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金岳霖先生(苏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0:20阅读:
字号:|
一、题解:
1、 关于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先生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为中国第一批院士。金先生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张申府先生曾经提出:“在中国哲学界,以金岳霖先生为第一人。” 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
从青年时代起他就饱受欧风美誉的沐浴,生活相当西化,西装革履,加上一米八的个头,仪表堂堂,极富绅士风度。当然,他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就是他终生未娶,这样优秀的人又未娶妻,现在我们能可以称之为单身贵族。他的终生未娶又因为是一直恋着林徽因,这样的人我们又可以称之为痴情汉子。总之,他是一个有趣、直率、真诚、朴实、有一肚子学问的大哲学家、逻辑学家和教育家。 
2、 关于汪曾祺
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 1939 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先生的影响。 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他的小说多以散文笔调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属于民俗风情小说。文章也常始终贯注着互融相济的儒道文化思想,因此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士大夫”。  


  3、关于西南联大
全称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8年4月在昆明成立,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陷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南迁,于10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因为南京失守,战火逼近长沙,学校为坚持抗战和坚持教育计划,于1938年2月西迁昆明,改称为“西南联合大学”。当时,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学生全都奔赴昆明,有金岳霖、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钱钟书等等。西南联大空前的人才济济,人文荟萃。三校虽历史不同,学风各异,但八年之间的同心协力、交相辉映、筚路蓝缕、弦歌不辍,“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高举“爱国、民主、科学”的伟大旗帜,弘扬“刚毅坚卓”的校训精神,为国家培养了出大量人才。人称文化南移,实为促进西南边疆特别是云南的科学、文化、教育发展之前锋,为我国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西南联大学习过的杰出人物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有2人为双院士。西南联大学生中后来取得特别突出成就的有: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朱光亚等6人。这只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部分突出人才,在文、史、哲和社会科学方面也是人才济济。
二、课文解析:
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到金岳霖先生是一位很有趣的教授。这是对金岳霖先生的总评价 。 
其中引入沈从文先生是想告诉我们文章内容的真实性。沈先生和金先生是哥们,沈先生的关于金先生的话有一定的权威性
  第二段。“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下面就从多个方面写金先生怪在哪里。
先说他的帽子,“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这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他在每一学年的开始,总是开门见山的对新学生解释说:“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金先生率真的性格。
然后又说到他的姿态是“微微地仰着脑袋”,又说到他的怪眼镜,一只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然后是他的穿着—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文中说道:“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好像只有金先生一个人。”在那个人人长袍马褂的时代,这样的穿着足以看出金先生自由洒脱的个性。
看到这一段的最后一句总结性的话语,是对金先生的样子的总体描绘。这一段就是分别从帽子、姿态、眼镜、穿着这四方面来写金的怪。  
这一部分可引导学生①学习人物外貌的勾勒方法(如何写出人物的特点),让学生明白人物外貌不是只是简单的写不大不小的眼睛不高不低的鼻梁,而是要选取某一个特征性的方面来写。②学习.最后一句总结的话的点题作用,考试时可用用。适当的点题是文章表意更明确。
写闻一多、朱自清的例子证明联大教授穿衣自由,证明金先生的生活环境很宽松(宽松的人文环境),联大是(有)自由的沃土,(生可能有其他见解,言之成理即可)——-本文第十段写光棍多,异曲同工吧。
不同于大家挂在嘴上的“非主流”非主流还是一种流,这里是个性,是本色。不穿长靴老土。
  再看第三、四、五段。点名、,回答都是非常轻松和幽默。林国达死了可以看出金先生对学生的深厚感情。 万世师尊的孔圣人在得知子路战死的当日把肉倒掉了。自古老师就很爱自己的孩学生。
  第六段。当学生提出逻辑学很枯燥时,金先生并不是长篇大论地论述逻辑学的用处和作用,他只是真诚地剖析了自己对逻辑学的感觉,就是:“我觉得它很好玩。”这体现出他真诚而朴实的性格。  
  第七、八段。王浩。特别写了师生二人在课堂上的对答,说明王浩的成才离不开金先生。这是从侧面衬托金先生的一肚子学问。  
写王浩和“我”很熟,说明事情的真实性;写,王浩相貌“土”,脑袋大,剪光头,说明他不仅学问师承金先生,连外貌都得了金先生的真传,“样子有点怪”。
那王浩回国讲学,请“我”作画。王浩是山东人,“我”作画时画些葱啊,蒜啊,与山东人饮食习惯有关。 “宣盛火腿”,也有其深意。宣盛是云南省曲靖北部的一个城市,说明“云南”这一地理名词在联大学生的心中不仅是母校的所在地,而且已成了学子们的第二故乡,与“以慰王浩异国乡情”这幅画的主题极为协调。王浩在回国讲学,为促进祖国文化的繁荣及中美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这是和平时代,联大学生的爱国行为。这似乎是金岳霖等联大教授在特殊年代爱国义举在学生身上的体现。
这便是老作家冲淡隽永笔法的极好诠释。看似闲笔。亦能生花!
  第九段,写金先生在给学生讲《小说与哲学》时,大家认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大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并认为《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
这就显示出了他的真诚,对于学术问题不趋炎附势,只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在学术界是最可贵的精神。学术不能屈从于任何权贵和政治,不然,爱因斯坦早就为希特勒所用了。原子弹将可能不在日本爆炸。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当仁不让于师。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他讲着讲着,捉虱子,显示出一个成年人难得的童趣和天真。  古人“扪虱而谈”的名士风度
  下一段写到了他的朋友很多,特别点到了他对林徽因的怀念,显示出他的成熟、稳重与理智。林徽因死后的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客,老朋友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这全然不象徐志摩为诗人气质所驱遣,致使狂烈的感情之火烧熔了理智,在追求林徽因失败后接着就有了陆小曼,也不象梁思成在林徽因死后就续娶了他的学生林洙。
而金岳霖先生却为了心中的她而终生未娶,并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显示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襟怀与品格,这不由得使人想起伯拉图的那句话:“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因素。”  
  再看下一段,描写金先生晚年,毛主席让他多接触社会,他就让人蹬着平板三轮车带他每天到王府井转一圈。既是这时的他已经八十岁了,仍旧是这么可爱和有趣。这段的最后一句是对金先生的为人作出的概括:一个一肚子的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接着下面列举了金岳霖先生的两本著作,是对他一肚子的学问额补充说明。然后作者说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些。作者只是金先生的学生,对他并不是很了解,象金先生这样真诚、直率、天真、有学问而热爱生活的人值得人们为他著书立说,更值得人们长久地怀念。  
  最后一段,写西南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这主要是表达作者对于那个时代,对于西南联大,对于他的老师同学的深厚感情和深切的怀念。  
想想之前读过的辜鸿铭、李叔同我想起一句话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三、教学步骤
导入:
前一段时间我们大家观看了《抗战》专题片,从中我们了解到日本在侵占我东三省后又策划华北五省自治,我爱国学生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了“的呼声。你知道京津沦陷后这课桌搬到哪去了吗?(先是长沙,很快又搬到西南边陲的昆明。)一大批学术精英,一大批优秀的学生汇聚于此。当时的西南联大可谓群英荟萃,人才济济呀,精英和精英碰撞可不是简单的一家一等于二,是远大于二,用咱那个成语叫?优秀老师陪优秀学生(相得益彰)互相成就。
金岳霖先生就是这精英部落中的名师,汪曾祺是这群才子中的佼佼者。让我们借一斑而窥全豹,通过文章走进西南联大,走进联大的精英。
1、那大家说说,作者笔下的联大精英金岳霖先生是什么样的人?(怪人,有趣的人,超凡脱俗, 一肚子的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人)
2、哪些事例或细节显示了他的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同学 回答(自愿答、提问答、共同答相结合),学生回答时老师适当点拨,在点拨中着重体会人物个性美、人格美。同时老师板书,注意层次。
3、 在学生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理文章的思路,意在体味如何组材。
4、 小结:细节;思路。最好能训练(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位老师,或写细节,或仿思路。简要写出让大家猜)
5、 能根据学生提供的素材仿本文现场仿一篇文章。
四、作业:小组整理的基础上自己完成一篇。
五、板书: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有趣
   样子怪 ————————外貌(生活)
   
点名怪
   回答妙
     爱学生  ————————治学(教学)   从外到内,由形及神
     写王浩
     论学术
     
单身汉  ————————生活
     宴宾客
     转大街—————————晚年
还有很多,值得写————――眷恋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