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font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9:11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托物言志象征手法。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预习检测,词语释疑(多媒体展示,提问学生来解释成语含义)
涸辙的鱼:在干涸车辙里的鱼。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急不暇择:着急的没时间选择。
了截爽直:爽快,干脆。
三、研读课文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文中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本文紧扣什么展开情节的?线索是什么?情节的展开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
  (学生自读、圈划)
  全班交流后明确: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赏绿、囚绿、释绿、思绿。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2、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
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
交流归纳:爱绿: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作者把绿看作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这也暗示着作者的人生并不顺利,甚至还暗示当时整个社会都不安宁因此作者借绿来表达希望。囚绿:为了与绿枝条更亲近,及一种他人难以理解的“魔念”,但出于良心,不忍心让绿枝条枯死,最总有放绿。怀绿:其实也是怀念苦难中北平人民,这是暗示的写法。
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
  学生回答:不!还有更深一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
  3、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 
                         象      征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4、请同学们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好好品味,并在全班交流分享读书的心得。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
分享:我特别喜欢第五段,这一段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绿的赞美和喜欢。我也很喜欢绿色,我尤其喜欢“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河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一句。其实,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生活在都市的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不是也一样盼等着绿色吗?
  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  
四、小结:
1、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
  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2、《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3、我们从品味关键句入手,读懂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理情思考的语句,从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
  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写上凝聚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楚,更深刻感人。
五、布置作业:
1、课后收集有关“绿”的成语或词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也可小组合作。
2、这篇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景状物,赋予景物“性格”“气质”,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3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情节     情感
         寻绿      渴望
      
囚      赏绿     喜悦满足 
     
绿      囚绿     爱绿至极
    
记      释绿     点明主旨
   
            思绿     惦念牵挂       
  教后随想:
  散文的阅读鉴赏,是学生感到有难度的,尤其是平常课余阅读文学作品较少的同学,更感到困难。
  经过一番思量,决定巩固强化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读散文。
  这是一篇用象征手法写的散文,读懂它的难度更高些,由于抓准了关键,在一个个教学思考题的引导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认识逐步深化,最后水到渠成,明确了本文的象征意义。学生也学会了该怎么读这类散文。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自然、流畅,且有深度,这得益于对作品特色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准确把握和充分尊重。
  从充分加强学生主体地位角度看,教师语言多了一些,如能多引导学生小结,那么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将更有利。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