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三语文教案 -> 正文

突出学生主体阅读地位(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5:10阅读:
字号:|
 突出学生主体阅读地位
加强初中语文创新教育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平桥中学  马云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这就是要求我们应该自觉地把学校管理、学科教学、班团活动及社区教育等定位在创新上面,即:实施创新教育,培养下一代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必将给我们语文教育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明确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总体特征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突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从而加强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 
一、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溜,让学生写作文,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观能动性体现不了,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也就被紧紧挤压着。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莱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首先,坚持名人引路,鼓励学生创新。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创新的事例俯拾即是:哥白尼不迷信他人,不畏权贵,创立地动学说;徐霞客跋山涉水,踏遍祖国山山水水,提出许多独到见解;鲁迅目睹国民之麻木,毅然弃医从文,寻求救国救民新路子……前人先辈的探索精神,令学生钦佩。同样,生活中的小小发明,也能点燃学生心灵创新之火。如商业行为中一个富有新意的操作,甚至一句优美的广告词,也会使学生大开眼界,跃跃欲试。
其次,积极改进教法,引导学生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得要有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地就会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淮安外国语学校一位老师教学《都市精灵》时,由让学生听《天籁》音乐,看动画片《松鼠》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声音、形象、色彩有机结合,变抽象内涵为情景交融,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感官,也激发学生的再创潜能。
第三,开展质疑探究,启发学生创新。“学则须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问题就会越积越多,不仅限制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更是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课文中有些问题易被学生忽视,我们也应该组织学生探究。教师的职责在“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心存疑虑之时,正是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时机,教师应“相机诱导”(叶圣陶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我曾问学生“父亲”买什么送朱自清的?知道有什么含义吗?去过扬州的学生知道这里面含有要“儿子” 走局---走好运的意思。学生联系背景,再次体会到父子情深啊!于此,我还追问我们家乡有哪些习俗?初三的学生很快想到中考吃粽子,含有“中了”的意思。这样学生的知、情、意都得到发展。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我们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即使是教师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也应该首先肯定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让学生以一种良好的心布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启发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
二、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创新精神
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个性心理特征调整着个体心理过程的进行,影响着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活动,因此,个性被称为人类心理行为的动力来源。在学习上,它能促使学生向着某个目标积极进取,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快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尊重学生个性,突出学生人格力量。
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有美感参与的、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并且有开拓创新特色的思维活动。具体说,是在问题情境中,对已有信息改造加工并提高它们之间的联系,生成新的信息的高级反映过程,是一种有创见性的思维活动。它可分为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形式,当然也包括幻想,“幻想也是创造性思维活动”(杨振宁语)。如教学《孔乙己》时,讲到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后会怎么样,许多学生提出了种种看法,有的认为是困苦不堪而死,有的认为是流言淹没而死,有的认为是个人性格使之走向死亡……学生提出的这些说法,我们都予以鼓励,肯定学生对问题的创见性。有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如让学生“反弹琵琶”:《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金钱万能黑暗社会的,但是我们根据文章第一段家庭情况的描写,请学生对小说的主题和于勒的人物形象进行重新评价。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使自己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淮洲中学王修中老师就用多媒体切换幻灯片:1、先将课文首句与想象描写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得其法后再进行创造性阅读其他文字;2、安排学生看录象,欣赏富春江美景;3、放音乐,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4、读课文想画面;5、听音乐背课文。学生能够多角度深层次领会课文内容,这无疑是得益于教师营造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强化学生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我们应据此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也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谈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
首先我们可以冲破藩篱,让学生大胆作文。我们在作文创新教学中,首先在内容上大胆突破,提倡“扬个性、抒心灵”。中学生处于思想是活跃时期,情感丰富,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我们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怎样想就怎样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即使写出偏激的思想,也应鼓励他们能说真话的精神,不怕思想偏激,只怕文章没有思想。淮阴师院附属中学任老师的《美的发现与表达》一节作文课就体现了这个理念。她先打出《日出》《荷花》《瀑布》三幅投影,让学生观察欣赏、自我发问、自我描述、力现其美。教师点评时,指导学生从修辞、成语运用、情感等品评。学生多角度个性化的表达赢得听课者的一致好评。
其次可以广泛开展语文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一是确定主题,开展读书活动,如以“怎样培养青少年的成人意识”为主题,向学生公布基本书目,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评比。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评判能力。二是开设文学欣赏课,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一次,这给开展语文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辩中锻炼。四是创办星星文学社。学生自己结社,三人一群,五人一组,你组稿、我排版,闹得不亦乐乎。这种自由的形式正为发挥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缤纷的舞台。
第三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创新才能。让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诸如:开展社会调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人街道、工厂、农村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考察环境,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利用双休日,组织部分学生考察车站、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并举办征文比赛;考察我区名胜古迹,我们淮安市楚州区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带领学生寻古揽胜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更能在赏玩中探究出某些值得深思的社会、人生课题。特别是今年我们以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契机,开展了系列活动,收效很大,七(3)班还被授予“恩来班”。
第四加快改革考核评估方案,有效考查学生创新能力。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的阅读题都注意到自主阅读的考查,均有一定量的多角度个性化的阅读题。这就是一种培养创新意识举措。另外作文考核改过去的命题作文为话题作文,文体不限,这也是发展学生求异创新的很好做法 。   
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突显其主体地位,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了社会,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