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沁园春·长沙(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9:59阅读:
字号:|
 
第1课   沁园春·长沙   
目标导航(学习,从明确目标开始)
1.知识目标: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技能目标:反复诵读,学习诗词的阅读鉴赏方法,学习情景交融和对比的写法。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学习他的革命精神。
晨读套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语文之行始于积累)
一、时鲜素材积累
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志(一)
中流砥柱  经大忠 【材料传真】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县受灾最严重。地震发生时,北川县县长经大忠正在开会,他果断地组织与会人员疏散,并用最快速度将县城里的8000多幸存群众集中在安全区域。全面的救援工作展开以后,经大忠成为北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始终战斗在第一线,3天3夜没有合眼,而他家中的6个亲人全部遇难。他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只有一马当先的身体力行。【颁奖词】千钧一发时,他振聋发聩,当机立断;四面危机时,他忍住悲伤,力挽狂澜!他和同志们双肩担起一城信心,万千生命。心系百姓,忠于职守,凸显共产党人的本色。


【写作适用话题】责任、本色、以身作则、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二、毛泽东诗词二首
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七绝)
                                                   毛泽东 (1909年)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简析:毛泽东16岁离家求学,为求良师益友多次换学校,引起父亲不满。但是为了学有所成,他宁可与父亲对着干。他家是富农,还算有钱,但是由于父亲不支持,他只能自己赚钱,勤工俭学养活自己,这种主见与独立的精神是值得现在我们所有人学习的。
咏蛙      毛泽东  (1910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简析:1910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省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在这里,他写了这首《咏蛙》诗。当时毛泽东年仅17岁,告别父母,离家上学,年纪虽小,壮志满怀。这首诗使该校校长和国文教员十分高兴,连连惊呼:“我们学校录取了一名旷世之才!”
这首诗很有新意。其一,蛙的姿态写得活灵活现。“如”、“养”两字,把青蛙那种待食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大有呼之欲出之势。其二,出口不凡,以诗言志。后两句既写出了青蛙捕食昆虫的特性,又形象地表现出它藐视一切的气魄,不仅幽默有趣,而且通俗易懂,气势感人,正是“有志不在年高”。
三、毛泽东名句集萃1、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 3、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4、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6、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和柳亚子先生》) 7、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8、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到韶山》)
9、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
10、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菩萨蛮•大柏地》
预习导学(在预习中起航,在预习中收获)
〖夯实基础〗
给加点字注音。
沁(    )园春    橘(    )子    漫(    )江   百舸(    )争流   怅寥廓(             )  
 岁月稠(    )    峥嵘(    )   方遒(    )    浪遏(    )飞舟   万户侯(      )
1、答案:qìn   jú  màn  ɡě   chàng liáo kuò    chóu    zhēng róng  qiú   è  hóu
2.根据拼音写汉字。  
(1)màn(   )山遍野   (2)chóu  无比(  )怅   (3)jié(   )石  (4)qìn(   )人心脾
màn轻歌(   )舞     chóu 未雨(  )缪          jì(   )子        分mì(   )物     
wàn藤(    )        chóu 一(  )莫展          è(   )止         bì(    )阳县
2、答案:(1)漫 曼 蔓 (2)惆 绸 筹  (3)碣  偈  遏  (4)沁  泌  泌
3.辨词填空。
(1)寥廓·辽阔    (        )的天空      (        )的山川
(2)峥嵘·狰狞    (        )岁月         面目(        )
(3)激扬·激昂    (        )士气         群情(        )
(4)意气·义气    (        )风发         讲究(        )
(5)独立·独力    (        )经营         经济(        )
3、答案:(1)寥廓、辽阔(2)峥嵘、狰狞(3)激扬、激昂(4)意气、义气(5)独力、独立
解析:(1)“寥廓”和“辽阔”都是形容词。“寥廓”的意思是高远空旷,侧重于立体的范围。如:视野寥廓、寥廓的天空。“辽阔”的意思是辽远广阔、宽广空旷,侧重于指平面的范围。如:辽阔的土地、辽阔的山川、幅员辽阔。
   (2)“峥嵘”和“狰狞”都是形容词。“峥嵘”的意思是:①高峻。如:山势峥嵘。②比喻才气、品格等超出寻常,不平凡。如:头角峥嵘、峥嵘岁月。“狰狞”的意思是面目凶恶。如:面目狰狞。
(3)“激扬”可作动词,也可作形容词,意思是:①激浊扬清。如:激扬文字。②激动昂扬。如:激扬地欢呼。③激励,使振作起来。如:激扬士气。“激昂”则只可作形容词,意思是:(情绪、语调等)激动昂扬。如:群情激昂。  
   (4)“意气”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例如:意气风发、意气相投。“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究义气。
(5)“独立”指①不依靠别人②单独地站立。如经济独立、独立寒秋。“独力”侧重于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等。如独力经营。
4、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词语。
(1)高远空旷。文中指宇宙的广阔。(      )(2)旷远迷茫。(      )(3)比喻起落或盛衰消长。文中指盛衰。(      )
(4)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5)不平凡,不平常。(        )(6)风采才华正盛。
4、答案(1)寥廓  (2)苍茫  (3)沉浮  (4)激扬  (5)峥嵘(6)风华正茂
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          ;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问苍茫大地,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__________________,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___________    _______。(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5)雄关漫道真如铁,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5、答案:(1)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2)怅寥廓   谁主沉浮  (3)天若有情天亦老(4)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5)而今迈步从头越 
〖知人论世〗
一、走进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逝世。中国人民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二、明确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入粤。”
〖知识链接〗
1、关于词:
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决定词的格式,与词的内容无关。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词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词题与词的内容有关,“长沙”是题目。
2、关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所谓“意象”指的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词人情思的形象。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它“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枯藤、老树”等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的意境(情景)关系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的特点主要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孤独冷寂等等。
抓住诗歌的意象,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文本解读〗1.文本内容:
上片:重写景,描绘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看到的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先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写景抒情的独特环境;接着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抓住“富有生命活力”这一总体特征来描绘,为下面抒情烘托了背景,渲染了气氛。最后即景抒情,提出了“荣枯兴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片: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以天下为己任,有着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2.主旨归纳:
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的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艺术特色:
(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运用了多组对比使其所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态的对比,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与被诗人视为粪土的“万户侯”是明比,“万类”的自由与民生的压抑是暗比。     (3)语言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以“万”言山之多,以“遍”写红之广,“击”字形象地写出了雄鹰矫健的身姿,“翔”则生动地描绘了游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自如的神态。
自主探究(自主中感悟,探究中提高) 
1.《沁园春·长沙》上阕写了什么?下阕写了什么?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1.参考答案: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并且即景抒情,提出了“荣枯兴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肩荷着历史的重任,主宰着民族的命运,指点着祖国的江山,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
2.上阕中作者是如何描绘湘江秋景图的?是由哪个字领起的?
                                                                                                           
                                                                                                         
                                                                                                          
                                                                                                      
2.参考答案:第一问:(1)抓住典型,点面结合,多种角度,铺陈描写。作者选取了山林、行船、雄鹰、游鱼等最能体现秋色的典型事物,用“万类”概括面,从视觉的转换,色彩、形态、动态的变化等方面描绘湘江秋色的多姿多彩。(2)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表现动作的有:“染”写树色之浓,“争”写行船之奋,“击”写雄鹰之健,“翔”写游鱼之乐。表现色彩的有:“红”写树色特点,“碧”写江水之色。表现程度的有:“遍”写枫色之广,“漫”写江水之溢,“透”写江水之清。表现数量的有:“万”写山峰之多,“层”写枫林之茂,“百”写船只之多。
第二问:由“看”字领起下面七句。,
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诗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参考答案: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上阕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往与“同学”一起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过渡自然,衔接巧妙。
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
4.结合诗句试分析全诗是怎样情景交融的。
                                                                                                      
                                                                                                     
                                                                                                    
4.参考答案:上片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片的抒情乐章。下片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方法指导(以方法为经纬,在指导中求进步)
关于诗人的炼字炼句:
古人作诗写词讲究炼字炼句,以使传神动人。阅读古代诗歌,评析诗人炼字炼句技巧和作用,有助于深入体会诗歌丰富的内蕴。可以从以下三点来看:
(1)评析“题眼”。所谓“题眼”,就是指诗歌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喜”便是题眼。八句诗中虽然未用一个“喜”字,但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喜”意。
(2)评析“诗眼”。所谓“诗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
(3)体会异常词语的蕴含。如王维《观猎》中“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疾”、“轻”用得俱妙。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马蹄因“雪尽”而特别迅疾。诗人用“疾”而不用“锐”,突出发现猎物之迅速;一个“轻”字表现猎骑迅速追踪而至,而绝无阻碍。 
经典题型分析示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问题)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典型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题: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步骤一)“诗眼”分别是“咽”、“冷”。(步骤二)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三)“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迁移运用:(2008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连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鱼竿客,归舡雨打篷。
[注]1.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bīn)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2.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3.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1)分别是“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白鹭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情感升华(悟真挚情感,育人文素养)
            少年心事当拿云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秋的意象一般都是与“悲”的情绪联系在一起的,而毛泽东却在对大自然的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国家命运的历史责任感和砥柱中流的豪情壮志,一扫千古悲愁之气。这是由诗人的“意”(志向)所决定的。所以有古人云:“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少年心事当拿云,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青春,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拥有它的人多么幸福!青年毛泽东以他的壮志豪情启迪我们:作为当世之青年,我们究竟应该拥有怎样的青春呢?
迁移运用: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6分)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                         ,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参考答案:从老子学得无欲的品行,从毛泽东学得凌云的豪情;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魔幻荒诞,卡夫卡《变形记》的痛苦绝望。
知识扩展(扩展知识,学以致用)
易错成语小辑(一)
1. 曾几何时:表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学问,常误作动词。
3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理。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然,正确。常误用为“不以为意”,即“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用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的教导。面,当面;命,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
7 .不忍卒读:卒,完,尽。形容诗文悲惨凄凉,不忍心读完。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词,用来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美文诵读(诵读吧,语文之美始于诵读)       
青 年 礼 赞
——《恰同学少年》观后
很久以来,没有一部电视剧能让我如此兴奋和回味,而二十三集的《恰同学少年》以它独有的魅力,将历史重现,让人物鲜活,让情景生动,让感悟深刻!
整部电视剧,用一个“恰”紧紧扣住了“同学少年”这个时段,将毛泽东等年轻人的朝气、奋进、求索、无畏很好地进行渲染,让人不仅身临其境,感悟先烈们当年的风彩,而且从中得到了鼓舞和兴奋,激励和启迪。
     首先,我深深地为当年那气宇轩昂、胸怀天下的少年学子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充满朝气的青春活力和豪迈的革命气慨所震憾,深刻地感受了时代伟人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非凡的风采。   
 长沙,这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是青年毛泽东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电视剧把我们的视线带到了上世纪20年代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反动势力为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反扑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青年毛泽东在这里结识了很多同志,他在湖南第一师范院校的几年十分耐人寻味,他和他的同学们满怀崇高理想,一起登岳麓山,一起玩橘子洲,一起到湘江游泳……他们关心国事;他们忧国忧民,指点江山大事;他们爱憎分明,激浊而扬清,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常形之于文字;他们蔑视权贵,视当时那些祸国殃民的封建军阀如粪土,严厉地痛斥他们的罪恶行为。1916年暑假,毛泽东与罗章龙、蔡和森等组成“新民学会”,办《湘江评论》、《新湖南》,发动学潮,1919年底毛泽东领导了有名的“驱张”运动,最终迫使张敬尧退出湖南。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当时湖南开展的很多次反军阀斗争中,毛泽东都是主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与他的同学们对理想、对事业充满信心,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自由民主进步,从同学少年时起,就以自己远大的革命志向和敢于对敌人作顽强英勇斗争的精神做出了成竹在胸的答案,真可谓“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在青春年少时期,正是风采、才华旺盛之时,他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何等的潇洒;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又是何等的执着和豪迈。他们以其年轻的风采为我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青年,从来都是时代的先锋,这是青年人身上固有的特质所定:由于年轻,就有朝气;由于年轻,就要求索;由于年轻,就会犯错;由于年轻,就会无畏!
      青年,从来都是时代的骄儿,这是青年人身上固有的气质所定:由于年轻,就受关注;由于年轻,就受宠爱;由于年轻,就受原谅;由于年轻,就历磨炼!
      当看到剧中的毛泽东等年轻人在风雨中高呼“风浴我身,雨浴我魂”时,作为曾经的你,不是也感到青春的涌动吗?当看到毛泽东和蔡和森不带一分而行走全湘时,难道你不为他们的求索精神而感动?当看到毛泽东和两百学子智斗溃军时,你难道不为他们的英雄无畏所敬佩? 
      青年!这就是青年!
      时代不同,赋于青年人身上的责任和义务也不同。当今,正是国家经济改革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信息时代、电子时代、生物时代,不正是青年人用武、施展的大好时机?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正值风华正茂,我们定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时代骄雄!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也像青年毛泽东们一样,胸怀远大理想,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成为报效祖国、有所建树的中坚,成为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简评:作为一片电视剧观后感,本文以激昂的豪情感受青年毛泽东等人的“恰同学少年”的风采,提出了新世纪青年应具有的使命问题。行文材料充实,感悟深刻,发人深思,给人启迪。作者在文中提出的呼吁,的的确确值得每一个青年学子去思考,去实践,因为“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