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2:45阅读:
字号:|
 教学目的
1了解《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豪放风格
2 认识苏轼,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
3 赏析《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名句
教学重点
1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
2掌握《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相关名句的意义及用法
教学难点
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
品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几度夕阳红”,把学生引入三国古战场的情境中。
教师: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公元208年,曹操统领80万大军下江南,企图一举消灭南方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南方诸雄在24岁周瑜的带领下,周密谋划,终于在赤壁击败曹操,大获全胜。因此,赤壁一战成为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公元1079年,47岁的苏轼来到赤壁,很想有所作为的他却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作团练副使(闲职)。面对滚滚的江水,联想到历史上这里出现的英雄人物,苏轼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千古名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板书课题)
二  整体感知
1 诵读指导
师: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之情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尽管语含消极,也应读得洒脱。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教师点拨。
师:“大江”三句要想象诗人站在江边一至高点上,看长江东去的情景,要读出雄视天下、纵贯古今的气势,要有高屋建瓴的感觉。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刻画古战场险要的地势,要读得稍快,要读出诗人惊讶、激动的感情。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结住上片,引出下片,要读得稍慢,要读出赞美、感叹的语气。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三句写周瑜的历史功勋和指挥若定,要读得稍快,要读出轻松轻快的感觉;但“灰飞烟灭”要读得稍慢。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花发”三句诗人联系自身,要读得稍慢,要读出诗人无限伤感的情绪。“多情”是全词的词眼,指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诗人情绪低落下来,要读出诗人的无奈之情。“人生”两句并非表明诗人要对酒当歌,及时行乐,它只是说明:诗人既不能实现他建功立业的愿望,那就向江月倾述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吧。
2 质疑问难
① 诗人怎样描写赤壁景物以及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板书设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波澜壮阔、汹涌奔流的图景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雄奇险要、惊心动魄的地势
这样的景物描写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地杰人灵,正因为有如此雄浑壮阔的环境,才孕育出周瑜那样大器的英雄。
② 作者怎样刻画周瑜?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a 以美女衬英雄 ,以“小乔初嫁”表现周瑜的似锦年华、年轻有为;b 直接描写风度气概(“雄姿英发”),表现其风度翩翩、志气昂扬;c 直接写功绩韬略,表现其胸有成竹、指挥若定。
③ 豪放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豪放风格首先体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诗歌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广阔的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诗不仅写出长江非凡的气象,而且表现了词人对千古英雄的向往。然后正面描写赤壁景物,突出其险要的地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让人想象当年赤壁之战的激烈壮阔。
豪放风格还体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上。上片将“周郎”“赤壁”并提,已经肯定了他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用;下片着力写他的风采才华和历史功勋。历史功勋一项尤其令人景仰。面对强敌,周瑜镇定自若,他全如没事人一般,谈笑之间,就把敌人的战船烧成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度和韬略啊。词人这样赞颂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④ 词的结尾,作者为何会生发那样的感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人从自己与周瑜的对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悲哀。

项  目 年  龄 相  貌 职  位 际  遇
周  瑜 24 风流儒雅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苏  轼 47 早生花发 黄州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三 与古人对话
假定你是苏轼的朋友,你将如何劝导他?
【相关链接】
1 苏轼的成就(大屏幕投影显示)
诗:苏轼为欧阳修之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大批优秀诗人,文学史上有“苏门四学士”(北宋诗人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的并称。四人皆出于苏轼之门,宋哲宗元佑年间又都在秘书省供职,称学士,俱为当时有名诗人;政治上与苏轼同命运,共进退;文学上则诗文唱和,互相切磋)、“苏门六君子”(除“四学士”外,另加陈师道、李廌)的称谓。前人论宋诗,常以苏黄并称;谈论宋诗的风格特点,一般也是指苏黄为代表的深曲精细的特点。苏诗清新豪健,挥洒自如,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词:苏轼致力于词的内容与形式的革新,举凡山川景色、人情物态、农舍风光、史实古迹,“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又能突破音律上的过分严格的限制,从而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表现力,成为豪放派的开创者。其词意境高远,气象恢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等是其代表作,至今为人传诵。
文: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向来同韩、柳、欧三家并称。可以说,苏轼的散文集宋代诗文革新运动之大成,无论书札、杂说、游记、小赋等都显得“文理自然,姿态横生”,随笔挥洒,词采妙出。文学史上有“苏海韩潮”的说法,意思是说苏轼的散文像大海一样波澜壮阔。苏轼的散文在宋代就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他在写作上善于随机生发,或翻空出奇,对于士子科场考试颇有用处,因此从北宋中叶以来,一直成为应举士子的敲门砖。“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陆游《老学庵笔记》),这句秀才们的口头禅就是这样来的。
书法: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取法颜真卿、杨凝式而自创“苏体”,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总之,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才,诗、词、文、书法均达到极高成就,古往今来少有人能比。
2 苏轼的生平(大屏幕投影显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嘉祐进士,先后任福昌主簿、凤翔判官及殿中丞。神宗时,不满王安石变法的过激做法,上书站在旧党一边,并请调外任,出为杭州通判,后转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因被指控写诗讽刺新法,被捕解京,入御史台狱(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神宗死,旧党司马光上台。奉诏回京,任翰林学士兼侍读、龙图阁学士等官。因不满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全盘否定,复受攻击,又请调外任,出知杭州等地。哲宗绍圣元年,新党再度执政,横遭报复,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阳)、琼州(今海南省)。徽宗即位,赦还,次年卒于常州。谥“文忠”。一生虽屡遭打击,但心胸十分旷达。贬为地方官期间,每有政绩。
  师:联系苏轼的成就和生平,你将如何劝导他呢?
(学生写作劝导语,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待多数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劝导示例】(大屏幕投影显示)(学生交流后):
1  你有极高的文学天赋,你在文学上已经达到极至,古往今来无人能与你相比,你应该为此高兴。你可以将文学当作毕生的追求,这其中有你的快乐,有你的天地。
2  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你在文学上成就极高,决定你在仕途上很难得志。屈原、司马迁、曹植、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等,古往今来哪一个不是这样?那些在仕途上得意的人,他们在文学上往往没有多大的成就。人都是各有千秋。
3  你为仕途失意耿耿于怀,完全是受到孔子“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受到孔子积极入世观念的影响。其实,照我们的理解,未必非要做官才叫入世,积极的文学创作也是入世,也在推动社会的进步,推动文明的发展。魏文帝曹丕不是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吗?再说,不一定非要在朝廷做官才叫入世啊,你在地方做官也叫入世啊。你在地方做官不是很有政绩吗,老百姓不是很爱戴你吗?你所敬仰的文正公(范仲淹)不是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话吗?你又何必为自己不能实现建功立业的愿望而苦闷呢!
四 名句欣赏
① 找名句,说妙处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被当作代表苏东坡风格的千古名句。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曾任“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曾任“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倾倒。(俞文豹《吹剑录》)
从空间范围看,诗人当站在长江上游的至高点,俯瞰东去的长江。展现在诗人面前的,当是一幅波涛汹涌、波澜壮阔的画面。从时间范围看,诗人从历史的高度审视过去:几千年来,多少英雄人物都出现在这里,又都随滚滚东去的江水一去不返。这个句子写了三方面的内容:一写长江的非凡气象,二写这里曾经出现过许多英雄人物,三写现在再也没有过去那样的英雄人物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景名句。三句话分别从三个角度(仰视、平视、俯视)写古战场赤壁的险要地势;又用三个动词“穿”“拍”“卷”写其声势,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当年赤壁鏖战之激烈、场面之壮阔可想而知。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表现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的名句。“谈笑”,悠闲自在的情态;“樯橹灰飞烟灭”,刀光剑影、激烈厮杀的结果:将这两种情态对比起来,很好地达到了表现指挥若定的目的。
学生找出其它句子认为是名句,只要出理由也应肯定。
② 记名句,重诵读(略)

③ 看名句,谈用途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用在表现历史无情、一切皆成过去等情况。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写某地地势险要可作借鉴。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现多用于表现大手笔运用智慧谋略轻而易举挫败对手。

附:参考书目
1《文学词典》(孙家富 张广明等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
2《古代文学史语词辞典》(王惠 董丁诚等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3《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年版)
4《教师教学用书》(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
作者:王斌
单位:奉节县吐祥中学
地址:重庆市奉节县吐祥镇龙泉2社
电话:023-56785003(办)
      023-85990053(宅)
      13594864303
邮编:404607


 

王斌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