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指南录后序教学实录(苏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9:54阅读:
字号:|

          班级:上虞丰惠中学高一(2)班 
          时间:3月17日
                  
“我只爱用鲜血写成的著作。你将体验到,鲜血即思想。”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一课时以讲解为主。
:师:有这样一副对联: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同学们说说,这个人物是谁啊?
生:文天祥。
师:对,是文天祥,他的名句是——
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诗放在那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背景下来审视,一种历史的震撼就扑面而来。谁来说说文天祥的故事。
生:文天祥考中状元,后来官至南宋丞相,在家里是孝子,最后为国尽忠,是位民族英雄。
生:最后坚强不屈,在北京从容就义。
师:历史记载,文天祥是宋理宗宝佑四年的状元。考中是年仅20岁,可谓少年得志,一朝成名天下闻。几乎所有的状元都陨落了,单单出来了一个文天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的标题是——
生:指南录后序


师:什么是序
生:一种介绍说明文集或者文章的文体。《指南录》是诗集的名称。
师:什么是后序。
生:“后序”——第二篇序。后面补上去的。
师:序就是一种文体,标题直接点名明文体有哪些?
生:师说。六国论,
生:阿房宫赋,谏太宗十思疏
师;中国古人的诗集名称是有含义的,这里为何叫指南录呢?
生: 取诗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忠贞爱国之情。 
生:是作者在逃亡途中记录的诗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写成的。
师:对,关于诗集的名称文章中是有说明的,是哪些部分?
生:是第五自然段。
生:还有最后自然段。
师:我们朗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这两个段落的意思。
(生朗读,讨论)
生:同时也简要说明了诗集编辑的体例和目的,和过程,
生:作序的时间和诗集命名。
师:这里 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生:说明,表述简洁,明了。先说背景后说有关诗集的问题,便无须再作任何解释,言简而意赅,有水到渠成之效。
师:历史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误会。 如果文天祥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他或许会成为一代名臣,即便归隐耕作,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名声更大的诗人。可他偏偏生逢乱世,国破人亡,历史让他担负了注定要失败的责任。有人说沧海横流,
生:方显英雄本色。
师:文天祥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走上历史舞台的。课文第一自然段作了详细的注解。我们来朗读这个自然段,注意其中文言文特殊的词语和现象。共同来解决一些有疑问 的词语。(生朗读,思考提出了一些重要词语,除,都督缙绅,纾祸会,老师相机解答)

生:形势危机,大兵压境,北兵,就是元军已经在城门外。虎视眈眈,一触即发
师:哪个是城门。
生:是修门,原来楚国的都城的名字,现在指的是城门
师:是什么手法
生:借代。
师:第一段中还有另一个借代手法 。 
生:缙绅。注解中说当官的插笏和垂带,就是借代手法。
师:你认为外交努力会成功吗?
生:不会成功,即使成功也是签定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之类的,
生:割地也不可能,只能让南宋小王朝投降,成为副俘虏。
师:蒙古兵是很残暴的,我们在电视神雕侠侣中已经见识了。据史书记载,蒙古兵西征,攻入莫斯科城,每杀一人割一耳,共割了二十七万只人耳,还有一次大食国开城投降,蒙军屠城七天,将全城八十万居民杀个精光。史称“黄祸”。所以毛泽东曾批评过一代天骄
生: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师:假如你是文天祥,你敢接受这不可能完成任务吗,这明摆着是跳入火坑啊。
生:为了让老百姓保全性命,只能豁出去了。
师:假如你去了,有何目的?
师:;我想我去的时候,万一能把敌人说服,那我就是国家的大功臣了。
生:我可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
师:你的意思要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相信演说的巨大功能。
生:我名义上是出使,实际上去刺探消息。了解敌人的兵力布置情况,
师;就是当侦察兵,我们看看文天祥是怎样考虑的。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来
生: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所以他要努力一下。
生:意北尚可以口舌动也,我想可以有点一相情愿。有点文人的天真。
生:更主要是要觇北,归而求救国之道。
师:这样归纳起来有三个原因,这次出行可以纾祸,口舌打动,觇而救国。可以看出文天祥的的品质。
生:文天祥辞相印不拜而出使元营这件事说明了不计个人利害,图救国之策。
生:也说明他是一个很果断的人。 
师:  中国的仁人志士有个特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们不管世界变得怎样,总认为人应当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管结果怎样,我活着就要实现我的理想:我心系天下,我要为万民造福。文天祥就是这样的人。
师;到了元营之后,事件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大致尽力了三种变化,谁来说说三种变化。
生:一开始是外交成功,,书上说下颇惊动,不敢小看南宋,是很有希望的,前途一片阳光。
师:遽的意思是
生:立刻,马上
师:它的本义是传递信息的快速的马车。
生:但后来事情出现波澜,元人虽为虎狼之师,也是“上下颇惊动”。但后来出现了奸臣。坏蛋。
师:中国历史上似乎从来就不缺少媚骨奸佞之臣,他们不思国之安危,反而落井下石、公报私仇于是就出现了——
生:“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师;这两个人是个什么东西,
生:不是东西。是卖国贼。
师;注意其中的称呼,古人的称呼是有讲究的,直称姓名。用于自称,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还用于作者所厌恶所轻视的人身上,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就是鲜明的例子。
师:这样文天祥的处境就突转了, 
生:由于内奸让文天祥孤立无援,一步步逼向死亡之门。当被元军扣留后,他“自度不得脱”,因而“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师:数是什么意思?
生:列举罪状。
生:在处境困危中,实际让被软禁
生:不久,贾余庆到敌营来讲和,和文天祥一起北上,要彻底的离开祖国。
师;注意其中的一个动词的用法。。
生:驱。
师:什么是驱
生:就是赶的意思。
生:这个词有侮辱的意思,驱的一般是动物,是牛马之类,明显不把人当人看。还有辱骂的行为。
生:并且文中说,而不在使者之列,是把他当做囚犯和俘虏了。
师:这是老师想到一句话,士可杀
生:不可辱,
师:如果是你,将作出如何选择?
生:为了人格的高贵,与命运抗争,与敌人斗争。
生:忍辱负重,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生:奋起反抗,甚至自杀。
师:文天祥的选择是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
生:他是胆小怕事,是胆小鬼。
生:这是明智的选择,他要干大事,
生:有时忍受苦难就是一种反抗。
生: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师:老师想到了一个人,有个无赖当众侮辱他,要他从胯下钻过去,最后此人成就了大业
WHO?
生:韩信
师:再比如,有个绍兴的君王——
生:勾贱
师:你来说说勾贱
生:越王勾践姑苏城三年受尽吴王夫差凌辱,十年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勾践隐忍受辱是因为他心中有大义存在,即要保全越国的江山社稷,
生:如果他发一时之怒逞一时之勇,为小节而一死了之,那么越国必亡,后人也不会记住这位卧薪尝胆灭吴称霸激励后人的明君勾践了。
师:韩信能受胯下之辱,方能成汉家开国三杰,名垂青史。司马迁甘受宫刑之耻,才能成就名山事业,开史传史书之先,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因为死也得死得有价值。死也有“无为而死”和“有为而死”的区别:失意伤心而死、遭遇不幸抑郁而死、和人赌气自杀而死都是“无为而死”;为了正义而死、为了国家而死、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死才是“有为而死”。文天祥已经洞悉了生死的内涵。用精神上的痛苦忍受来实现自己的精神理想。
师:他对自己一身维系着整个国家的重要性有着足够清醒的认识。为了爱国的最高目标,他在奋力突围。在被元军扣留的日子里,文天祥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想方设法逃离虎口,终于找一个机会。哪个是机会的意思?
生:间。
师:说说作者的心情的变化?
生:有脱险后的喜悦之情,比如“奔”真州。就是写出人物的心态。
生: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真是写出了他的喜悦之情和对前途的信心。
师:更何况他把原本的设想,有用情报告诉了南宋将领——。
师:叫什么名字?
生:李庭之
师:后来呢?
生:李听信谗言,要杀文天祥。中了敌人的反间计,又陷入了困境。
师:人生的痛苦莫过于受到同志的误解和伤害,来自自己阵营的暗箭的伤害。
生;不得以,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师:草行露宿中有两个词类活用现象。
生:草,露。是名词做状语。。
生:穷饿无聊,追购有机、,天高地迥,号呼蘼及
师;什么是追购。
生:就是悬赏通缉。
生:后来终于虎口脱险,逃至永嘉。
师:注意其中有大量的短句,找出一些动词。(学生依次找出,其中有一个动词至于是古今异义)
(师:作为一位书生,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冲破重重封锁,万死不辞。为的只是回到属于他自己的地方,回到战斗的岗位上。这种经历确实是常人无法忍受。
这四个段落,确实是用鲜血写成的文字,文天祥在苦难的途中,依然没有冷却自己的激情,他没有失去对国家的信心,坚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板书                              可以纾祸

甘冒风险,挺身出使之举  三种原因  言语说动
                                   归而救国
慷慨陈词,斥敌骂贼之言  三种变化    
外交成功
路漫漫                                  吾求索


处境困危
                                     被驱北行
                                       得脱喜悦
                                        
百折不回,辗转逃生之行   三种心态      受误无聊
                                     
                                        南下急迫


  第二课时的设计思路:
    此序剩余两段以抒情和议论为主,是适合于诵读的好材料,尤其是22个死和8次与死神的擦肩而过,尤为惊心动魄,在诵读中认真体会不可遏止的喷涌情感,和纵横充沛的气势。细心品味两个“呜呼”和三个“矣“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第一个呜呼表达了生死置之度外的感情,第二个呜呼表达了山河破碎、国事难为的伤痛,可以讨论第七节的增删问题,明确作为一位文人,能这样历经九死一生,还依然保存忠心不改的坚贞的情怀,适当延伸文天祥《的金陵驿》和刑前的遗书。从而真正走进文天祥的内心世界。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