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宝玉挨打》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8:00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1、了解曹雪芹《红楼梦》文学常识,识记基础字词。
2、体会作品情节设计方面的特色,学会用比较的方法从深层透视人物复杂性格。
3、尝试研究性阅读的方法,培养对经典名著的兴趣与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了解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基本情节与人物。
2、通读全文,识记基础字词。 
3、  阅读第二单元扩展阅读中《<红楼梦>的情节波澜》一文,推荐《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十讲蒋玉菡之谜),了解本文在《红楼梦》中的地位,熟悉本文情节、人物与前后的联系,整体把握情节。
二、课文导入
红楼之迷:一般认为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为清代高鹗所著。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红楼人物关系:见幻灯片
《红楼梦》中各种矛盾与冲突:贵族地主和农民的矛盾;贵族统治者和广大奴婢的矛盾;封建卫道士和封建叛逆者之间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红楼梦》:“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大家谈《红楼梦》的人物、情节、语言等。(老师谈大家心中的《红楼梦》的情节、人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宝玉是一个似痴如狂的人,并集众宠于一身,他怎么挨打呢?且这是小说上半部的一大高潮,我们来看看故事究竟如何展开的?”
三、解题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的第33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宝玉挨打》主要表现新旧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突出表现了贾政与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了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本文通过对宝玉挨打这一事件的描写,揭示了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及社会背景,同时也展示了相关人员对宝玉挨打所持的态度。逐层递进的情节设计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都写得非常出色。
宝玉挨打的导火线:与戏子蒋玉函平等交往;同情被逼跳井的丫头金钏;贾环出于嫡庶间的嫉恨而挑拨离间。
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贾宝玉是一个鄙弃仕途经济、背离封建礼教的贵族叛逆者,他与封建卫道士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四、情节波澜 层层铺垫
吴功正先生将《红楼梦》情节设计起伏跌宕的的特色情节论为三态:一是“潜流暗滚”,矛盾的积聚时期,表面看似平静的水面,实际上内中包含着冲突和斗争的潜流;二是“惊涛大作”,对立双方矛盾冲突激化,失去了平衡,表面与内在都以非常的形态出现;三是“余波涟漪”,冲突过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波纹荡漾,进一步深化矛盾,为下一轮冲突埋下伏笔。其中“宝玉挨打”这一片断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
(明确:全文分两部分,一是宝玉挨打的起因;二是因宝玉挨打,贾政与王夫人、贾母之间的冲突)
(一)“潜流暗滚”
问题1:宝玉挨打前的有什么神情变化?
(参考:宝玉见贾雨村是“思欲愁闷”;回来听到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是“心中早又五内摧伤;见到母亲是“进来被王夫人数落教训”;出门后是“茫然不知何往”“低头感叹”;与父亲“撞了个满怀”、“倒抽了一口气”、“垂手一旁站着”、“惶悚”; 忠顺府索人,起先隐藏事实,后被揭穿,“轰去魂魄”、“口瞪目呆”;宝玉听见父亲吩咐,知“多吉少凶”,找人报信又不能,“急的跺脚”,被逼出门去挨打。)
问题2:贾政打宝玉前有什么神情变化?
(参考:贾政责说宝玉见贾雨村精神不振时“原本无气”;但与之“撞个满怀”后看到他垂头丧气,“不似往日”,语无伦次,“倒生了三分气”;忠顺府索人,使贾政“又惊又气”“目瞪口歪”;贾环告状,如火上浇油,多次“喝令”,“大逆不道”使贾政神色“面如金纸”“眼都红紫了”。)
问题3:对照宝玉与贾政的神情变化,归纳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
(参考:①宝玉陪贾雨村,“半天才出来”,“全无慷慨挥洒谈吐”,使贾政责怪之,这是宝玉挨打的导因。②宝玉因悲金钏儿之死,“不似往日”,又与贾政撞个满怀,他的惶悚让贾政“倒生了三分气”,这是宝玉挨打的导因。③忠顺王府索人,状告宝玉引逗琪官,使贾政认为宝玉“不读书”还“做出无法无天”的事情,气恼不堪,这是宝玉挨打的诱因;④贾环诬告宝玉强奸金钏未遂,金钏儿含羞“赌气投井”,贾政发怒,这是宝玉挨打的直接发因。)
(二)“惊涛大作”与“余波涟漪”
问题1:宝玉挨打余波荡漾,王夫人与贾母听由一个情节深入展开到父母之间、嫡庶之间,请同学们找出两三例并用简洁的语言对复杂关系中每个人物的行为加以概括。
(参考:宝玉受到痛打是高潮,而波及由近至远:王夫人哭劝贾政,贾母怒阻贾政。对于王夫人与贾母的表现可让学生找出例子加以简析,以表现宝玉挨打后的余波。)
问题2:宝玉被救后,众人有何表现?
(可各抒已见,且建议大家课后参看第三十四回)
(三)情节巧妙,必然中的偶然
问题1:你是否发现其中存在偶然事件?有什么作用?
(参考:宝玉被喝禁在厅上,他料到挨打势在必然,连忙托人给贾母、王夫人报信。假想,如果贾母、王夫人此时得信,掀起的巨浪便会一下子平息,读者被吊起的胃口也会顿时放下。相反,高明的作者不但不如此做,反而利用偶然性的因素再来触发:机灵贴身的小厮焙茗不见踪影,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老妈子偏又是个聋子。偶然性的因素为必然性的结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把挨打事件推向高潮。)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红楼梦》里的人物众多,事件纷杂,曹雪芹用了一种“经济”的写法,借一个事件,把众多的人卷进来,在同一场景中“逼现”每个人的性格,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相互烘托与对比,使人物立体而丰满,今天我们就对“宝玉挨打”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及一些关系作一一探讨。
二、浅层接触:学生感悟“宝玉”、“贾政”、“王夫人”的形象
(参考:宝玉――性情乖张,粉脂味重,喜欢和女孩子混在一起,是贾府的中心人物。贾政――是贾府里的大家长。王夫人――是很疼爱儿子的母亲,等等,只要是基于学生的感悟都可。)
三、深层分析:在本文的具体场景中体味人物深层形象
(一)宝玉的人物形象
问题1:宝玉会见时贾雨村是怎样的情形?他与金钏儿、琪官又是怎样的关系?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方才雨村来了要见你,叫你那半天才出来;既出来了,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与金钏儿是在王夫人房间与之打闹,听说金钏儿赌气自杀,他“心中早又五内摧伤”;他与身份低微的戏子琪官互换礼物,都说明毫无贵贱之分,他懒于和士大夫接谈,但和那些出身寒微的人却结成了倾心之交。)
问题2:宝玉为何总会受到父亲的责骂与挨打??你认为他应该挨打吗?
(参考:宝玉的厌恶读书,不与权贵结交,没有主仆贵贱之分,因而不符合贾政的封建正统思想,所以挨打。宝玉被责骂与挨打,实质是两种思想观念、两种人格类型的矛盾冲突的必然之事,是封建秩序、封建道德与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叛逆人格的矛盾,是僵化了的“理学”与充满生命活力的“情性”的冲突,反映了曹雪芹对中国虚伪道学礼法的批判揭露,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评估。因而他的顽劣,是对封建思想的叛道经离,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的挨打是当然之事。)
小结贾宝玉:鄙弃封建礼教,虽遭毒打而仍不思悔改的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在黛玉眼中,他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正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宝玉挨打之后,非但没有悔改之意,反而在离经叛道的路上越走越远。挨打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叛逆性格和决心。“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他躲进女儿国里,看着“清爽”的女儿,继续着他的泛爱,自由着他的个性。挨打又促进了宝黛爱情的成熟。宝黛两人各自表露出自己的真情,心灵沟通,惺惺相惜,互为知已,把爱情的旋律弹奏得刻骨铭心、深切感人。
(二)贾政的人物形象
问题1:贾府与忠顺府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见到长史官“心存疑惑”、“暗暗思忖”?听到宝玉与琪官之事,为何“气得目瞪口呆”?
(参考:忠顺府是王府,贾府与之不来往,暗示他与之不属于一个政治集团,两者是相对立的。而此时他的内事务总官来访,却是来索要王府的“甚合心意”的戏子,这暗指以“戏子琪官”为导火索开展的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且宝玉卷入其中,戏子琪官又是如此地位低下之人,二人却互换礼物,更是让他感到政治斗争的压力与儿子不肖,因而忿怒。)
问题2:贾政有几次哭?为什么他会哭?
(参考:宝玉挨打的过程中,贾政有三次哭,先是王夫人相劝时“泪如雨下”, 听到王夫人哭唤贾珠之名,更是“泪珠似滚瓜一般滚下来”,见到贾母后“跪下含泪”。三次流泪,一次比一次厉害,一次比一次伤心,细究其因,不难理解。宝玉是“光宗耀祖”的惟一希望,却偏偏行为偏邪性情乖张,因而使得贾政对宝玉这个不肖子不仅感到愤怒,而且感到后继无人、家道衰败的悲伤绝望。贾政和宝玉的冲突暗示着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的行将败落。宝玉挨打只是悲剧的序幕,挽歌的序曲。)
问题3、贾政是个怎样的人?他对宝玉的打骂是否可以理解为爱子心切又对母亲孝顺?
(参考: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但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他是封建社会秩序和道德的化身,打子孝母,都是因为他恪守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坚决维护封建礼教的坚定性。)
小结贾政: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忠实卫道者。
贾政与宝玉的矛盾:表面上看,这一冲突是一个严父教训逆子的偶然事件,但实际上蓄积了长期的矛盾和冲突,蕴含了深广的社会内容。贾政与宝玉的父子矛盾由来已久。贾政兢兢于仕途经济,作为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忠实卫道者,作为贾府统治者的代表,他要求宝玉“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成为封建统治阶层的忠臣孝子和封建贵族家庭的可靠继承人。而宝玉偏偏“行为偏僻性乖张”,不喜圣贤之书,是一个鄙视功名、背离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对父亲只是惧畏,并非敬服,内心里十分憎恶父亲的那套虚伪腐朽的封建说教。因此父子间的矛盾,实质是新旧两种思想、两种人生道路的冲突和斗争。贾政的恪守封建忠孝、望子成龙与宝玉的任性乖僻、鄙弃仕途经济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样,雨村来访、忠顺府索琪官、贾环进谗这三个偶然外因 ,终于诱发了这对父子矛盾的深刻内因,宝玉挨打,势在必然。
(三)王夫人的人物形象
问题1:贾珠是谁?宝玉与他有怎样的关系?王夫人为什么多次提到他?
(参考:他是宝玉的哥哥,乖巧伶俐,可惜早逝,王夫人提到贾珠,是用他作挡箭牌,唤起贾政心里的内疚感与温情。可鼓励学生在小说中找寻关于贾珠的事件。)
问题2、王夫子的哭是她保护宝玉的法宝,在贾政面前是否生效?她护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王夫人的用眼泪保护宝玉,不仅打动了贾政,唤回了贾政心中的温情,救下了宝玉,也哭出了自己的心事:保护宝玉实际上也是保证王夫人在嫡庶之争上取得胜利的关键,同时也表现出贾府中的嫡庶之争的矛盾。)
小结王夫人:性格看似平和,实则极有心机和威势。她虽不满宝玉的行为,但为了自身的利益又不得不保护这唯一的儿子。
王夫人三哭宝玉深刻揭示出这位封建时代嫡室夫人的典型心态,充分展现出嫡庶矛盾,并体现了封建礼教对夫妻、母子之亲情的异化。一哭时抱住板子,以“老爷”、“老太太”身体为重相劝。二哭时便以夫妻情份相求,自己“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三哭已是失声大哭,把早逝的珠儿拿来作最后的盾牌,并以此来暗怨贾政。终于,贾政由她三哭而息怒、伤感和后悔,被她的涕泪和怨艾所击败。她的策略是成功的,有效的。由此也可看出她的哭的丰富内涵:既有真纯的母爱疼子天性,又有悲悼自己的不幸、对宝玉的恨铁不成钢的凄楚和悲哀,但更多的是她竭力维护自己嫡室夫人的情感意念。
(四)贾母的人物形象
问题1:贾母听闻宝玉挨打有何反映?
(参考:贾母“喘吁吁”跑来,“冷笑”、“不觉滚下泪来”、“抱着哭个不了”。)
问题2:贾母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如何逼贾政就范的?
(参考:贾母是贾府的“老祖宗”, 是这一家庭拥有最高地位的贵族老太太。她利用贾政的封建社会思想所谓“事亲为大”、“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等观念逼他就范,如她先嚷着“先打死我,再打死他”;责备贾政:“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宝玉就禁得起了?”并抬出贾政的父亲当年教训贾政的做法,训斥贾政的教导无方,使贾政就范:“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但贾母仍步步紧逼,以“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相逼他就范,直至贾政“苦苦叩求认罪”。这都集中体现了老太太对孙儿发自内心的疼爱,使宝玉摆脱了父亲的毒打,甚至取得了这次冲突的最终胜利。)
小结贾母:封建家族的最高统治者。
贾母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宰者,溺爱宝玉,对所有人都颐指气使。宝玉挨打后,贾母赶到对贾政、王夫人所说一席话,指东说西,却不离对贾政的责难,以“回南京”相要挟,直攻“孝”之本。(语言描写)

三、人物关系昭示小说主题
问题1:通过贾政与宝玉的父子关系反映了哪方面的冲突?
(参考:宝玉父子冲突是一种共振现象,包括思想冲突、文化冲突、人格冲突、权力冲突、父子冲突、正庶冲突等多种。此题主要是让学生从人物形象中归纳总结)
四、探究三位长辈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差异。
问题:通过宝玉挨打,体会贾政、王夫人、贾母在对待宝玉教育态度上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并结合自己谈谈现在的生活讨论其父母的教育的出发点与方式。
参考:1、三人之比较:①三人的教育出发点是相同的:由于三人皆属贵族社会的上层人物,都严格遵从封建的礼制,都希望宝玉能成为家族合格的继承人。 ②三人的教育方法不同:贾政爱得无情,王夫人爱得无理,贾母爱得发昏,但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是他们离宝玉的内心(想法)生活太远了。 
2、贾政与王夫人相比。二人都认为宝玉该管教,但教育方法不同:贾政欲望之爱大于情感之爱,所以在行为上失之以严,除了讲大道理,便是骂甚或打,结果儿子叛逆。王夫人一方面依从宝玉以巩固自己的正室地位,一方面因痛失一子,对宝玉过分溺爱。宽大于严,其结果,对儿子的管教苍白无力。
3、王夫人与贾母相比。二人都过于骄宠,在行为上失之以宽。但是王夫人认为应有适当的管教。而贾母一味地纵容溺爱,成为宝玉最强硬的保护伞,以'孝道'的武器让贾政认罪,也促使宝玉能在叛逆的路上走得更远。
(提示:学生对于作品人物形象讨论可拓宽至小说全书中找寻依据,且可以引导其联系到清朝历史背景、学生自身的生活等展开,“以点带面”激发兴趣、拓展思维即可。)
*五、作业 
1、读第三十四回,看看宝钗与黛玉探望宝玉时的心理和行为有哪些不同,为什么?由此试析二者人物形象。
2、选取《红楼梦》中的某一情节,试作一则分析评论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