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高一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0:24阅读:
字号:|
2005-2006高一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3.学习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阅读能力培养。
(1)广泛阅读中外名诗。
(2)诗歌鉴赏要防止僵化、片面的解读。教学中鉴赏诗歌有多种方法。
如:①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意象   1、意象,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着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载体。比如《雨巷》中创造了两个中心意象:“雨巷”和“丁香”般的“姑娘”。“雨巷”——“悠长”“寂寥”,诗人在其中“独自彷徨”。这个意象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孤独感。“丁香”般的“姑娘”——她“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从这里飘过,不留下一丝痕迹。这个意象表现了诗人对美、爱、理想和希望的企慕与追求,以及没有着落时的迷茫心境和空虚幻灭感。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我们知道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2﹑对于意象,我们要注意它的如下特点: ①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意象渗透诗人在特定环境、特定时刻的思想与感情,它不是对事物的客观描摹,即使是诗中最细微、最平常的事物,也都渗透了诗人主观上的情意。例如《再别康桥》这首诗中,柳树、水草、清潭、夏虫,都是寻常景物,但在诗人充满离情别意的眼里,他们都显得那么美丽、迷人而深情依依。②意象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一个意象运用的好坏,不仅在于这个意象是否鲜明,还在于它在整体中的地位。如果一个意象和作品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关系不大,没有和其他意象融为统一的整体,那么这个意象就是多余的。③意象要鲜明、有力。意象的形成:物象——形象——意象。

②要知人论世,注意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进一步懂得“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道理。也要注意背景与内容又不必机械地一一对应。 
如果脱离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去鉴赏诗歌,那是毫无意义的。有些诗歌不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根本就不好理解,如闻一多的《死水》、穆旦的《赞美》等。但一般的考题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诗歌的写作背景,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思考。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很多诗歌都标明了写作日期,我们就可以从诗歌的写作日期去联想当时的社会背景,并且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结合诗歌中描写的内容进行思考。如在赏析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时,就应该联系后面的写作日期“1938年11月17日”去思考。1938年,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中国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③要注意诗歌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
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写作技巧包括:
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结构方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

⑤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⑥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如2000年上海卷,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⑦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④从诗歌的关键词句入手进行诗歌鉴赏
我们在学习郑愁予的《错误》时,老师都会讲到理解这首诗要从“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句入手,这一句是我们理解这首诗的关键,也是突破口。有时候,诗歌中还有一些提示性的语言,如有的诗歌就写了是为谁而作、为何而作等,这也可以作为我们理解诗歌的突破口。舒婷的《这也是一切》下面还有一个小标题“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就是一个例子。
⑤从诗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入手进行诗歌鉴赏
 我们说“文如其人”,也可以说“诗如其人”,也就是说诗人有着怎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那么这些观念在他们的诗歌中必然有所折射。我们知道海子是个理想主义者,那么我们从这一印象出发去理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更快捷一些。相反,如果我们不了解余光中其人,那么《乡愁》就不好理解。对于比较熟悉的诗人,我们常可以联系诗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去进行思考。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 忧国伤时
● 建功报国
● 思乡怀人
● 生活杂感
● 长亭送别
⑧鉴赏用词之妙
“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评析】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炼字精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个“直”字更显荒漠的浩瀚无际,“圆”字更显长河的磅礴远大。
李清照《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瘦”字是词眼,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因为有刻骨铭心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人比黄花瘦”五字,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含义,自在其中。 

总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的悟性和灵性。可以结合单元后面朱光潜先生的文章,进一步领悟诗歌鉴赏的技巧;可以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韵律,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可以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像,理解诗中生动、鲜明的形象(意象)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三、基础知识聚焦
(一)文学常识
1.徐志摩(1896—1931)  现代诗人,“新月派”代表诗人,著有《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集》等。有名作《再别康桥》等。
2.闻一多(1899—1946)  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早年参加“新月社”,著有诗集《红烛》《死水》。
3.艾青(1910—1996)  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之作。抗战期间,写了长诗《向太阳》《火把》。解放后,又写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
4.舒婷  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代表诗人。出版有诗集《双桅船》,并与顾城合编《舒婷、顾城抒情涛选》,她的创作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5.普希金(1799—1837)  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著有抒情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致诗人》等,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也译作《欧根•奥涅金》)。
6.华兹华斯(1770—1850)  英国“湖畔派”代表诗人,消极浪漫主义代表诗人。
7.爱密丽•狄金森(1830—1886)  十九世纪美国女诗人。诗写得都很短,富有奇想,常寓有深邃的哲理。但也常有玄秘主义和晦涩的毛病。
8.裴多菲(1823—1849)  十九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自由•爱情》一诗被白莽意泽为《爱情和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流传甚广。
9.词  产生于唐代,最初称曲子词,是民间创作,到中唐时期一些文人也开始作词.经过五代到宋,词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词最初是配音乐的,后来词逐渐和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故也有人称词为“诗余”。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