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 正文

《苏州园林》教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2:08阅读:
字号:|
 民族实验中学北校区预习导学案

___八__年级__语文____学科  授课人_________  授课时间_2009_年_____月_____日

课题         苏州园林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过程】(三模块:自学感知、研讨探究、反思拓展.六环节:课前预习交流、课堂自学感知、分组合作交流、个人反思环节、当堂检测环节、拓展延伸环节)
1、导语
   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西湖美,苏州什么美?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真是令人神往。的确,凡是游览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为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造型,处处入画的设计赞叹不已的。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22岁之前一直生活在苏州,他不仅对苏州园林有着深厚的感情,还有着深入的研究。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叶圣陶先生的介绍,一起走进苏州园林。
2、先朗读课文,再欣赏图片
课件显示图片欣赏,请同学们说说看图片后的感受。
(1)图片介绍了哪些园林? 
(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苏州四大名园


(2)说说你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鼓励学生运用诗句、成语)
3、研讨探究
(1)全文是总分总的说明顺序,其中第二段与3——6段是什么关系?5——7段与3——6段是什么关系?
(2)找出3——9段中与第二段“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相呼应的句子。
(3)语言欣赏。“文章的内容要具体充实,文章的布局要眉目清晰,文章的语言也要经得起咀嚼——优秀的文章,用好一个词语,就是送给了读者一枚橄榄果。” 【互动方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也是一本大书。








交流,整体感知。






分析探究。




品味欣赏,语言习得。



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  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
难点  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预习作业】
1、叶圣陶,原名_____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有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    》等。
2、说说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匠师们自出心裁建造成不同的园林。
②园林中的建筑讲究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充满画意。
④古老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珠光宝气。
3、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第一段指出苏州园林地位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段指出苏州园林总的特点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全文看,作者介绍苏州园林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
④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互动方式】

预习,根据课文内容解题。必要时可翻阅参考书。
课文注释也要用好。
①以“树木的修剪也着眼在画意”一段,抓住“俯仰生姿”和“不感到寂寞”两个词语来品味。揣摩“不感到寂寞”的人情味,体味两个词语相互呼应当关系。
②第七段“补”的情味。
③第八段“图案美”协调吗?
4、大自然中有各种花草树木,山上有各种奇石清流,城市有各种华厦美屋,喜欢它们,我们出去看就是了,人们为什么非要把它们搬到自己家里来不可呢?从中你能体会出古人什么样的园林情结,感受到他们怎样的审美取向?
(引领学生体味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认识,追求“自然之趣”的生活情趣,从文化的视角认识古代园林艺术所包含的人文意识和社会意识,深化文本的文化认识价值和文化审美价值。)
【小结反馈】
结尾作者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说明苏州园林美的地方还很多,是设计者和匠师们用智慧和劳动给游览者带来美的享受,应该感谢他们。这也正是作者写作本文的“深眷”所在。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我们也要感谢作者,是他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条理清晰的说明让我们领略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为我们揭示了苏园美丽的奥秘。
【达标测试】
阅读第三、四段,回答。
1.(1)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较的双方是________和________。 
2.(2)段结构特点是总分,请用“‖”在文中画出,由对假山的说明到对池沼的说明,起过渡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假山的关键是________。假山的特点是________。 
4.将“技术”和“艺术”填入②句中的括号内,说说为什么不能颠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池沼说明的中心是(    ) 【互动方式】



这个环节对学生的文化认识和文化积累要求较高,主要靠教师的示范讲解,给学生初步的人文启蒙。
A.池沼的安排也着眼于画意; 
B.大多引用活水 
C.有的池沼宽敞,就把它作为全园的中心 
D.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围绕用词的准确性去品析。
扣准池沼特点揣摩) 
6.池沼的形式不同,但相同之处在于(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7.在说明池沼的内容中运用了除打比方、引用外的哪三种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段中有两句话与全文开头部分“总说”相照应,说明苏州园林总特征的。用    线画出。 
9.概括第(2)段内容的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一个“活”字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动方式】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