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三语文教案 -> 正文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应考策略探析(九年级教学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4:44阅读:
字号:|
 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2008年它出现在中考中的比例占到85%以上,比2004年提高了40个百分点:在试卷中的比重也由2004年的平均5分增加到2008年的平均lO分。那么,中考复习应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呢?笔者试图结合自身的实践和探索思考,谈点粗浅的看法和建议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研究考查目标。明确教学思路

  不少教师对综合性学习所采用的复习方法仍然是“题海”战术,搬来中考试卷不厌其烦地又练又讲,却忽略了对命题依据和意图的研究,致使学生陷于迷途,到头来一头雾水,效率十分低下。而且以试题为中心,对学情置若罔闻,造成无的放矢,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因此应从研究“课程目标”“评价建议”人手,明确测试目标要求,再去分析综合性学习在中考试题中所呈现的基本形式,如材料话题探究、活动设计、名著阅读、语境表达、情境体验等类别,并分析不同类型试题设置的角度和测试的目标及其体现了“课程目标”“评价建议”的哪些要求。之后应对学生现有能力和水平进行诊断,摸清并分列难点类型和薄弱环节,从而为明确复习方向、突出训练重点、制定复习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必要前提,使我们的复习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肯綮。



  二、总结活动经验教训,提炼规律方法

  1.总结分析活动开展和选题设计的成败得失。首先,要丰富社会生活知识,引来源头活水。从中考试卷中可以看出学生身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视野狭窄、社会知识缺乏。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是紧密结合的,要引导学生去观察、体悟和发现:要关注社会焦点热点,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自然、社会、节日习俗等多种资源,增加知识文化积淀。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每日新闻播报”“每周国内外大事述评”“节日日记与习俗探究”“地方名人胜迹寻访”等内容的交流展示活动,为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开辟了有效途径。其次,要精选材料与话题。要改变教师在活动选题方面的主观、片面倾向,重视趣味、家乡、家庭、学校话题,还要关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生情感、心灵话题。而能否选取具有含金量、多元性的话题材料是能否设计出理想题目的基础和关键,决定着试题质量的高低。例如2008年山东省中考第6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国务院办公厅决定,从2008年开始。将清明、端午、中秋和除夕等传统节日改为法定节假日。请以其中一个节日为话题写一段话。要求:引用相关诗句:写出有关的习俗及内涵;语言简明、连贯;字数80字左右。此题话题丰富宽泛,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节日,展示的独特体验和个性特长:而“引用相关诗句”“语言简明、连贯”的要求,则对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提出了挑战,也营造了创新的机遇,能科学甄别出学生的不同水平。再次,要优化活动设计。应科学把握难易度,特别应避免肤浅无效问题的出现,提高过程设计的质量。例如有的教师考查名著阅读。答案不外乎名著名称、作者、内容概要、人物形象,学生不读名著照样能对答如流。2008年山东省中考试题是将名著阅读放在一篇论述汉字艺术之美及对其他艺术形式影响的文章中进行考查的:第⑥段中,作者说《水浒传》呈“水脉系结构”。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这道试题不但以考查结构特点为突破口,跳出了肤浅、机械考查的窠臼。而且解决了客观考查学生是否真正阅读的难题,还设置了一定的表达难度,只有将“水脉系结构”的形象描述与学生阅读体验有机结合才能正确作答,这就对教学和复习作出了科学导向。

  2 要领悟答题技巧。首先,要重视审题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反对直接从问题入手按图索骥的做法,倡导在通读试题作整体把握的前提下,认真思考,谨慎作答。要有一个“有什么”“问什么”“考什么”“怎么答”的思考过程。其次,答题力求全面中肯。要正确分析话题、材料和题干要求,不能顾此失彼,以偏概全;不违背活动情境,牵强附会;不空洞笼统,言不达意。

  三、突出“语文”立意。力求多维综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的基本特征是“综合”,具体表现为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及其他学科的综合,学习方式、教学目标等语文内部的综合。

  语文内部不管是大小综合,既要突出语文立意,过程扣紧语文主线,测试目标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同时在设题上应重视各种测试目标的多向分布,要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避免题意的单一和重复。例如为了提高写钢笔字的水平,班上要开展一次“走进钢笔书法”的主题活动。可设计这样几个题目:(1)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策划人,请写出要举行的两个活动项目,并说明活动目的。(2)为了明确练习钢笔书法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请你拟写两句内容相关、形式对称的话,作为宣传标语。(3)同学小刚平时不用心写钢笔字,字也写得不太好,看到你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他说:“要是我的字也能像你写得这么漂亮,那多好啊!”你听后可以这样说:“——。”此题三个活动就分别着眼于对学生“活动设计、理解认识”“书面表达”“语境口头交际”以及“创新思维”等多种语文能力的考查,体现了考查维度的多元取向。

  在跨领域综合的过程中,需要寻找不同种类和性质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走进绘画艺术殿堂”活动,教师设计的题目有:概述自己了解的绘画知识;介绍一幅熟悉的画作:赏名画。谈感悟。这个案例像是绘画欣赏活动,而非语文综合性学习。问题出在教师没有去寻找绘画与语文的“综合点”。这里的综合点应是二者均为作者反映生活、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只是手段不同,语文用语言文字,绘画用线条、形状和色彩。因此,绘画的内容可以转化为语言文字的表达。语言文字的内容也可以转化为绘画的传达。这里就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文字传达绘画所表现的意境等。可引导学生探究朱自清的散文《春》与钱松嵒的画作《春潮》表现的是同样的内容,为什么给人带来了迥然相异的审美感受,这样的手段和手法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能慷慨地“为他人做嫁衣裳”,否则,苦了自己,别人是不会对我们的付出说半个谢字的。

  四、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探究生成

  1.要为学生创造发现探究的机会。中考复习过程中教师同样要将探究的自主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在研究话题、情境的基础上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问题,并采用个性方式探究,获得有价值的感悟,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因此,既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又要启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社会风气、文化教育以及品德修养等领域和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关于环境问题,可以提供类似材料引导探究:材料一,近四十年来,中国冰川面积缩小了3248平方公里;材料二,2000年6月,受气温影响,西藏易贡藏布发生冰碛湖特大溃决型洪水,使川藏公路全线中断,冲毁通麦大桥等桥梁10余座,同时印度境内发生同样灾害造成30人死亡,100人失踪,5000人无家可归:材料三:根据科学预测,海洋水平面上涨速度不断加快,在不久的将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岛有15%将被海水淹没,沿海城镇也将受到被海水淹没和侵袭的严重威胁。可设置如下探究题目:(1)阅读这三则材料,你从中发现了什么?(2)思考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公益广告的形式给人类提两条建议。题目设计为学生问题探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背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2.要为学生切身体验搭建平台。提高综合实践水平还要靠切身体验,应让学生通过独立构思、小组合作、竞赛展示等方式,确定活动目的,设计活动过程,研究活动方法。让学生参与实践,亲历体验,归纳总结。没有这个基础和过程,学生就难以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必然会出现“头重脚轻”“眼高手低”的问题。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开展一些与社会热点焦点密切相关且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失时机地营造体验探究的情境氛围。如2008年“5.12”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们包括教师和学生纷纷向灾区捐款捐物,伸出援助之手。有的语文教师适时开展了“心系灾区,与你同行”体验探究活动,设计的活动题目包括:(1)请制定一个专题的活动方案;(2)截至5月31日本地区已接纳灾区学生190余名。你所在的班也迎来了一名灾区学生,请你以班长的身份写一个简短的欢迎词;(3)请你在捐给灾区中学生的物品包装盒上写一句最能表达自己心声的话。捐赠活动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素材“从学生中来”:题目设计着眼于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到活动中去”。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感悟、方法的启迪,体验越多越充分,内化也就越深越有效。

  3.将活动探究贯串于整个语文教学中。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之外,还应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构建独立或互相联系的活动载体,将学习纳入活动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锻炼思维,发现创新。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拟人手法感知科学现象、科学原理;设计“游览”活动,“解读”写景状物或介绍名胜古迹的课文:就课文中激烈的矛盾冲突或精彩细腻的描写进行角色体验和欣赏评价等。比如学习《小石潭记》可以设计“游潭”“赏景”“悟情”三个活动引导探究。“游潭”,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用简笔画勾勒出作者游览小石潭的线路图,理清思路:“赏景”,学生做导游向“游人”描述小石潭中及周围景物特征:而“悟情”则以作者身份陈说坎坷经历,解读小石潭“境”中之“我”与“有我之境”,这样,阅读教学就带上了活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的鲜明特征。这就从崭新的角度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在立体互动的情境氛围中去探究和感悟。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思维活力,开辟了语文学习的崭新天地,又能使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学习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从而形成推动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可持续发展的合力。
 

符尤见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