人盲目的自卑,会叉麻将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可他们不好意思,这又是国民中比丑的劣根性;下面的“凛然”“悚然”“欣然”三个词描写他们听阿Q讲杀革命党时候的心理表情变化过程,一方面对于发生在现实中的事如此隔膜,说明革命与农民的天然隔绝,另一方面“欣然”是说他们听完后觉得过隐,有些高兴的样子,又刻画出他们的麻木不仁的看客心态。这几个词,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一群麻木愚昧的看客,表明作者强烈的批判态度。
    ③阿Q不再帮举人老爷的忙了,因为其太妈妈的了。听的人何以“叹息”又“快意”呢?
    提示:叹息是因为阿Q不在举人家里帮忙,失掉一个攀附阔人的机会,实在可惜;而出于嫉妒心理,他们听说阿Q不再在举人老爷家里帮忙了,又感到高兴,心想你阿Q不配比我们好,所以心里又快意。这两个词深入地剖析了“听的人”的丑恶灵魂。
    ④“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这些话说明阿Q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一个本已“睡着了”的人,当然不可能觉悟,嘛木愚昧之余,只能充当无聊的看客。
    ⑤“阿Q,你还有绸裙么?没有?纱衫也要的,有罢?”联系前面妇女对阿Q惟恐避之不及的情形,分析“没有”“有罢”,说说此时妇女和阿Q的心态发生了怎样微妙的变化。
    提示:前面的情节里妇女躲避阿Q,是因为受了赵太爷之流的宣传蛊惑,加以愚昧,以为阿Q真个是猎色的坏蛋。而到这里,她们又并不害怕阿Q了,是因为阿Q手里有东西,她们并不喜欢阿Q而是喜欢阿Q的东西。“没有”“有罢”表明阿Q以为自己地位提高了,这些女人都不在他的眼中,所以并不想过分搭理她们。这里,作者对妇女持一种讽刺态度。
    ⑥“完了?”赵太爷不觉失声的说,“那里会完得这样快呢?”这刻画了其怎样的心态?
    提示:赵太爷开始摆出架子,本来想贪小便宜却偏要做出个老爷的样子来,所以一开始说话想说得含蓄而有身份。可没想到阿Q说“完了”,他心里一急就“不觉失声”,露出了一个爱贪小便宜的土地主的尾巴来。
    ⑦“秀才听了‘庭训’,非常之以为然,便即刻撤消了驱逐阿Q的提议,而且叮嘱邹七嫂,请伊万不要向人提起这一段话”,此句中的“庭训”“撤消”“驱逐”“提议”是大词小用,庄词谐用,一方面刻画人物滑稽可笑,另一方面具有讽刺意味。像这样的词小说中还有不少,阅读时注意找出一些并加以体会。
    2、重点品读,阿Q讲述经历遭遇的一段,结合肃然、赧然、凛然、悚然而且欣然的听者的神情变化,认识未庄的民众。
 四、布置作业。
     自己阅读7、8、9章,思考练习3。
   
第三课时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