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我愿意是急流(人教版高一必修)font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9:30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裴多菲及其创作。
          2、进一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①先反复朗读,再用心感悟、品味; 
②抓意象,品情感;
③抓语言,欣赏技巧; 
德育目标:通过对爱情观的讨论,联系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手法领会诗歌的情境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和比较法。

教具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放映名著名片中在教堂里举行婚礼时的场景片断,从新郎新娘随着《婚礼进行曲》步入教堂开始,至新娘说出“我愿意”为止)
   提问:看到这里,老师想打断一下,提个问题。如果你是这一场景中的新郎或新娘,这时神甫突然问你了:“这位女士或先生,你知道你说出这一声‘我愿意’之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吗?或者说,除了愿意娶她为妻(嫁给他)之外,你还愿意为她做出些什么呢?”,你怎么回答?


   明确:真正的爱情不是索取。对爱,我们要说,我愿意…
   其实在一百五十多年前,著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板书作者)也写过了与大家所说同样内容的一首诗《我愿意是急流》(板书题目),写了这首诗后不久,他就和他心爱的人儿森得莱•尤丽亚结为伉俪。
二、作者简介
   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利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15岁开始写诗,题材多取自人民生活,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长篇叙事诗。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1849年与俄国军队作战英勇牺牲,年仅26岁。他一生写过大量爱情诗,尤其是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之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 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他的《自由•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广为流传。
三、题解
    在古代爱情诗中,发愿体是一种常见的格式。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爱情诗歌也是用发愿体的形式来写的。
四、重难点解决过程
   爱情在我们的眼中,都是美丽的、年轻而浪漫的。欣赏一首美的诗,我们的过程也要美美地来。那我们欣赏这首诗的步骤分为四个: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一)、美美地听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今天我们这堂课要来听三遍。
     明确:第一遍:整体感受。听诗的时候,要想象诗的画面之美。 
           第二遍:理解诗中的形象 (课件显示) 。“诗中的形象”,我简单地解说一下:它有一个术语,叫做意象。意象最基本的解释是比喻。你看,“我愿意是急流”,“急流”就是比喻;“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小鱼”就是比喻。好,听第二遍,听整首诗的意象是怎样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的。
           第三遍:这次听的要求是:进一步地感受诗中那种热烈的深情(课件显示)。这次听的要求不同了,要边听边读,跟着画面,跟着配乐来读。
(二)、美美地读
     培根说过:“读诗使人聪慧。”在今天的课上,我们也要来读三遍:
     明确:第一遍:读的要求是整体把握(课件显示),读准语音读的时候语音要饱满、圆润,每一个字读出来都带有情感,也就是说,“未成曲调先有情”,而不是泛泛地读。
           第二遍: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课件显示)。读诗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对诗的语言进行再表达,这就要注意节奏、停顿、快慢的问题。读懂了诗,就能够通过节奏、停顿和快慢把它的情感表达出来。
           第三遍:重在进入情景,注意把握好语气(课件显示)。读的要求是抒情性、个性化。特别注意“个性化”三个字,就是伴随着你自己对诗的体会、你自己的性情,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这首诗在电影《人到中年》里面被引用过,当时的朗读是作为主人公的一种内心独白,它的声调很小,很轻。但是有的朗诵家在朗读的时候表现出自己张扬的个性,是用激情来朗诵这首诗的。 
(三)美美地品
美美地品,品什么呢?咱们也给它一个术语,叫做“妙点揣摩”。这首诗好在那里?有什么样的美点?有什么样的妙点?大家自由自在地揣摩,你认为它的某一词用得好,你认为它的某一组意象用得好,你认为它的整个结构比较好,你认为它的情感比较好,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大家准备一下,用笔划一划。思路如下:
1、诗歌是用意象来说话的。这首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   
明确:诗中选择了十二种意象:急流、小河、小鱼、荒林、小鸟、废墟、常青藤、草
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  
2、诗中意象可以概括为几类?  
明确:全诗五段,每段由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3、请注意形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应该把2、3、4、5组中的“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分别改为“茂林”、“苑囿”、“华堂”、“云霞、彩旗”,从而更能产生美的对应呢?为什么? 
     明确:这五组意象运用对比的写法,形成鲜明的反差,流露出诗人的一腔赤诚。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山岩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象征着爱情之路上会有重重的艰难险阻。但“只要”爱人是“快乐”的,诗人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 
     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窠”“鸣叫”形成第二处对照。小鸟“做窠”“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象征着爱情路上会遭受到的打击和磨难。但“只要”爱人生活得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 
      第三段中“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成第三处对照。常春藤“攀援上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废墟是它上升成长的依靠,而废墟自身却要一步步走向衰亡,象征着诗人愿为爱情付出一切的巨大的牺牲精神。但“只要”爱人的生命之“藤”常青,诗人甘愿“荒凉”甚至“毁灭”。 
     第四段中“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第四处对照。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避开了户外风雨的危险,“愉快地缓缓闪现”,这一份安逸和温馨来自于草屋的庇护。而草屋自身却要“饱受风雨的打击”。但“只要”爱人能安全愉快,诗人甘愿承受打击。 
     第五段中“飘来飘去”和“鲜艳的辉煌”形成第五处对照。“珊瑚似的夕阳”显出了“鲜艳的辉煌”,这是生命的辉煌,而云朵、破旗在广漠的空中飘来飘去却是一种居无定所的飘泊和苍凉。但“只要”能衬托出夕阳的绚烂美丽,诗人甘愿飘泊。 
     4、五处对照可以看出诗人的爱情观是以什么为核心的? 
     小结: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是诗情的倾诉,是画意的泼墨,是至美的追求,是真爱的憧憬。 
     5、这种具有巨大反差性的形象和炽热的情感,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句式结构来表达的?这样的句式结构有什么作用? 
    全诗各节以“我愿意是……”为开头,“只要我的爱人是……”为转折,用这样一种倒装的条件复句形式,展现了五幅激情洋溢的艺术画面。诗句回环反复,整齐而富有韵律。诗人对爱情忠贞不渝、默默奉献的炽热情感得到的不断深化和升华。 
总结:这首诗有三美:意象丰美,意境优美,意蕴淳美(课件显示)。什么是意象丰美呢?大家首先把什么是意象记下来。意象,简言之,就是渗透着诗人情意的具体形象。咱们中国人往往用红豆表示相思,用杜鹃表示悔恨,用杨柳表示送别,这就是意象。这首诗的意象丰美就表现在连用了十几个意象,而且都是两两相依。不仅角度丰富,而且层层递进,从对爱人的呵护一直写到欣慰地看着爱人的成功,每两个意象之间是相依相存,不能分开的,有急流、小河就有小鱼,有荒林就有小鸟。第二,意境优美,什么是意境?就是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蕴涵着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境界。我们初中读《天净沙•秋思》,它的意境是凄婉的,我们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它的意境是悲壮的,这一首诗的意境是开阔明朗的,是优美清新的,它具有悠远无尽的意味。再看意蕴,什么是意蕴呢?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或者某种主旨。这首诗表现了一种甘愿牺牲的热烈的爱情,很纯粹。当然,由于人的世界观的不同,人的文化素养不同和人的性格不同,人们在爱情上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想法、不同看法,把它化为文学作品,那么也就表现出不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意蕴。下面咱们再来欣赏一首诗,中国著名的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来看看它的意象、它的意境、它的意蕴是什么。进入美诗欣赏。(课件显示)听,舒婷开始说了。(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诗朗诵《致橡树》) 
比较阅读舒婷《致橡树》  
(一)朗读《致橡树》 
(二)分析《致橡树》 
    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凌霄花是指现实生活中那种攀附他人的一种爱情模式,痴情的鸟儿是没有价值的单方依恋的爱情模式。泉源、险峰、日光、春雨都仅仅是一味的奉献,这些爱情关系中的双方不是本质上的平等,当然也缺少一种独立性,所以女诗人是持否定态度的。 
橡树、木棉的关系是: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同甘共苦的关系。 
(三)比较两诗的异同 
 1、艺术手法上的相同点: 
借助一系列自然物象,通过一连串鲜明生动的比喻,排比和象征,构筑一个抒情网络,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使意象更有感染力,诗歌更有韵味。 
2、不同的爱情观: 
《我愿意是急流》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为了爱情,为了长相厮守,“我”有可以献出一切的勇气和力量。《致橡树》则否定了小鸟依人似的爱情观,她所追求的是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 
(四)美美地说
    说什么呢?老师给你们出了一个预习题: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就“什么是爱”说一句话。这个爱可以是狭义的,也可以是广义的,你不说也可以,你就朗诵一首你自己喜欢的诗,或者一句话。好,想一想,我们就开始活动,开始表达你的心声。 
   明确:爱,就是将“我爱你”这句话化变成一首激动心灵的抒情诗。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中学生就不乏“早恋”的现象;但爱又是苦涩的、艰难的。过早涉猎这个禁区,只会品尝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他的事业还未确定方向,他还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那么,他就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首先应学会如何不断完善自己,如何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的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五、课堂总结
《我愿意是急流》一诗,诗人借助一系列自然物象,构筑起一个庞大的抒情网络,营建了一个炽热的恋爱磁场,通过一连串鲜活生动的比喻,围绕同一主题,表达诗人纯洁而坚贞、博大而无私的爱。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又有多少热血儿女放弃了男女个人之爱,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爱。由此,我不禁想起裴多菲那首比《急流》更为著名的小诗《自由•爱情》,这首诗是裴多菲1823年1月1日写于佩斯,这天正是他24岁生日,译者白莽被国民党杀害时年仅22岁,译这首诗是在21岁左右。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两个年轻人的思想、战斗、鲜血和生命,凝固成一首千古绝唱! 
   当我们认识到这些,并为之而努力、而追求、而奋斗,我们就会在爱的空气中幸福地呼吸;我们就会沐浴爱的阳光、吸收爱的雨露,最终必将成长成一棵棵挺拔的、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本诗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 

爱人            “我”           
一条小鱼            急流     让爱人悠闲快乐
一只小鸟            荒林     让爱人安逸幸福      意象丰美
常春藤              废墟     让爱人生命长表      意境优美            爱
可爱的火焰          草屋     让爱人平安愉快      意蕴淳美
珊瑚似的的夕阳      云朵     让爱人明亮辉煌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