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三语文教案 -> 正文

《乡愁》教学案例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4:26阅读:
字号:|
石家庄市栾城县教育局教研室   彭勃

教学目的:
1、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2、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音画营造氛围,让学生走进自己所不熟悉的乡愁世界。 
2、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初步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欣赏法,讨论法,比较法,发现法,评价法。 
媒体设计:《乡愁》朗诵带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教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乡愁是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下面请同学们来完成练习填空(幻灯一)
生1:①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  白
生2: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  颢
生3: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  湾


生4: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生5:⑤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  维(幻灯二)
师: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乡愁》。
二、作者背景简介: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98页,先来了解和认识作者。书上的介绍比较简单,哪位同学能介绍得更详细些?
生1:余光中,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台湾,1958年赴美进修,1959年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197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生2:我补充一下,余光中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白玉苦瓜》。
师: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获取信息,非常好。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文坛俗有“乡愁诗人”“回头浪子”。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半个世纪以来,他始终是“左手为诗,右手为文”。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
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这首诗。(幻灯三)
四、教学过程
同学们!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段精美的华彩乐章。
1、下面我们将奏响的是第一乐章,先听配乐朗诵《乡愁》,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注意听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3分钟)。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师:听完配乐朗读,谁说说这首诗的语调、语速、节奏有什么特点啊?
生:这首诗语调深沉,语速舒缓。
师:诗歌的节奏:一般地说,标点是停顿的书面标志,但有时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作适当的停顿。总的原则是,不能将完整的语义分开。朗读时的重音,多指逻辑重音,即根据表达感情的实际需要,重读部分关键词语。(幻灯四)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5分钟)
  接着同学们采取男女生交叉朗读,同桌之间交叉朗读的方式。(3分钟)
师:余光中这首诗构思有什么特点呢?构思奇巧,意象新奇。既然采用了叙事的形式,叙述了什么事?
生:诗人从小到大的经历。
师:概括很准确。诗言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生1:思乡之情,因为“乡愁”一词贯穿全诗。
生2:对家乡的思念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可以看出诗人渴望和祖国团圆。
师:这两名同学学习诗歌的方法很巧妙,“诗以一字为工”,光靠读是不够的,还要仔细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挖掘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
2、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乐章,请同学们再默读并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分组讨论:诗歌当中有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3分钟)
生1:“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四个形容词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生2:“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组意象是乡愁这一抽象情绪的具体对应物,具体生动。
生3:“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既写出了诗人的经历,又体现出了诗人情感的步步增强。
师:把握住了诗歌的内在联系。
生4:“这头”、“那头” 、“外头”、 “里头”,这四个表示方位的词语,用空间上的隔离来表示诗人产生的乡愁。
师:美丽的语言,忧伤的乡愁,通过对局部语言的品味,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富有感染力,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让我们大家从整体上再去发现、总结诗歌的新奇美。
生1:这首诗意象独特,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邮票” 、“船票”、“坟墓”这三个意象是铺垫,末节“海峡”抒发了爱国主义深情。
生2:诗歌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来组构全篇,层层深入,及至最后,集中抒发了诗人思念大陆的强烈感情,构思精巧。
生3:全诗都采用“乡愁是……”的句式,既写出了乡愁,又分清了层次脉络。
师:《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丽的恋歌,我们在感受诗人这种真挚的情感之余,何不来尝试一下,模仿“乡愁是……”这一句式来写一写乡愁?
生1:乡愁是故乡那永远流淌的小溪。
生2:乡愁是故乡记忆中难忘的童话。
生3:乡愁是母亲那久久伫立的凝望。
生4:乡愁是故乡那天空放飞的风筝。
生5:乡愁是故乡那袅袅飘散的炊烟。
生6:乡愁是牧童的婉转悠扬的炊烟。(幻灯五)
师:同学们,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让我们期盼大陆和台湾的统一早日来到。
五、板书: 
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邮票——小时候,离开家乡,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
长大后的夫妻分离——船票——成年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
后来的母子死别——坟墓——后来啊,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
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海峡——而现在,“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幻灯六)
六、问题探究:
1、  填空《乡愁》的作者是          (姓名),他是我国         (省名)诗人。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                           。
2、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乡愁》以时间短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贯穿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大陆的绵绵思念。
B.《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明朗、集中而又强烈,表达的情感丰富、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C.诗的前三节侧重于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结尾则把个人的悲观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寄寓了诗人所代表的万千海外游子的绵绵乡关之思。
D.诗共有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基本均衡而对称,句与句之间则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诗中运用了比喻、想像、夸张、反复、叠词等多种艺术手法,使诗歌具有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韵律美。
4、摘录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说诗歌是怎样层层深入,抒发爱国之情的?
提示:“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既写出了诗人的经历,又体现出了诗人情感的步步增强。小时候,离开家乡,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成年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后来啊,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 而现在,“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幻灯八)
5、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采用了哪些具体意象,将它变为具体可感的?意象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
提示:作者巧妙的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从而将抽象的情感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幻灯九)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