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活水源记(语文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0:00阅读:
字号:|
 活水源记  原文: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彻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华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鲭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翻译:


  灵峰山,山上有金鸡峰。峰上的草大多是竹子,树木大多是枫树、松树。鸟类大多是竹鸡,竹鸡的形状像鸡但比鸡小,身上有花纹色彩,喜欢鸣叫。有座寺庙坐落在山中,四面环山。寺前面的山叫做陶山,是华阳外史(官职名)陶弘景隐居的地方。寺的东南面的山叫做日铸峰,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寺的后面临近崖石的地方有座楼阁叫做松风阁,奎上人(宗奎)住在里面。
  有泉水在此,泉水开始从石头缝里流出来,细细流淌,冬天温暖,夏天冰凉;流成一个小渠,冬夏季节都不干涸。小渠满了之后向西南流去,贴着沙土地前行,旁边形成四个小池塘,向东流直到山脚下,水聚集成大池塘,又向东灌注到若耶溪中,向东北进入镜湖。刚形成小渠时,水深不到一尺,而且清彻可以照人,俯视泉水薄崖石上的松竹花草都在水底下。所以秘书卿(官职名)白野公经常来游玩,整天坐在水旁,给这泉水起名叫做活水源。泉水中产石蟹,铜钱大小。也有小鲭鱼,颜色纯黑,生活在石头洞穴里,水鼠经常来吃他们。水里的草大多是水松、菖蒲。这里有种鸟和鸲鹆差不多大,黑毛红嘴,经常在水上鸣叫,叫声和竹鸡差不多但比竹鸡滑润。有两个鹡鸰,经常从竹林中出来,站在石头上洗浴,饮完水后,鸣叫着飞走了。我早春来到这里,当时天气还很寒冷,各类水族动物都隐藏不出来,到现在才全部出现。又有四五条虫子,都如小手指般大小,形状好像半莲子,整天在水面上旋转着前进,太阳照在他们的背上,颜色就像紫水晶,不知是什么虫。
  我既喜欢这里泉水的清澈,又喜欢它的源源不断,而且还能使各种动物来依附它,具有君子的品德。奎上人又说:“当遇到旱季时,所出泉水能灌溉好几十亩田地。”那么它的好处又能泽及万物,更应该得到白野公的深切喜爱了。
  作者:
  字伯温,晚号犁眉公。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六月十五日,卒于明洪武八年(1375),终年65岁,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人(旧属处州府青田县),明代政治家、诗文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字伯温,明国开国功臣。故时人称他为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为刘诚意。他死后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县是1948年析置的新县,县名就是为了纪念刘基。 
  文言常识:
  一.虚词
  1.之 音节助词 “灵峰之山”“金鸡之峰”“东注于若耶之溪” 
  取独,无意义 
  的 “寺之后”“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
  代词 “山四面环之” “有水鼠常来食之” “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2.其 代词,那里 “其草多竹” 
  代词,它 “不知其为何虫” “又爱其出之不穷”
  代词,它的 “其前山曰陶山”
  3. 而 连词,表转折 “其音如竹鸡而滑”“其状如鸡而小”
  连词,表承接 “乃溢而西南流”
  连词,表并列 “涓涓然东温而夏寒”
  连词,表修饰 “鸣而去”
  4. 焉 兼词,于此 “有泉焉”
  语气助词 “有君子之德焉”
  5. 然 ……的样子 “涓涓然东温而夏寒”
  6. 乃 于是 “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
  7. 悉 全,都 “悉出”
  8. 咸 全,都 “而能使群动咸来依”
  9. 兹 这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
  二.实词
  1. 薄 靠近 “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
  2. 鉴 本指镜子,这里形容水清澈可以像镜子一样照见东西 “澄澈可鉴”
  3. 岁 年岁 “属岁旱时”
  4. 属 适值 “属岁旱时”
  三. 古今异义
  1. 文采 “有文彩” 彩色的花纹
  2. 去 “鸣而去” 离开
  四. 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山四面环之”
  “涓涓然东温而夏寒”
  “东至山麓”
  “终日坐水旁”
  2. 名词作动词 “名之曰活水源”
  五. 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其前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
  “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
  定语后置 “又有虫四五枚” 
  主谓倒装 “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省略句 “其始出(于)石罅”
  “乃伏行(于)沙土中”“居(于)石穴中”“恒鸣(于)其上”“终日旋转行(于)水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