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一语文教案 -> 正文

《两小儿辩日》(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01阅读:
字号:|
教学目的:
  1.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读懂课文,明白天下之理,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文言字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引课激疑 
在上课之前老师迫切想了解一个问题:咱们班是女生聪明还是男生聪明……(板书:辩) 
大家辩论的非常激烈,老师发现我国的汉字非常有趣,大家看这个“辩”字,中间是个什么部首,两边像是什么?是谁聪明,事实胜于雄辩咱们在下面学习课文时一见高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篇有关辩论的故事,看到这个“辩”字你想知道些什么问题? 
(由“辩”这一中心词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自学释疑 
1范读 
好,让我们先来把课文试着读上两遍,看一看能读懂些什么。(生读)感觉如何,有什么收获? 
读不通顺就是收获,因为你已经感觉到了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些不同,有哪些不同?(生谈)想听老师读读吗?好,老师读时请你认真听听是怎样停顿的,你认为必要的地方可以拿笔画一画。(师范读)听懂些什么吗? 
(必要的范读和领读放在学生“悱”“愤”状态下进行,效果会更好。) 


2领读试读 
来,先跟着老师读一遍(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领读)。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几遍,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摇头晃脑地读,前俯后仰地读,都行,开始吧。(生自由读,这里要给足时间。) 
3讨论读法→练读→评读  
读,已经通顺了,我们先来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懂了吗?(鼓励生畅所欲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收获真不小,看来多读确实是个好办法。 
   (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三 合作译文 
文章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把原文翻译一下吗?大胆地告诉老师译文中有什么困难? 
(刚才大家纠出了一群小坏蛋,这是我们译文中的拦路虎,害怕吗?好,下面我们就封杀拦路虎!)老师已把文章和注解搬到了屏幕上(课件)。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谁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试着嘀咕嘀咕,自己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可以和同桌商量解决。 
男读女译→女读男译→师读生译 
(一遍遍不同形式地翻译,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四  合作汇报 
好,老师还有一个难题,(发表)生看看难不难,但老师的要求可有点难,请注意看要求(课件): 
四人一小组合作填写,共同汇报。但四个人必须用四种方式填写表格:1 用一个字填写;2用现代语言填写;3用原文填写;4 口头叙述。 
日 始 出 时 日   中   时 
人  物 观 点 理由 观 点 理 由 
 小 儿  甲 
小 儿 乙 
    (小组合作一表四填,一举多得,既有读文译文的检测,又有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还是合作创新的体现。) 
五  诵读表演 
       师生分角色→分组分角色 
女生扮“一小儿”,男生扮“另一小儿”,老师读旁白,咱们看看哪“一小儿”读得好。男女生不分上下,我们再分级分角色比赛比赛。 
(此环节是朗读的基础,重点指导语气) 
如果你是孔子,你会如何回答?(到底一日内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有无变化?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有何办法?谁能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对两种现象做出科学解释
六 自评自结 
学了这篇文言文,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其中孔子是一位什么人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使学生从故事和人物身上受到启发,由所查资料初步了解孔圣人,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七 说说启示 
   1.从两小儿的辩论可以看出什么?(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并思索其中的道理) 
   2.“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天下之理,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强不知以为知。) 
八 探究作业: 
1把《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听,并考考他们。(必做) 
2试着翻译下列句子:(努力做) 
(1)  三人行,必有我师。                  (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  温故而知新。                        (4)  学而时习之。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