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正文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一剪梅》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2:35阅读:
字号:|
 一、诗画导入 
1、展示一组CAI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 (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 
2、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3、(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屏幕显示课题)让我们共同欣赏《一剪梅》。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首先我们先简单的回顾关于作者李清照的一些文学常识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
1、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 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 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
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2、 写作背景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三、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1、学习诗词,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品读诗词,首先我们来一起欣赏《一剪梅》的配乐朗诵,同时请同学们在认真听的同时注意诵读节奏。
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翻译诗文。
3、学生齐读诗文,屏显《一剪梅》译文。
译文:红艳的荷花已经凋残,玉席生凉,轻轻地提起罗裙,独自来到木兰舟上。
云中可有谁寄来书信?一排大雁已经飞走,西楼满是清冷的月光。
花已飘落,流水也悠悠流走,同是一种相思,分成两处闲愁。
这种闲愁实在无法消除,眉上愁云刚消,却又上了心头。

四、研习新课
(一)对比《如梦令》和《一剪梅》,明确诗歌写作背景及前两个时期诗作特点
2、那我们感觉这首词和之前我们赏析的《如梦令》感觉有什么样的不同呢?(范读、屏显)
3、思考1: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师找同学作答并总结分析: 
(启发理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景物时令、作者年龄、感情基调)
(1)从所写诗歌的意象分析,此时景物显示。
景物时令——前写夏景(误入藕花深处),后写秋景(红藕香残玉簟秋);
(2)从诗歌的写作背景分析,屏显写作背景。
作者创作如梦令应为女词人18至20岁左右的少女时期,而一剪梅应为词人的少妇时期,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 
(3)景情结合,情景交融,那么两首诗包含的感情有何不同呢?
       前愉快开朗(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后面少妇时期则有着很深的惆怅,愁思。相思之愁。(细腻深婉)      
感情基调——前期愉快开朗,后期细腻深婉。
那么这种相思之愁到底是怎么通过词人的词作表达出来的呢,我们具体来赏析一下。
(二)清理思路、赏析意境 (意象美,意境美)
宋词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象征之一,人们在评价词的时候,以有意境为最高的标准。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词的意境。那么意境的分析是通过?(意象)达成的,
红藕香残玉簟秋
1、我们来看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这句说的是?
生答。(荷花已经凋谢,它的香味也点点离散,那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秋凉。)
2、大家看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hàn dàn荷花)香销翠叶残”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
那么二者相比怎么样呢?(学生自由发挥。)
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萧瑟之秋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
3、思考2:经过以上对比分析“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红藕香残”,虽然是表明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情景
“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情景
“红藕香残”,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                                      ——客观
“玉簟秋”,从主观感受表达秋的到来。                                          ——主观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作者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瑟的景象,就免不了要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心绪不宁,于是想要解闷的办法,看书、喝酒或者绣花等等,但总是进不了状态,不知道为什么,她心里清楚为什么可是没有办法说出来,也没有办法从中解脱出来。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垂泪啼哭,而是借游览以遣闷,到荷花塘中走(可以联想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等句子加深学生的理解)。于是她就自然而然的——
1、 解罗裳,上兰舟。(学生发现字少了)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
那么为什么不行呢?也对仗啊!!生回答。
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
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这里用“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
2、这两句的涵义,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今天的独自,孤独,说明昨日的曾经的双双泛舟,于是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并不能排遣郁闷。
3、思考3:经以上分析,“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
轻:轻手轻脚。怕惊动别人、小心翼翼。
独:借泛舟以消愁,非闲情逸致的游玩。——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
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思考4:“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运用哪些典型意象,以突出作者情感?
“月”“雁”——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我们想,作者在雁字飞回之际,不见锦书,只好系舟归来,“无言独上西楼”,然而“月光如此皎洁美好,却只能独倚栏杆”,眼前有景赏不得,她所能做的就只有独自发愁。那么究竟是怎样一个“愁”字呢?作者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这里的“花自飘零水自流”又是一处绝笔。我们想,作者为什么在写“闲愁”之前,凭空来一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呢?这其实就是周杰伦《菊花台》中唱的“花落人断肠”、刘禹锡诗中的“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李煜词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1、 思考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这样写是为了承上启下,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用自然界没有情感体验的落花流水来衬托、暗示作者心中的“闲愁”,因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感,油然自作者心头升起。
2、 通过比较阅读,领略词人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比较鉴赏:“原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七哀》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复返”——《行行重行行》
思考6:“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表达的情感与学过的”闺怨诗”有何不同之处?
旧时文人所描述的思妇诗中,大多表述的是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结,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他俩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明确: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
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深化: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试想,如果他们两个天天呆在一起吵架,那么分开之后肯定不会“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正是由于爱得深沉,才会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悱恻。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词人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心头又开始烦乱。这“是离愁”,他——剪不断,理还乱,它,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体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这确实是一句完美的收尾,其流连哀思,一唱三叹,令人回味不已。
“才……,却……”句式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            
好在关联词
“才……却”:前轻后重,无法排遣,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
比较:“才……又”(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刚……又”(刚考完数学,又要考语文):前后并举同等 
提示:写作一得——说话作文要力求炼字炼意。


总结:(写相思、抒闺情)
1、学习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是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的,
抓关键词法——可以是关键动、形容词等如“轻”“独”字等;
意象分析法—— 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2、上片:词人舟中所想  →  下片:回到现实 
(1)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 
红藕香残:以点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 
独上兰舟:背面敷粉——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 
云中锦书:相关联想——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 
月满西楼:生发想象——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 
(2)下片:写女词人由想象回到现实 
花飘水流: 移情于物、借物抒情——韶光易逝青春难再啊! 
一种/两处:直抒胸臆——合写夫妻双方此刻望月思人的心情。 
无计可消除: —— 情之深、重!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名句)平字见奇,化无形为有形(由外到内,运动之速)。                            } 3、揭示主旨 
经过想象联想,同学们对《一剪梅》内容有了深刻认识。在此基础上,点出文章的情感之美:思念,惆怅,担心,孤独,怨恨和关切都有,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并不会让人感到冰冷和绝望,相反只会让人觉得情真意切,甜美无限,这就是这首词的动人之处。

五、扩展鉴赏: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鉴赏提示——这首词所表达的是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以一个“愁”字收束全篇,却用反问形式,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愁”之深重。 
  金人南侵后,女词人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写出了许多反映个 人不幸遭遇的动人词篇。《声声慢》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小结:《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三首词从三个不同的时期即少女时期——少妇时期——晚年寡居,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在作者笔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现, 由此可见,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不同的生活经历诗风有不同的发展,从少女时期的明快开朗到少妇时期的细腻深婉,最后是晚年寡居的凄凉孤寂 。李清照的心绪从《一剪梅》到《声声慢》,其实是由“幽怨”到“凄苦”的流变。幽怨,尚有人事可寄托相思,而凄苦,则人事无处寻觅了,因此可说是从相思无限到了相思无地。

六、内容拓展:
1、总结李清照不同时期的写作风格
(1)、少女的纯情——明快开朗(表现少女纯真的感情,以活泼率真而感人)如:《如梦令》二首
(2)、少妇的恋情——细腻深婉(表现少妇诚挚的感情,以细腻痴情而动人)如:《一剪梅》《醉花阴》
(3)、嫠妇的愁情——凄凉孤寂(表现嫠妇的愁苦悲情,以孤独凄楚而惊人)如:《声声慢》
前期:天真快乐,活泼率真,偶尔有闲愁点缀
后期:则充满了血和泪,以悲凉和凄苦为主
2、探讨婉约词风格:  
刚才复习和学习的三首词在风格上有一个共性,即都是婉约词。试说说婉约词的风格特点 
(让学生大胆发言,凡是能挨边的说法都予以肯定,然后由教师小结) 
   (1)语言清丽、含蓄;(2)感情婉转、缠绵;(3)题材较为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等)

七、音乐欣赏: 
    多媒体重新播放《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画面意境优美,音乐婉转动人,余音绕梁,意味隽永。 
小结:同学们,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们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再者,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句话说得好“一剪梅花万首诗,一段材料多角度”,诗词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品,对于本词的内涵,我更希望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不同的新意,这才是“学诗之道”。
 

王雪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