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一语文教案 -> 正文

农村教育随笔(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39阅读:
字号:|
       麻栗坡县八布中学:陆本荣
农村是个永恒的核心问题,它的稳定、发展、富足牵动无数人的心,而它的希望寄托在千千万万农村未成年人身上。
当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身影已深入村村寨寨,在边疆农家都能嗅到它的气息。看!小乡村间建起一个个示范村、新农村,明净洁亮的小洋楼悄然拔地而起。人们已不再满足、安心土中创食,学会了算计,找到最直接很是实惠的致富路,于是有了顺口溜:“要想富,出门打工是来路。”在平静的农村大地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时尚——打工。于是政府利用这个契机,因势利导发展地方经济,大搞劳务输出,成批成群的富余劳动力,经过短期培训,外出务工,走世界。离开土地的农民,上班拿到实实在在的票子,富了家长,眼红了左邻右舍。于是,打工潮如雨后春笋,席卷壮乡苗岭。但也为农家未成年的教育、健康成长埋下隐患。
是呀!我们的农民是现实的,讲实际的。我们都不曾忘记,八、九十年代,中专吃香,农家有盼头,只要用功刻苦,灯光加日光,苦战上三年,就可功德圆满。他们高兴,因为农家有儿跳出“农门”,成为国家干部,有铁饭碗。当然,当地政府、学校也高兴,所辖区又有一位工作人员。在那些年,农家子弟入学空前高涨,居然出现有的父母支持子女补习初中,七年之久,直至如愿以偿。但时过境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的并轨,义务教育的启动,终身教育的倡导,职业教育的兴办,打破了传统的用人机制,扩大人才的流通,及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凭能力、水平大显身手,人们各施其才,各尽所能,已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拉开格局。而这一充满活力的变革,还未被农村所接受,他们认为是“倒退”,读书无用啦等等想法,且在乡间越漫越浓。因此它将短期或长期抑制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他们将以绝对的数量完成或可能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汇入打工人流中“淘金”,使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将滞抑,缺乏强有力的生力军,这现象着实令人担忧,将使“中国少年智,则中国智;中国少年富,则中国富;中国少年强,则中国强”的殷望成为空话。


是的,提高农村收入,抓经济收入没有错,农民富足,能过上小康生活,是我们的梦想,多好呀!生活好了,子女的教育投入即跟上了,这个良好愿望同样没有错。两者都重要,咋办?有没有更好的法子?有人说过一句话:“钱是挣不完的,子女的前程更重要的,因人生没来世。”同样,有智慧的父母不会给孩子留财富,而是一个“富足”的头脑。故我们的影视、舆论等应当加强转型中教育观的明了、深入的宣传,纠正农家谬误观,使他们“双”不误。当然,我们的社会也应当给予多多的人文关怀,使农家未成年也能像城镇未成年一样享受现代化教育资源,实现《礼记》中的大同社会“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愿望,真正把农村富足的“希望”资源发掘,农村即可有望了。
当然,光有宏伟蓝图,不行!我们得看眼前,眼前是现实,是我们所拥有,抓不住,留下缺憾,不去思考、不去解决,你我当不起这个罪人呀!
乡、村、校干部应当负起责,挂钩到有思想倾向的未成年人群中,对他们的成长作细心全面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品质及价值取向,应当是义不容辞的,因为他们的未来是我们的义务。当然,争取未成年孩子之父母之一留在子女身边更好,居于这点,当地政府、农技、畜牧部门应当做好村寨经济发展的参谋,使我们的农家,不外出打工也能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家致富,是目前农村未成年教育的理想法子。
根据农村信息闭塞,普遍文化素质低的现实,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建办农村家长学校,熏陶、默化他们的教子方法和意识,一改过去传统的放羊式、包办式、溺爱式等教育,使农家未成年能在好的、科学的家庭教育中成长,成长为农民科学家、艺术家、种植大王、养殖专家等农村发展突击手,这将是富民、强农之路。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