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虞美人(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0:14阅读:
字号:|
 
一、导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 古诗发展到唐代达到极致,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宋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二、介绍“词”的知识
1、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   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乐府等。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题目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如《词七首》中的“虞美人”、即为词牌,“赤壁怀古”、等为词的标题,
     ①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 词大多分段,“一段”一般叫“一 片”,就是一遍,表示音乐已奏过一遍。音乐奏一遍又叫一阙,所以片又叫“阕”。分两段的词,通常称上段为上片或上阕,称下段为下片或下阕。而以分两段的居多,称双调,如《念奴娇》《鹊桥仙》《扬州慢》等,也有分三段、四段的,称三叠、四叠;
     ③ 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


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2、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时           期         主要风格     代表作家
唐、五代、北宋初年   婉约艳丽       温庭筠、李煜、晏殊
北宋中叶到南渡         婉约、豪放并举   苏轼、柳永、秦观、李清照
南宋前期            壮怀高唱           辛弃疾、陆游、
南宋后期             哀感低吟      姜夔、张炎
3、词,按照表现方法和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有以下区别:
  其一,选材不同。婉约派多写儿女闺阁之情、羁旅行役离别之相思,而豪放派则题材广泛。
  其二,表达方法不同。婉约派多用含蓄藉的方法曲折表情达意;而豪放派则以铺陈、直抒                                                                                       为主,同时采用更多的方法。  
其三,格律不同。婉约派严守格律;豪放派则敢 于突破,不受束缚。
其四,艺术风格不同。婉约派多委婉、绮丽,而豪放派以恢宏、沉郁为主。
其五,代表人物不同。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豪放派代表词人则有苏   轼、辛弃疾等。

在词这个瑰丽的王国中,今天,我们要去接触一位特殊的词人——李煜。说他特殊,因为它既是词人又是帝王。后人凭吊李后主有这样两句话:“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我想,薄命君王的特殊遭遇必然对李煜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鉴赏他的词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他的遭遇。
三、介绍作者: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南唐主,世称李后主,在位15年 (961——975)中,前半生政事不修,纵情享乐,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国亡降宋后逢违命侯,过了三年囚犯般的屈辱生活,其创作转向孤寂悲凉,多写思乡情、亡国恨。作了阶下囚后,朝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终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那晚,被宋太宗赐酒毒死,留下了一首绝命词作—— 《虞美人》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而尤工于词。
 创作风格:直抒胸臆,不加雕饰,谴词准确、洗练,生动如画,形象鲜明,风貌天然。为唐、五代其他词人所不及。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备注:五代十国指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南唐、吴越、楚、北汉、南汉、前蜀、后蜀、南平、闽   
四、朗读感知
   鉴赏一首诗歌,要求有一个心理准备,那就是心静,唯有心静才能心净,才能真正走入词的意境,鉴赏本首词我们按照音读、意读、美读三步来完成。
1、音读   把握节奏 :“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找出韵脚:两韵一换   ao~ong~ai~ou
2、意读     提示:读注释①,总体把握内容。   
绝命诗,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借眼前之景,发忧思之情。
3、美读   要朗读得好,真正做到美读,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文中那个句子可作核心?哪个词概括了全文的感情?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问君” “君”为谁?-----李煜
(2)自问问何事?------------------愁
(3)、愁从何来?     (探讨,)
             家庭支离破碎
             优越生活不再
             君王宝座失落
             性命朝不保夕
             时光匆匆飞逝
(3)、这层层叠叠的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什么东西勾起他的“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4)、全词基调是愁的,哀伤的,为什么这里用了充满暖意的春花秋月意象?以前学过的《祝福》中,祥林嫂在鲁镇欢庆大年的爆竹声中悲惨地死去了……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      
以乐写哀倍增其哀。
(5)、“往事知多少”中“往事”具体指什么?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欢乐自由
(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东风”指什么?为什么用一个“又”字?
      春风------------------照应春花秋月
(7)、“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为什么要在“月明中”回首故国?在这里“月明”有什么含义?
    月亮有“思乡”、“忧伤”的意象意义。
(8)、“雕栏玉砌应犹在”一句中,为何只提到“雕栏玉砌”而不是其他事物?
           皇权的象征
 (9)、“只是朱颜改”中,仅仅只有容颜在改吗?
     生活、容颜、地位,尊严、社稷
五、重点分析
1、这首词的词眼是哪句话?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朱颜(经历风吹雨打)
“改”     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2、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设问、比喻
表达效果: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
总结:这种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东西,引发人无限想象的手法叫——化虚为实法。这种技法很多词人都用过。分析下面化虚为实法的具体表现: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自在飞花轻若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秦  观      《浣溪沙》
3、本词中,“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 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人生之短暂无常 
        分两条线索写物是人非。
4、想一想: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含义?
“月”:思乡怀念亲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第》)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六、主旨总结
 虞美人 这首抒情诗,抒发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其中既有他为曾经拥有的王国、权利、荣华富贵、享乐生活而发的痛苦哀叹,也包含了对故国山河的留恋和自己逸乐亡国的悔恨。
七、《虞美人•春花秋月》中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对比手法:将“雕栏玉砌”和“朱颜”(另一说“朱颜”是指作者自已的容颜)对比着写,写出了物是人非未语泪先流的凄怆。  
   衬托手法:“春花秋月”是多美好,作者却盼“何时了”,以美景来衬囚牢之情;“东风”就是春风,春风又来,春天又到,却反衬“不堪回首”的嗟叹;以“雕栏玉砌应犹在”来反衬“只是朱颜改”。  
   虚实手法:“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实景; “往事知多少”由实入虚,表明作者已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 “小楼昨夜又东风”是实写,而“故国不堪回首”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作者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虚写,这是想象中的“故国”图景,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一句从客观存在的角度看,“愁”实,“春水”是虚,若从视觉角度,则“春水”为实,“愁”为虚。  
比喻修辞:“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化虚“愁”为实“春水”,而又不言是何“愁”,这就将个人之“愁”抽象为人类共同的体现,从而获得更为辽阔的共鸣——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八、拓展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赏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是作者被囚与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赏析】:
这首词即景抒情,通过伤春来抒发亡国亡家之痛。词人将春花凋谢,水长东流这类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生长恨”相比照,实乃历经悲酸所悟,正如王国维所说的:“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了。 
词的上阕写景以暮春时节,雨打风吹,落红无数,春去匆匆,喻帝王生活之消散,作画之短暂,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之心境。首句“林花谢了春红”,似纯然写景,却是景中含情,“春红”,既代表着美好季节,又代表着美好之色彩。春花不全红,红是艳色,故以红代表所有春花。如此美好的景物,却落得“谢了”之结局,情之哀切, 不言自明。“了”字作为语助词,有完成义,是加重语气之口吻,既表现林花“完了”的现状,又是词人的沉重叹惋。接下去“太匆匆”三字,以浅显的口语,把自己对生命无常和人生的挫折之悲浓缩于其中,著一“太”字,使前句所唤起的叹惋之情更为强烈。末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句,以九字长句,直叙林花匆匆谢去之因,实乃大自然风雨相摧之故。此句是描述暮春实景之景语,也暗喻南唐国亡缘于外力打击,是情语。“朝”、“晚”二字,是朝朝暮暮之意。“寒雨”的“寒” 字,点出了“雨”之冷酷。“风”字虽未及“寒”,但晚来之风,又有寒雨相伴,其寒不言而喻。朝朝暮暮,雨打风吹,“林花”又如何能不过早尽落呢?寥寥数字,不独告知了“春红”落尽之气候原因,透出了风风雨雨数量之多,对花摧残之久、打击之重,且把“无奈”二字写足了。失意人偏遇失意物,叹“林花”,宛然也是自叹了。词的上阕虽然是状客观之景物,却借“太匆匆”、“无奈”诸词,使句意染上了主观情调。 
词的下阕转写对“林花”的眷恋之情,暗喻人事,抒发了好景不现、失国难复之恨。首句“胭脂泪”,用拟人手法,女子脸抹胭脂,泪流过脸即成“胭脂泪”。这是承 “林花谢了春红”句,语意双关。就花而言指朝暮风雨俱侵,雨打落红,状如胭脂之泪,是艺术联想。就人而言,则是流年忧患哀伤,泣血成泪。事实上,李煜不正是在那“朝来寒雨晚来风”——宋兵纵马挺戟的胁迫下,仓皇辞庙的吗?花本无泪,此泪,当是李煜“以血书者”之泪,是他“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使然。此句虽从杜甫《曲江对雨》诗中“林花着雨胭脂湿”来,却凄凉缠绵,无迹可求,更耐人涵咏。下面接以“相留醉”句,缱绻多情。“相留”二字,有的版本作 “留人”,究竟花自留,花留人,抑或人留花?花自不甘凋零,落花自欲人恋,人自惜怜残英,体味词意,当皆有之。“醉”字尤传神,写出了人花依依如痴似醉的情状。这两句,也是对风雨无情,美景难再之哀叹,所以下文继之以疑问句式,提出了“几时重”之问。“几时重”,是盼重而又知其不可能,写出了无可奈何的心情。末句是三字短句的紧迫急促之转折,一气呵成逼出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九字长叹。在节奏上,音节顿挫,“东”字与前面的“红”、“匆”、“风”、 “重”字协韵,声情合一,韵律感强。句式上,与前一个九字长句遥遥相应,同为连贯的二四三式九字句,一波三折,凝重而又一往无还,如开闸之水,汹涌澎湃。章法上,与前一个九字句相类,同是前面诸句的总结。当无情的风雨如巨大的阴影笼罩下来时,“相留醉”所表现的情意、“几时重”所流露的冀望,便只剩下滔滔一片无尽无休的长恨了。此句气象极为阔大,与《虞美人》词结尾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九字十分相似,都以东流之水来表现悲愁之绵绵无尽,都以画面、时空之拓展与延伸,展现愁恨之无涯;都以净化了的感情、浓缩了的语言,负荷起超过字面含义的更丰富的思想,成为千古名句。但此句以“恨”比作“水”,将喻体与本体同纳一句之内,“人生长恨”与“水长东”两“长”相叠,音节上顿挫转折,奔放中更多沉郁。两句各有千秋。 
这首词是李煜从自己亡国之痛中提炼出来的人生哲理,是他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特有情感。但由于其丰富、充实的内涵,把个人感情与自然现象熔于一起的艺术表达方式,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抽象和高度的概括,却使它远远超过了李煜自身情感的樊篱,而具有普遍的意义
《望江南•多少恨》南唐•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赏析】:这首《望江南》叙述了梦中所见和梦醒后的感受,表现了词人囚居汴京时无比孤凄的处境极其哀痛的心情。词中没有正面描写词人当前的处境,而是通过昔日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处境越是凄楚悲凉。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一切的悲愤,都是来自昨夜的梦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在梦境中又重现了昔日南唐春季游赏皇家园林的欢乐情景。车辆络绎不绝,好似滔滔流水;马儿十分娇健,宛如海上游龙。“花月正春风。”况且当时又值春风轻拂,花好月圆的季节。
注释:
①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江南好等。原为唐代宰相李德裕在镇守浙江时,为亡姬谢秋娘所作,名为《谢秋娘》,后因白居易用此词牌写的词中,有“江南好”及“能不忆江南”等句,故改成了与“江南”二字有关的词牌。
②上苑:帝王游乐的园林。这里指南唐的御花园。
③车如流水马如龙:即车水马龙。形容车马往来不停,十分繁华热闹。《后汉书•马后记》:“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唐代诗人苏颋《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车如流水马如龙,仙史高台十二重。天上初移衡汉匹,可怜歌舞夜相从。”
小结
大家都喜欢李煜后期词作,尤其是《虞美人》,因为它是“亡国的伤痛,绝命的词作”
它是作者接近绝望之时,给我们一种心灵上大苦难、大忧伤的震憾。所谓“不平则鸣”、“愤怒出诗篇”,在此我也要说“苦难出佳作”。尼采说过:“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
   缪塞也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下课
 

刘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