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 正文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1:51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2了解文中的议论起到的深化主题、加深情感的作用。
3体会文章的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讨论、质疑、比较、拓展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典型的事例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法。
2这篇散文的情感于平淡中见真情,可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语言细腻、真挚、深沉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章中表现母亲对子女的爱护、关怀之情,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的子女对母亲的爱戴之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
【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母亲》。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之所以广为传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歌颂的是超越时空界限的、在天地间永恒激荡的母爱。今天,我们要学习邹韬奋先生的《我的母亲》,去认识一位20世纪初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自读感知 整体把握
1•走近作者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他的散文文笔质朴,情文并茂。


2•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憧憧    蹑手蹑脚  娓娓动听 女红 万籁俱寂 歉疚 惺忪
(三)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抓住典型事例,探讨母亲形象
思考:(1)作者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个生活片段?请根据课文内容给3---6节加上小标题。
(2)这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出母亲性格中具有哪些闪光点?(3)这篇文章除了刻画母亲的形象以外,还反映了旧社会压抑、埋没妇女才能的社会内涵,从文中哪些话可以看出?
〔点拨〕设计此题的目的是既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同时也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1)欢悦柔和的容态、娓娓动听的讲述、泪如泉涌的痛苦、日夜劳碌的身影等。(2)第一个片段表现母亲“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以及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第二个片段表现母亲的善良、富有同情心以及对只子女启蒙教育的循循善诱。第三个片段表现母亲的矛盾心理以及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庝爱之情。第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勤劳和奉献。(3)作者在文章中表现了对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如:“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 ……名字”“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良师。”“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更有贡献的分子。”
2•探究思路
思考:四个片段作者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可让学生讨论完成)
〔提示〕前三个片段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从“两三岁”,写到“十岁”,第四个片段写的是八岁。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前三个片段侧重在母亲,主要表现母亲可爱的性格和能干才具,而第四个片段虽然也赞颂了母亲的辛劳,但侧重点在我,透过一个八岁男孩的心灵,写出孩子对母亲的爱戴和歉疚,文章流露的情感又更进了一层。
3•提炼信息
根据课文内容,为邹韬奋的母亲写一则墓志铭。
〔提示〕:如:平凡的人,伟大的心。
4•课堂小结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亲,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第2课时
(一) 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精读第三、四个片段,探讨两种矛盾心态(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研讨:)
(1)“清算”功课时,作者将母亲的矛盾心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找出文中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想一想,母亲为什么这样痛苦?
(2)夏夜,母亲为我做布鞋,我心里有好多歉疚,可是又不敢说出口,如何理解孩子的这种矛盾的心态?
2•理解文章运用的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作用
思考:(1)课文在叙述事例后,用了大量的“现在追想、现在想来、如今想起”等词语,为什么?
(2)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穿插了一定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点拨〕(1)文章用较多的笔墨写我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对母亲的深刻理解,引发读者和作者思想上的共鸣。(2)画龙点睛。或分析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或评价叙写内容,或拓展主题。特别是结尾,全是议论,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表现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和谴责。
3•探讨封建制度的罪恶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
〔点拨〕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这个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中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家庭。
4•品味本文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结合“探究•练习二”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加以评说。
5•理解截取法
比较《我的母亲》和《背影》在选材上的异同
〔点拨〕《我的母亲》和《背影》都采用了截取法。但《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我的母亲》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
(二) 总结反思 拓展延伸
在你的人生历程中,母亲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最敬重母亲的哪一点?你最苦恼母亲的哪一点?如今身处幸福中的我们该怎样回报自己的母亲?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